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生存,无糖饮料行业拉响价格战

03-21 11:34

你认为你喝的是“健康水”,但事实上,这可能只是“甜蜜谎言”的开始。在这个全民健康意识觉醒的时代,无糖饮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称“健康生活的救世主”。


无糖饮料似乎无处不在,从街角便利店的冷柜到网络电商的热销排名,向世界宣布:美味健康,终于握手言和。


但是,真相是否如此光彩照人?下一步,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去“低糖神话”的外衣,揭示饮料行业的隐藏真相。


“低糖”标签、健康幻像和骨感现实


当你走进超市,那些标榜“0糖0卡”的饮料总能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活力森林,一个无糖泡水迅速流行起来的品牌,几乎成了年轻人健康生活的代名词。


到目前为止,这位“低糖行业的领军人物”已经陷入了舆论的风暴。查询天眼查等媒体综合信息,一系列活力森林的奶茶,一个“0蔗糖”的宣传事件令人瞠目结舌。消费者认为他们购买的是完全低糖的饮料,但当他们仔细阅读配料表时,他们不小心发现了结晶果糖的痕迹。


就像你觉得自己点了一个低脂沙拉,却发现色拉酱里满是油。这种对活力森林的“疏忽”,无疑是在消费者信任的基石上狠狠锤了一下。面对如潮的质疑,活力森林不得不发表道歉声明,但是信任的裂缝很容易修复吗?


打开行业标准,你会发现“低糖”的概念远比想象的要宽松。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只要每100克食品中的糖含量不超过5克,就可以公开地标上“低糖”;如果热量不超过17千焦/100克,就可以称自己为“零热量”。这意味着那些标榜“低糖”的饮料实际上可能含有少量的糖,但它们巧妙地徘徊在标准的边缘。商家利用这个规则漏洞,为消费者编织了一个健康美丽的幻想。



人们追求无糖饮料的初衷是为了逃避糖带来的健康威胁,比如肥胖和高血压。然而,为了满足我们对甜味的渴望,商家在无糖饮料中添加了各种甜味素。虽然这些甜味素的热量极低,但它们可能会在刺激大脑产生甜味的同时,悄悄增强食欲。


想象一下,当你喝下一瓶无糖饮料时,你认为热量摄入是安全的,但结果你忍不住吃了它,因为它刺激了你的食欲。这简直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糖的摄入量似乎减少了,但实际上热量的摄入量可能会增加而不是减少。更令人担忧的是,最新研究表明,一些甜味素可能会破坏我们肠道中的有益菌群。


被称为“第二大脑”的微观世界肠道菌群对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和免疫系统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肠道菌群失衡,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等问题可能会接踵而至。因此,那些看似健康的无糖饮料背后可能隐藏着未知的健康隐患。


“糖”在“减肥经济”的浪潮中被贴上了“罪孽”的标签。


商家敏锐地捕捉到了客户对健康的焦虑,大肆宣传低糖产品的诸多好处,使我们逐渐陷入了“低糖相当于健康”的认知误区。从最初意识到“糖摄入过多是有害的”,到现在,我们认为“任何糖摄入都是不健康的”,在商家的刻意引导下,我们的认知逐渐偏离了科学的轨道。而且这一切的背后,是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误导消费者的逐利本性。她们利用我们对健康的渴望,精心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健康神话”,却忽略了产品本身的真实面貌。


无糖饮料,这一看似健康的选择,实际上可能是商家精心布置的“甜蜜陷阱”。


元气森林大单品迷案,何去何从?


你认为活力森林是无糖饮料的“常青树”。事实上,它在低糖的漩涡中挣扎。时至今日,活力森林凭借“0糖0卡”的泡泡水,在饮料市场无人问津,销售增长率飙升至300%。、200%、309%,堪称饮料行业的“黑马传奇”。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不总是美好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和消费者对代糖的疑虑越来越深,活力森林的增长率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直线下降。根据天眼查等媒体综合信息,到2022年,销量增速勉强维持在20%左右,昔日的辉煌不再,悬崖般的下跌令人尴尬。


面对惨淡的表现,活力森林不得不开始“自救”。最引人注目的是产品线的“大变身”,从低糖悄悄延伸到含糖领域。冰茶、小鹰咖啡、冰橙、美式、外星人维生素C水等新产品相继亮相,不再坚守低糖阵地,而是打着少糖的幌子。


