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西安双城记: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越道路

2024-05-19

新能源汽车


文|小氪


5月12日至13日,长沙市党政代表团赴Xi市学习考察,深入了解新材料、汽车制造等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经验和做法。


在车辆制造领域,与广州、上海、长春、重庆等老牌汽车工业城市相比,长沙和西安都不是传统的汽车制造重镇。然而,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这两个城市都抓住了时代的风口,开始了反击之旅。2022年,Xi安一度获得新能源汽车制造冠军,长沙也在2023年进入前五。


根据官方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分别增长11.6%和1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分别增长35.8%和37.9%。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市场渗透率进一步上升超过5.9个百分点至31.6%。


随着2024年第一季度各城市经济数据的发布,在“万亿俱乐部”城市最新格局的变化中,汽车行业已经成为影响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甚至能级跃升的关键变量,作为制造业中产值最大、产业链最长、相关行业最多的行业。Xi安、长沙等新能源汽车新秀希望加快新质量生产力的形成,广州、重庆等老牌汽车城市也在加快“换血”,向“新”前进。


长沙和西安在这场新能源汽车的激烈竞争中,有什么可以互相借鉴的?


第一,西安:比亚迪扛起2022年“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近几年来,西安无疑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


近三年来,“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三度易主。2020年,上海以63.2万台的成绩遥遥领先。2022年,西安异军突起,以101.52万辆(占全国14%以上)险胜上海(98.86万辆),成为全国第一;2023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至128.68万辆,西安不升至98.38万辆。在深圳,有178.6万台高居榜首。


然而,亮眼的数据背后,也存在着结构上的隐患:西安与比亚迪的联系太深。2022年,西安101.52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比亚迪西安工厂生产了99.5万辆。



产量排名榜


自2003年比亚迪收购Xi安秦川汽车以来,Xi安已成为比亚迪最早的乘用车生产基地。经过20年的深度培育,比亚迪汽车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集R&D、生产、销售和汽车金融后市场于一体,也成为深圳总部以外产业最全、质量最高、增长最快的全球战略基地。


比亚迪的产能在2023年打开了狂飙,但是西安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2022年1月,比亚迪常州基地投产,2023年常州基地产量达到30万台;2022年11月,比亚迪济南基地投产,2023年济南基地产量达到24万台;2022年6月,比亚迪合肥基地投产,据媒体报道,2023年,比亚迪合肥基地所在的长丰县产销新能源汽车近50万辆,同比增长近400%;产值超过62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20%。


对于西安来说,比亚迪产能的分流是显而易见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1.43万辆,产量同比下降4.8%。根据陕西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西安比亚迪第一季度的汽车产量为19.3万辆。但是,2023年第一季度,西安比亚迪的汽车产量为20.2万辆。


正是比亚迪热销车型的产地转移,导致西安在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市被深圳拉下宝座。西安比亚迪主要生产宋PLUS 在长沙、深圳和常州,DM等新能源车型,而海豚、元PLUS等比亚迪产量增幅最大的生产基地。


刚拿到冠军就被挤了下来,Xi安也意识到比亚迪不能过分依赖。2023年,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率先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负责人成立汽车产业链投资团队,前往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16次精准投资,推动10多个落地项目和20多个项目在谈判中投资50多亿元。


二是长沙:完善配套产业链


与前三名相比,2023年新能源汽车名单正在加速合肥、长沙、常州的追逐。


从主力车企来看,长沙有比亚迪、上汽大众、北汽福田,合肥有蔚来、比亚迪、大众,常州有理想汽车、比亚迪,都处于产能爆发阶段。


和西安一样,这三个城市的产量爆发也有一个共同因素:比亚迪。


近几年,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悄然兴起。2023年,长沙市全车产量达到88.3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2.69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4%,相当于全国每13辆新能源汽车,其中1辆产于长沙。以长沙比亚迪、北汽福田、三一重卡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完成了跨越式发展,产量和产值超过了传统燃油车公司,成为长沙汽车行业的“主力军”。


比亚迪在这些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部地区,长沙比亚迪是比亚迪集团的第一个项目,于2012年开始投产。它是目前比亚迪产品线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战略基地之一,可以生产多种乘用车和纯电动公交车,以及一些核心配套零部件。比亚迪在长沙深耕十余年,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如比亚迪全车、三电核心技术、IGBT芯片、智能终端、各种零部件、电子等。其三大汽车R&D机构均在长沙基地设有分支机构或分支机构,长沙已成为比亚迪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链战略基地。


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04.20%,在2023年三湘民营企业百强榜上,比上年增长6个名次,以878.18亿元的利润排名第二。


长沙当然不仅仅是比亚迪。


2021年10月,SAIC大众长沙工厂迈出转型升级的第一步,新建锂电池车间,计划年产能15万台新能源电池。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80亿元,是计划的第一个新能源汽车项目。从2024年开始,项目计划逐步投产MEB平台新能源汽车,预计年产新能源汽车10万辆。


除了SAIC大众,还有广汽集团。2023年11月17日,广汽埃安长沙子公司建设项目在长沙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预计2024年6月完工。第一次生产后,项目将为广汽埃安提供20万台/年标准产能,成为广汽埃安第三智能制造中心和中部地区的超大型综合汽车生产基地。


长沙布局深入,如比亚迪、广汽埃安等,体现了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大吸引力。


近年来,长沙也借助龙头企业的引领,完善了产业链布局。长沙以新能源和智能化占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从动力电池到汽车轮毂,从高压电机到智能驾驶舱。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长沙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于2023年9月17日正式开业,打造“11” N“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1”是指以长沙经济开发区和长沙县(含自贸临空区)为主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主承载园区,引进培养配套供应商,围绕比亚迪、上汽大众、北汽福田等整车企业形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第三,弯道超越:拼不仅仅是产量。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量排名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但其竞争并不是简单的产量竞争,而是各城市在产业链布局、创新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竞争。


但是在这方面,长沙和西安都有各自的优势。


这两个城市都是国内重要的科教城市,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实力雄厚。Xi安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科技创新的第一梯队,是中国六大科技创新中心之一,也是中国第四个被批准建设综合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长沙拥有3所985大学,丰富的科教资源是全球R&D中心城市全力建设的信心。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有业内人士表示,Xi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体系的建设仍有发展空间。目前,中国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集中在南方。Xi安不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在软件开发、汽车芯片等智能创新领域的投入,开拓新的轨道,创造新的竞争力。


事实上,近年来,Xi安正在积极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为契机,不断优化和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


在长沙方面,依托良好的汽车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不断探索高价值元素聚集的潜力。


比如近年来,长沙在智能联网汽车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占据国内发展高地。目前拥有国家智能联网汽车(长沙)测试区、国家汽车联网先导区、国家智能联网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合作发展试点城市等4个国家级许可证。


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孵化基地(一期)于2024年4月20日开业,意味着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再次迎来集群媒介。湘江智能联网产业孵化基地建成后,将以智能联网汽车检验检测、汽车软件产业变革、智能联网创新成果转化为核心,推动智能联网关键领域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构建智能汽车R&D测试、产品测试、成果转化、商业运营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推动长沙智能联网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年,竞争的主题正在从动力设备的竞争转变为智能系统的竞争。为了在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网络上占据一席之地,跨境一体化创新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


长沙和西安都有机会在这方面弯道超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