进入9.9元时代的火锅店
火锅店正在全行业降价。其中,一些客户在100-150元之间的中高价火锅店,尤其是顾客。从9.9块钱的锅底,9.9块钱的牛肉,到9.9块钱到100块钱的代金券,折扣力度惊人。
2020年左右,随着各行各业的资本和玩家加速涌入火锅跑道,这个行业迎来了一波消费升级浪潮。火锅店的人均客户数量越来越高,一顿火锅往往要几十万元。现在火锅跑道严重内卷,全体员工都在挖钱夹。五年周期还没到。似乎火锅店门口只剩下两条路:要么降价,要么关门。
一家火锅店的关门
5月26日,北京泛CBD地区一家名为“鸿姐”的火锅店悄然关门。周围还有另外五家火锅店,成为该路段较早的“死者”。
鸿姐老火锅第一家店位于上海,背后的老板是重庆开州人李星星。在网上的公开采访中,李星星32岁,大学时主修工程,但没有毕业。
进入社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谷歌中国做销售,月销售额超过500万元。谷歌退出中国后,他回到了餐饮业,这是他的家族基因。他给自己定了一个30岁在上海买车买房的目的,但他真的是靠自己的老工作成功了。
也许有些人还不熟悉鸿姐老火锅,但是应该知道李星星在2014年创立的另一个川菜连锁品牌——付小姐在成都。
目前鸿姐的老火锅店大多集中在上海,被认为是目前网络名人火锅店的代表。鸿姐曾经在北京开过五家店,位于北京泛CBD的恰好成了最近“减员”的一家。
就在这家商店关门前几天,这家商店的一名内部工作人员许奇接受了我的浏览。
据悉,该店于2023年5月开业,今年5月26日关门,正好一年左右。
图 | 鸿姐火锅店关门
去年5月,疫情过后,正处于恢复期。从房地产市场到消费,在“小阳春”情绪的渲染下,各行各业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火锅行业的春天似乎比其他行业来得早。2020年,一位从特色火锅进入火锅行业的投资者王城告诉《真实故事研究室》,火锅跑道是疫情三年,吸引了不少热钱。
在他身边,2020年以后做房地产、金融、服装的朋友都会咨询他,想进入“火锅店”。不需要厨师,只需要配菜,门槛最低,赚钱最容易,餐饮市场份额最大的行业。。这个时候,在李星星的媒体采访中,也有提及。
许奇通过自己的管道了解到一些信息。“当时鸿姐的高管也很有野心,希望抓住报复性消费热潮,快速开店,所以在选址上不避讳和其他家庭肉搏战。”
这儿的“别家”,指的是离鸿姐不到50米的“莫姐火锅店”。和鸿姐一样,两家都是重庆系火锅。
但是,虽然有豪情壮志,但是到了今年,整体市场走势并没有按照鸿姐高层的想法走。
我从很多一直在观察两家火锅店运营情况的内部人士那里了解到,白天鸿姐经常没有客户,平均客户数量不到2次/天,而隔壁莫姐的客户数量似乎更高,有时可以达到4次/天。然而,这些人的分析可能也有错误。
两者在口味、菜品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并不大,内部人士认为,原因在于价格。在公众评论中,鸿姐的人均消费是125元/人,而莫姐是95元/人。
鸿姐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今年三月,鸿姐率先推出了9.9元抵100元的优惠券活动。
当投资者王城听到这张扣款券时,他大呼“疯狂”。
两步之外的莫姐也进行了肉搏战。我看到莫姐在妇女节和劳动节分别推出了3.8元和5.1元100元的代金券,晚上9点以后参加,菜品一天打六八折。
图 | 莫姐老火锅店打折广告
原本比鸿姐客单量便宜的莫姐,这无疑具有更多的价格优势。"说白了,这些战斗不是你有什么成本优势,而是资金池."王城说。
从莫姐鸿姐的定位来看,主要是社区店。虽然周围有几栋办公楼,但客流量不如CBD核心区。客户要么是周围的白领,要么是下班后的社区居民。在用户偏向存量市场的情况下,鸿姐的一些常客很容易因为价格而“跑”到莫姐。
零售价格打折,便宜客户,那鸿姐的资金池扛着吗?
