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全球化进程中的亚洲水域、港口和海洋活动”学术研讨会

2024-10-31

2024年10月19日至20日,由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和人文学院历史系联合主办的第十届海洋文明年会——“全球化进程中的亚洲水域、港口和海洋活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期间顺利举行。约40名来自韩国、马来西亚、西班牙和上海、北京、广东、福建、江苏、山东、辽宁、香港、澳门等地的大学、博物馆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分享海洋文明研究的前沿成果。今年的研讨会共发表了30多篇文章,包括钱江、金昌庆、时平、金国平、魏楚雄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本次会议的核心问题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亚洲水域、港口和海洋活动”。亚洲海洋文明在历史上(尤其是近世至今)具有多维特征,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各种参考文献,可以重构亚洲水域历史上的航道、贸易活动和文化交流。近年来,古港口遗址、沉船、货物等亚洲沿海城市考古发掘的重要遗址和遗物,成为研究历史上海洋贸易网络和文化交融的直观证据。从经济数据分析、物种交流、文化媒体、生态与环境研究等角度来看,也为亚洲海洋活动研究提供了更多跨学科合作和方法创新的可能性。与会者就亚洲水域航海技术与船舶制造业的进步、港口城市的发展、海上经济贸易网络、明清海洋活动与现代全球化的联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示了亚洲海洋文明研究在学术界的前沿成果。


会议召集人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在开幕式上提到,本次会议是校庆和系庆70周年的重要学术活动。海洋历史是我们学校的历史学科,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一大学术特色。近年来,我们专业的海洋文明团队致力于研究和探索明清以来上海和江南的海洋活动和港口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海是研究亚洲水域港口和海洋历史的关键城市之一。自隋朝以来,它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现在它已经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世界港口。海洋文明学术年会不仅是我校海洋历史研究的重要体现,也是上海海洋文明研究的重要载体。海洋流通、多样化、开放化,中外学者要保持沟通合作,不断推进探索。会议闭幕式由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史系副主任薛理禹主持。他在总结演讲中回顾了我校海洋文明年会和《海洋文明研究》十年的成立历程,指出其突破了中国历史与世界史的科目界限,也促进了历史与地理、考古、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城市、数字人文的结合,有利于许多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十年既是创业的完成,也是新的起点,未来我们的海洋文明研究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前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