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猫,无所畏惧
"稀里糊涂地被教育焦虑拉着跑,稀里糊涂地付钱."
编程猫,一家面向4-16岁儿童的编程教育机构,正被质疑为新型教育营销的资本游戏,背后站着招商银行国际、中银国际、中信证券等国有股东。
有网友表示,班主任在鼓励孩子参加比赛的前提下,把父母拉进了一个几百人的群体,但群体并没有发布比赛信息,而是日夜推广编程猫的课程,包括这个机构有多强大,人工智能有多重要等等。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搜索“编程猫”,除了广告外,大部分都是吐槽内容。——针对退学难、编程对升学加分的可靠性、教师的极端态度、与公立学校的合作营销、昂贵的学费...
尽管“少儿编程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是否刚需”多年来一直备受争议,网友们的言论也充满了对编程猫的不满,但是这并没有耽误后者的发展速度,成立第二年学生人数突破10万,最近累计客户已经超过3800万。
疯狂不仅仅是因为家长的抱怨,更是因为“人工智能进校园”的政策与公立学校对接,将升学焦虑与“白名单大赛”捆绑起来,用“中国科学院专家认证”包装课程体系。
这种绑定国家教育政策、资本运作和家长焦虑的商业模式,使得编程猫的扩张路径明显。政策性套利特征,也许这就是父母无法逃脱的关键原因。
老师说,不要耽误孩子。
价格是大多数冲突的来源。
公开信息显示,Python编程猫、C 等待代码编程课程的费用约为每年8000-1.2万元,专业竞赛辅导课程的费用约为每年1-1.5万元。还有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班,以小时为基准,大概200-500元/小时。学习编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家长提到,孩子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学习编程,上小学前总费用在2万元左右。
在行业内,费用属于中上水平。根据《2024少儿编程行业洞察分析报告》,一年中,超过60%的家长在1000-7000元进行少儿编程教育,近一半的范围在1000-5000元之间。
还有比贵更贵的招数。去年9月,一位家长发帖称,他们为两个孩子购买了相同数量的编程猫课程。大宝平均每周解锁一节课,每年只续费一次。二宝只学了两个月,被提示续费3.3千元。实际上,课程难度被无缘无故地降低了,一周可以解锁两门课程,相当于双速消耗课程。
在此之前,编程猫曾经因为一次性收取72个课时(10580元),被指为违规收费。教育部长期以来规定,“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小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的时间跨度”和“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000元”。
即使是中产阶级,也要考虑性价比问题,每转几万元。
市面上的少儿编程课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硬件知识为主的机器人编程,包括机械原理、电子线路知识等。另一种是编写代码设置计算机计算方法的软件编程,编程猫的课程属于第二类。
受幼儿理解能力和英语能力的限制,这类课程主要是培养逻辑思维,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代码,例如,Scratch软件一般用于全国儿童编程比赛,它由各种功能的积木模块组成,儿童通过排列组合模块完成编程。
这意味着大多数儿童编程课程不与中学/大学的计算机教育联系在一起。先不说不懂加减法的孩子能不能理解编程逻辑,4岁接触的计算机知识能不能辐射到18岁以后的生活,还是值得深思的。
此外,编程猫还教授了自己开发的图形编程创作工具Kitten,而不是Scratch,针对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尽管底层逻辑相似,但是Scratch 300 行代码,Kitten只需7行即可完成。有些网民这样总结两者的区别。假如孩子将来想要继续参加主流比赛,还得重新学习Scratch。
教学能力一度受到质疑。2020年,由于“不合格”教学,编程猫出现在成都市郫都区教育局公布的公示名单中。
一些认识到性价比的父母决定退坑,但没想到这是最大的问题。从2024年1月开始,黑猫投诉平台上有31条编程猫投诉,其中有30条是关于退款的。——在描述中,还夹杂着忽悠和强制买卖的味道。
有家长表示,一开始在客服推广下买了50节课,发现是坑后剩下的2481元申请退款,一直没有退款;有些孩子还没有完成第一批课程,所以老师要求家长续费3580元的第二批课程。父母申请退学,但等了20多天,还是没有拿到退款。
没想到,敷衍已经是一种好态度了。在社交平台上,有些家长每天都被老师用语音轰炸,"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有些父母被训斥耽误了孩子的未来,老师称赞我的孩子成了天才,好像我不让他学编程就成了罪人。
为了证明这一点,老师还向孩子们颁发了班级成绩前35名的证书,这让家长们更加困惑:“我的宝宝连课都没上。”
在不断的吐槽声中,一群没有娃的年轻人也同样感到迷惑:
现在看上去挺清醒的,那时候又是怎么想的?”
人生的基石”
"北京中小学将开设AI通识课程."