根据许奇掌握的信息,鸿姐门店每年租金100多万元,前期装修费用近40万元,加上人工、食材、设备的支出,每月成本高达40万元。“据说从今年年初开始,鸿姐每月的现金流就已经无法覆盖成本。”
在许奇的记忆中,鸿姐的高层早就计划在6月初升级这家亏损的店。然而,就在5月26日,鸿姐紧急撤离了这条路。
绝大多数鸿姐门店的员工都是五一假期后新入职的,做了不久的工作,又一次进入了转岗大军。
目前,在公众评论中,鸿姐老火锅在北京的其他四家门店仍在正常运营。对于餐饮或其他零售行业来说,调整同品牌门店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把鸿姐放在整个火锅行业,你就会知道它的调整并不孤单。
火锅降价,已经形成了整个行业的趋势
对于投资者王城来说,进入2024年,所有的火锅店都在降价的路上,只是降价的方式不同。
有的明显减少了客户订单的数量;有的台面没有下降,但是各种团购券加起来,价格也下降了;还有一半的菜,降低了锅底的成本。
以中高档著称巴奴毛肚火锅,一位接近他们的业内人士告诉《真故研究室》,他们正在讨论减少客单量,目前150-160元的客单量,普降20元左右。
王城分析说:“不要低估这20元,这往往意味着公司的净利率要下降很多。”
巴奴毛肚火锅成立于2001年。截至今年4月,共有110家直营店。创始人名叫杜中兵,2001年在河南安阳开了第一家店。
它曾经把自己打包成“中国第一个选择木瓜蛋白酶技术嫩毛肚”的品牌,在市场上多元化。但这不是第一个。业内有很多问题。
最为重要的是被这个所谓的所谓所谓。 镀金后的“独家”结果。2022年3月,“牛刀财经”援引公众评论的数据显示,当时巴奴毛肚人均价格在180元左右,经典毛肚价格为74元/份;同时,海底捞平均价格在110元左右,海底捞千层毛肚为33元/份。
目前,在公众评论中,北京巴奴毛肚的客户数量已经显示在154-163元之间,低于两年前的180元。经典毛肚的价格仍然在78元/份左右。
大众可以实时核实客单量是否会普降20元。
图 | 巴奴毛肚火锅
1993年创建的楠火锅,这是另一个有降价计划的品牌。公开资料显示,楠火锅现在有560家店铺。这个量相当于海底捞全国1371家门店的近一半,在行业内有分量感。
现在,楠火锅在北京大众评论中的客户单价在100-150元之间,各店铺之间存在差异。今年参加一些论坛时,楠火锅创始人张文浩曾公开表示,所谓楠火锅3.0店,人均消费将降至70-80元。
图 | 楠火锅3.0门面招牌,直接写价格。
广州成立于2020年。怂火锅,属于上市公司九毛九集团,该集团旗下拥有“太二酸菜鱼”等品牌,怂火锅菜品也在降价。
根据《广州日报》6月16日的报道,怂火锅在店前张贴“服软公告”:锅底8.8元起,荤菜9.9元起,素菜6.6元起,焖饭6元起。
通过对比去年同期的菜单,该报记者发现,素菜下降幅度为2.4-5.4元,荤菜下降幅度为3-14元。
根据九毛九财报,2021年至2023年,怂火锅人均消费分别为129元、128元、113元, 连续三年下滑,特别是2022-2023年,火锅降价与大众消费降级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体现。
图 | 网上引用的《广州日报》服软公告
这一人均消费减价趋势,在行业头部火锅海底捞还有中间的呈现。
根据海底捞2023年的财务报告,客户人均消费从2022年的104.9元减少到2023年的99.1元,海底捞表示,原因在于“优惠增加”。
业内人士指出,每个火锅品牌都不是降价的唯一主体,包括美团、抖音内部平台,由于“平台也在内卷争夺客户”,在降低火锅价格方面也非常积极。
降价常常被寄托来刺激消费。但是,降价并不是万灵药。
夏夏夏夏下的中高端火锅代表凑凑,人均消费线从2020年到2022年不断上升,分别是137元、140.6元、150.9元等。但是在2023年的财务报告中,凑合均价是142.3元,降价了一点,但是并没有带来积极的结果。
根据2023年的财务报告,一线城市的销售额从2022年的7.85亿下降到6.93亿,二线城市的销售额从9.99亿下降到8.80亿,三线城市的销售额从4000万下降到3100万。把原因归结于大环境。
图 | 起源于下哺下哺财报
可以看出,目前的降价是专业的,特别是高价火锅体验比较明显。
火锅价格下降的原因:过剩和内卷
2020年之前,王城开了很多餐厅。从2020年开始,他开始进入火锅市场,因为“我觉得热钱正在涌入这个行业,所以我需要抓住机会”。
他和重庆一家开了两年火锅店的单店老板一拍即合。老板想扩大加盟,这是餐饮老板不擅长的领域,但却是王城所在机构的特长。据说这种合作在过去两年非常普遍。
到目前为止,这家火锅店已在全国连锁加盟至120多家门店,在重庆的客户数量约为110-120元,北京的客户数量约为140-150元,“生意不错”。
但最近,王城已经退出了火锅和整个火锅赛道的投资和运营。原因是“这条赛道太卷,竞争太饱和,从C端赚不到钱,感觉没有机会。”
这与几年前所有的疯狂火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主要品牌可以看出,在资本逐利下,前几年火锅的客户数量一直在上升。“即使火锅生意在疫情期间也很好,这构成了新人对价格定位的乐观预期,现在市场急剧变化。”王城说。
