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医来说,最好的养生方法是免费的。
在这个“养生内卷”的时代,我们似乎总是在追求更昂贵、更时尚的养生方式,有些人花了很多钱来保持健康。
但您知道,在中医眼里,最好的养生方法实际上是免费的,而且自古以来就受到代代人的好评。

养肝就行走
行走通肝火
养肝的关键在于保持规律、适当的步行,使肝火通达,心情舒畅。
行走是一项温和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帮助肝火条达到。肝经在下肢循环,尤其是大腿根部。走路时,更换腿部,可以刺激肝经,使气血流通顺畅。
护肾就踮脚
踮脚补肾经
保护肾脏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经常踮脚,可以随时训练,激活肾经,固化肾精。
肾经起源于脚底涌泉穴,踮脚时足跟离地,能刺激涌泉穴和肾经循行路线,激发肾精。
润肺就唱歌
唱歌润肺浊
润肺的妙法之一就是常唱,尤其是旋律悠扬、节奏舒缓的音乐,以润肺浊、畅气机。
唱歌时需要长时间呼吸,可以增强肺部的宣降功能,促进浊气的排出。肺部喜欢湿润,唱歌时的振动和呼吸调节有助于疏通肺部,促进体液分散,解决痰浊。
现代化研究发现,唱歌可以增强膈肌运动,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这与中医“宣肺行气”的理念是一致的。

养胃就慢嚼
慢嚼护胃膜
养胃的关键在于吃饭时注意力集中,慢慢咀嚼每一口食物20-30次,使胃能够平静地工作,减轻负担。
细嚼慢咽可以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减轻胃的负担。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可以初步分解食物,保护胃粘膜;充分咀嚼可以促进唾液分泌,中和过度胃酸,预防胃病和胃炎。如果吃得太快,食物会变得坚硬,容易损伤胃,引起胃痛、腹胀等问题。此外,慢慢咀嚼可以帮助大脑及时接收饱腹信号,避免过度饮食。
养脾就咽津
咽津润肠胃
一种简单的养脾方法就是经常进行“吞津”训练,尤其是在空腹或心烦意乱的时候,以滋润肠胃,促进消化吸收。
唾液由脾融化,古人称之为“金津玉液”、“华池神水”。早上或空腹时,舌抵上颚,等唾液满嘴后慢慢咽下去,可以帮助肠胃,改善消化不良、口干口渴等问题。
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含有多种酶和免疫成分,可以帮助消化、杀菌和消炎。
咽津也可以稳定心理,因为脾主思,过多的思考会伤脾,而专注于吞咽唾液的动作可以使人静心凝神。
养心深呼吸
呼吸静心神
调节呼吸是滋养心灵的关键之一,使呼吸深沉、长、匀、慢,使心灵平静。
深呼吸可以调节气机,使心肺之气顺畅,进而稳定心灵。当呼吸稳定深沉时,气血运行更顺畅,心灵自然稳定。中医强调“阴阳调和”。急促的呼吸通常伴有焦虑和烦躁(阳亢状态),而深呼吸可以激活副交感神经,降低心率,缓解压力,调和阴阳,稳定心灵。
养肠就喝水
喝水润肠道
养肠的关键在于适当、及时地补充水分,既不能少水,也不能过量饮用,以保持肠道的盈利和一般蠕动。
大肠的传导功能取决于体液的润化。如果体内体液不足,肠道失润,很容易出现便秘、燥结等问题。适当的饮用水可以补充体液,软化粪便,避免肠道干燥,促进糟粕的顺利排出,防止便秘。
但是中医强调饮用水要适当,过量饮用水反而会增加脾脏的负担,导致水湿内停。
养脑就读书
读书醒脑窍
养脑的关键在于勤于思考,适当用脑,使气血充盈,脑窍聪明。
中医学讲“脑为髓海”,依靠肾气的充养,而读书思考可以调动肾气上输于脑,延缓脑力衰退。
研究发现,阅读可以刺激神经连接,增强认知功能。如果长时间不使用大脑,气血运行缓慢,可能会导致脑髓空虚、健忘、反应迟钝等问题。
养眼就眺望
远看亮双眸
养眼需要尽量避免盯着近处,适时远眺,使气血流通,眼睛明亮。
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眼睛会导致肝血消耗,使眼睛经络紧张,导致视力模糊、干燥等问题。俯瞰可以调节睫状肌,放松眼部肌肉,使肝血再次输布,滋养眼睛,预防近视。
另外,户外俯瞰往往伴随着太阳光的照射,太阳光有利于视网膜的健康,太阳光可以温暖眼睛的气血,改善阳气虚引起的视觉昏花。
养骨晒太阳
日晒壮筋骨
养骨的关键在于适当的阳光照射,以温补肾阳,强健筋骨。
“肾主骨,生髓”,强壮的骨骼依赖于肾气的充盈,阳光可以促进人体的阳气,尤其是肾阳。肾阳充足,骨骼坚固;相反,肾阳虚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腰酸腿软。
此外,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循环,晒太阳可以温暖气血,间接滋养骨骼。现代医学证实,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
往期回顾
有音日记·全运“她”的力量 | 刘秀华:三次全运之旅,雕刻一生的举重华章。
原题:“在中医眼中,最好的养生方法是免费的”
阅读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