这种变化,无疑是元气森林在市场压力下的无奈妥协,也是其对市场趋势的重新审视。


事实上,活力森林对含糖饮料的渴望早已存在。2023年的“0蔗糖”事件是其内心挣扎的外在表现。一个从无糖饮料开始的品牌,在奶茶产品的宣传上玩了一个文字游戏,试图混合过去。其背后,无疑是活力森林对市场容忍度的探索。


然而,市场不是傻瓜,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乳茶有望成为泡水后的第二大单品,但由于这一事件,发展步伐明显放缓。


除了“0蔗糖”事件的打击,元气森林在无糖饮料领域也面临着代糖争议的困扰。赤藓糖醇作为元气森林的王牌低糖原料,与阿斯巴甜等人工代糖相比具有天然优势,但消费者对代糖的担忧并没有消退。



查询天眼查相关媒体信息,代糖是否会诱发食欲,影响肠道菌群,导致肥胖等问题,至今仍有不同意见。虽然现在广泛认为代糖比含糖食品好,但是缺乏权威的背书使得争议一直难以平复。更为棘手的是,代糖饮料的口感问题也成为其发展的拦路虎。许多消费者反映,代糖饮料喝起来总是有一种奇怪而难以形容的味道,喝完后还容易口干。这一口味缺失的痛点,严重影响了代糖饮料的市场接受度。用无糖代替糖制成的食品工业,被很多人吐槽“失去灵魂”。


生命力森林在低糖领域陷入困境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新的突破。


自由水的推出是其成功的尝试。据晚些时候的LatePost报道,预计2024年元气森林“自由水”销售额将超过10亿元,有望成为其第三大单品。这一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元气森林对中国健康水市场的敏锐洞察。


中国保健水和无糖饮料之间有许多重叠的客户。活力森林选择开发这一领域,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保健的需求,又避免了在无糖饮料市场与同类产品的正面对抗。


回顾元气森林过去的大单品之路,气泡水和外星人电解水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它们抓住了国内市场需求的爆发期,也是因为当时国内市场没有领先的品牌。元气森林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精准的产品定位,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


为了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更好地控制成本,活力森林也确立了新产品的保留标准:如果新产品上市6个月内难以实现30%的回购率,就要面临降低生产或运营资源甚至下架的命运。


生命力森林当然知道,在饮料这条竞争激烈的跑道上,要靠一件长红色的大单品打遍天下并不容易。


生命力森林低价生存,饮料行业价格战拉响。


你以为活力森林是饮料行业的“新贵”,可以无忧无虑吗?事实上,它被无糖饮料研发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所迫。


在低糖即饮茶品类中,农夫山泉和三得利集团的市场份额总额超过75%。此外,水果成熟后由康师傅控股,市场份额直接飙升至85%以上。这些老牌饮料巨头,品牌知名度、渠道布局、产品研发,哪一个没有深厚的细节?


虽然活力森林暂时领先于泡泡水、电解质水等细分领域,但在低糖即饮茶的大市场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活力森林制造泡泡水后,同行们都很嫉妒,纷纷加入战斗。泡泡水、电解质水、复制门槛低得可怜。农夫山泉、娃哈哈、董鹏饮料等品牌迅速加码,活力森林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焦虑度日益增加。


从价格上来说,活力森林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就电解质水而言,一瓶500ml的外星人价格在5元左右,而农夫山泉尖叫。 (等渗版) 550ml只卖4.2元,东鹏补水啦555ml更是3元。


价格是下沉市场的关键,元气森林如此昂贵,如何与他人竞争?


我没办法。活力森林只能走低价之路。900毫升的冰茶,1.25L甚至2L的泡泡水,包装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贴近百姓。这些低成本的策略不仅是活力森林在下沉市场中开拓局面的尝试,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机遇的无奈之举。


现在消费降级,性价比为王,饮料行业价格战不可避免。农夫山泉绿瓶纯净水低至1元/瓶,无糖饮料价格战正式开始。


互联网出身的活力森林品牌对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相当敏感。它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需要“穷鬼饮料”,便宜的碗可以喝一天。因此,活力森林的变化不仅是为了适应市场,也是为了寻求突破。


然而,作为掌舵人的唐彬森并不容易,他必须在速度和速度之间找到平衡,做出有选择的押宝。


低糖还是含糖?其实没关系。重要的是继续推出爆炸。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跟上市场趋势,才能在饮料市场站稳脚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零态LT”(ID:LingTai_LT),作家:李佳蔓,编辑:胡展嘉,操作:陈佳慧,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