原因是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下,火锅太多太密集,超出了市场承载能力。更高的价格设置也与消费者的心理背道而驰。
据王城介绍,火锅的内卷也曾延长到三个方面,造成了多方面的过热和扭曲。
首先是选址卷,拉高了商铺的租金。
他指出,火锅是许多城市核心商业区最具租赁力的业态。2021年,他刚开始做火锅的时候,不管去哪里,租核心店都不难。但后来,他很容易在店铺选址现场遇到几波同行。这样,“选址方式”很容易成为“拍卖方式”。
王城举了几个例子。在广州一个核心商业区,他看好一家300平米的店铺,老板出价每平米500元左右。“我觉得已经到了行业的上限”,但是突然,另外两个火锅投资团队来到现场,继续涨价,他赶紧离开了。在长沙,他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400元/平米的店铺价格被炒出一线城市的店铺价格。
第二,内卷,价格进一步地板化,但是商家是否赚钱是值得怀疑的。
王城经常害怕看到各种品牌火锅店的折扣。在他眼里,168元的四人火锅,或者99元的双人火锅,只能覆盖食材成本。如果算上用电用工用水等其他成本,店铺就亏了。
对于9.9块钱的锅底和9.9块钱的牛肉来说,基本上是“血亏换量”。他透露,一个含有黄油的最基本的红锅至少要花60元。“我不知道9.9块钱的牛肉是什么。”
第三,火锅的新开和破产激增,激活了供应链和回收产业。
王城表示,近两年全国各地都在召开火锅行业供应链大会,其本质是向品牌商家销售原材料。
以前公司里的人每年都会参加1-2次供应链会议,但是现在只要愿意,每月可以参加2-3次供应链会议。
图 | 网上各地举办火锅展的信息很多。
此外,火锅店设备回收公司越来越多,一家投资300万元的火锅店回收价格为30万元。“越来越多的回收公司从事这项业务。背后的原因是进入市场的人越来越多,破产的人也越来越多。”
资料显示,2023年,火锅公司成立75,000家,注销36,000家,基本上是“阵亡”的一半。
“在以前的行业里,我觉得五年是一个发展周期,但现在火锅行业觉得2-3年是一个周期的结束,这也是我退出火锅行业的主要原因。”
下一步火锅行业将何去何从?
一位大型平台业者告诉《真故研究室》,去年平台上还有茶饮咖啡这一品类可以使力,但是今年看来,至少目前火锅还没有展示这一品类的机会。
这意味着,平台内部监测到的火锅产业增长速度已经不再有吸引力。
尽管如此,目前行业还是展现了两个面貌。第一,新进入者仍在进入,并呈现出性价比的特点;第二,各种新口味、新场景火锅,不断推陈出新,供应丰富。
首先,王城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一些地方火锅正在迅速向全国布局。比如江西季红火锅(成立于2001年南昌),目前全国有308家门店,其中省内直营门店超过280家,最近在加盟领域也开始呈现进步趋势。此外,还有起源于重庆的豪渝火锅,也有这种倾向。
除了当地的火锅,一些传统餐饮经营者也在积极进入火锅。更具代表性的是从北京开始的。南城香。
本来是做中餐的,今年4月推出了“南城香火锅”,一锅39.8元,比2016年推出的58元和68元的吉野家火锅便宜很多。
另外还有一家做性价比的家庭就是海底捞小嗨火锅,根据公众评论,它的客户数量在65-78元左右,比海底捞便宜很多。
其次,从新口味、新场景来看,继潮汕火锅之后,市场上最时尚的火锅是贵州酸汤火锅。
据媒体报道,去年10月才开了“王奋斗贵州酸汤牛肉火锅”这样的品牌店,但4个月就开了近50家。
贵州酸汤火锅在北京的一些商业区,虽然暂时没有具体的开店数据,但确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零开始增加。
图 | 一夜之间感觉到处都是贵州酸汤火锅
另外,在场景中,一些品牌不断打破店内吃火锅的单一形象,推出各种特色经营。
比如去年九月、十月,海底捞分别在上海和西安推出。露营火锅,校园火锅,以及今年三月在西安华为推出的海底捞企业餐厅,这是一种新的场景消费尝试。
一位海底捞人士说,“基本上方向是顾客去哪里,火锅就去哪里。”
对火锅降价,不同的立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
王城表示, “总的来说,目前火锅行业可能会因为价格战而影响消费者的心智,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然后可能会进入转型期。”
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火锅价格的降低是火锅过去过热价格的理性回归。很多人希望在卷货、卷货安全、卷货服务正常、长期发展的同时,卷货价格。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真实研究室”(ID:zhengulab),作者:杨景 林秋艺,编辑:龚正,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