从看到类似新闻的那一刻起,父母心中的弦就绷紧了。虽然“把孩子的编程拉上深造是最坑的”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面对集体内卷,个人无法应付。但是谁在给内卷添火呢?
事实上,我国越来越重视少儿编程思维培训,但是编程猫政策的过度解读似乎也是如此。
举例来说,教育部在2023年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指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知识”,并在2022年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正式纳入义务教育”,但在编程猫的宣传文章中,却被描述为“当创新教育成为国策时,编程是最重要的”,而标题是“教育政策的新变化,关系到每个孩子的未来!》。
类似刺激神经的标题,还有《他是编程猫四年级学生,他是初中第一个“状元”,12岁女孩学习编程五年,获得多项奖项,决心用代码敲开北大之门》等等。
央视曾经点名编程猫等少儿编程教育机构营销焦虑。
对于公立学校的渗透,更重要的是升学焦虑。公开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编程猫已经与近7万所中小学合作。除了其官方给出的“惠普编程教育”,更重要的是利用学校的“权威”来获得客户。
本文开头提到的班主任把父母拉进推广群,就是侧证的例子之一。2020年,编程猫也被郑州家长举报。学校班主任在班级群“分配课程”,通知每位三至六年级学生参加编程学习,完成科技在线竞赛的报名。父母按要求扫描代码后,跳转到编程猫的相关页面。
如果你来到这里,你的父母仍然不相信编程课的魔力,编程猫还有另一套“万物皆可的理论”。据网友介绍,销售人员曾经告诉她,编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数学能力,还锻炼了英语、语文甚至艺术创造力。“思维能力一旦形成,写作文就会更有条理,想象力也会更丰富”。言语之间,少儿编程课似乎成了人生的基石。
震撼父母命门的言辞,使理论与现实产生分歧。新华社在报道中提到,学习编程不是越年轻越好。孩子的想象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是宝贵的。一些编程培训课程可能会使孩子形成机械的思维模式,因为教育方法不当。
另一群家长把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工作阶段。AI浪潮和层出不穷的“程序员月入X万”言论,让他们产生了“孩子尽快打基础,然后进入大厂赚高收入”的想法。有趣的是,今年3月,一位家长对自己看到的现象感到困惑:
「为什么自己是程序员或者学计算机的人,反而很少送孩子去学编程?」
接下来有人问:“答案不就是问题的表面吗?”
编程猫也很焦虑
由此产生的焦虑,将编程猫的表现叠加起来。
根据创始人李天驰的说法,编程猫2019年年收入约10亿元,并且开启了“百城千店”计划,短短一年就扩展了近600家线下合作商店。据《国家商报》报道,2020年,编程猫月收入突破2亿元,三四线城市客户占比接近50%、业务已经深入下沉市场。到目前为止,编程猫的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3800万。
投资者的态度也反映了蛋糕的大小。自2015年成立以来,编程猫已经获得了近30亿元的融资。其中2020年完成D轮融资13亿元,打破了国内儿童编程最高融资记录,同年,它还获得了另一笔融资,金额为2.5亿元。短短一年时间,编程猫就获得了超过15亿元的资金。最近一次融资事件发生在2021年,编程猫完成了D 轮式非公开融资。
同时,“国家队”也参与其中。根据天眼查,编程猫历年的融资事件,投资者包括招商银行国际、中银国际、中信证券等国有背景机构,但是这类机构并非单一主体控股,而是通过多轮分散投资参与。另外,还有许多金融企业以小额跟进。
编程猫所处的股东众多但股权分散的局面,反映出所有投资者对这个行业都没有足够的信心。所以,商业版图编程猫可以继续发展,但是上市存在问题。——制造焦虑的人,自己也是焦虑的。
另外,编程猫的加盟方式也暴露出来。扩张焦虑。
2019年,编程猫公布了市场、品牌、服务、科技、课程五大战略体系的升级内容,并将采用加盟方式拓展业务布局。但有加盟商透露,编程猫没有给加盟商提供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要求加盟商统一使用平台和账号,争夺加盟商的生源。加盟商变相成为“推送工具”,从事业务引流。
与此同时,商务部业务系统中也没有发现编程猫(深圳点猫科技有限公司)的特许经营记录,被外界质疑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数数编程猫商业链的构成人群,玩耍时间被占用的孩子,被营销演讲放大的焦虑的父母,表面光鲜实际上受到多方质疑的编程猫,投资行为谨慎的管理者,所有参与者都成为系统困境的注脚,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永恒的焦虑。
参考资料:
玩儿童编程,卖父母的焦虑”
新浪财经《编程猫等被指过度营销,制造焦虑切不可让少儿编程变成奥数》
《编程猫,资本游戏》蓝鲸教育?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金角财经”,作者:颖宝,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