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继续销售优质资产“加血”

08-14 21:47

当融资受限,销售回款压力较大时,超低价格资产成为房地产企业“加血”最直接的方式。


最近,世茂集团、万科、华侨城、远洋集团等许多房地产企业积极寻求资产销售。


根据CRIC不完全统计,今年7月,房地产企业资产处置交易数量已达129起,已经披露交易规模超过千亿。


房地产企业销售核心资产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仍然承压。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面仍然低迷,2025年的债务期限甚至远高于2024年。在“钱紧”的那一年,房地产企业可能会继续出售资产。



从今年开始,许多房地产企业开始出售资产。


以万科为例。7月,万科通过出售项目公司的股份或引入增资项目公司来盘整房地产项目。此外,7月初,万科印力向GIC出售上海南翔印象城MGEA48%的股份,市场报道称交易规模预计在20亿左右。


在2023年年报中,万科曾透露,将采用大宗资产、股权交易兑现“储水池”,大规模增厚安全垫。


除万科外,碧桂园、世茂集团、万达、远洋集团、华侨城等多家房地产企业今年也纷纷将其资产“放在货架上”。


例如世茂集团厦门集美区综合体项目以5.96亿元的价格销售,由中建三局接管,成本为3.12亿元。


也有陷入经济危机的人远洋集团,今年以来,其核心资产不断出售。今年6月,北京颐堤港二期64.79%的股份以40亿元出售。据远洋集团介绍,未经审核的销售损失幅度为17.63亿元,销售收入将用于偿还债务和支付各种款项。


根据CRIC的不完全统计,1-7月份已经披露了129起典型的房企并购事件,公布了1047.2亿元的交易规模。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收购交易额同比下降35%。


也就是说,在市场转型期,房地产企业对并购仍然谨慎。


这种趋势也可以从7月份的月度数据中看出。据CRIC监测,2024年7月重点监测房企涉及15笔并购交易,其中一半仍在上市中。每月公布的总成交额仅为55.6亿元,同比下降50%以上,并购规模降至年内最低。




房地产企业出售资产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公司仍然“缺钱”,大多数民营房地产企业,尤其是出险房地产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CRIC数据显示,1-7月,65家典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总额为2678.47亿元,同比下降32%。多年来,今年一、二季度65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规模同比下降了41%和32%,总体上仍处于低迷状态。


从公司业绩来看,前7月TOP10房地产企业平均融资额为151.69亿元,是各梯队中唯一一个融资规模同比增长的梯队。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仍然集中在少数公司手中。


在万科326.66亿元银行贷款的带动下,7月份65家房地产企业融资总额达到523.46亿元,环比增长63.8%,单月融资规模创下2024年以来的新高。



一是融资受限,二是房企销售受阻,整体销售压力较大,前7月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下降37.5%。


就债务到期而言,8月份将有26只债券到期。,取消已提前赎回的部分后,大约是402亿元,环比增长51%。


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企业新发行的债券已经无法覆盖到期的旧债券。根据CRIC的监测,上半年房地产企业债券到期2799亿元,而发行规模仅为961亿元。


房地产企业融资仍然低迷,叠加房地产销售仍未完全复苏,未来仍有可能有更多的房地产企业曝光债务违约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债务展期的影响,2025年的债务到期压力仍然相对较大。根据CRIC的监测,2025年房地产企业到期债券规模超过5000亿元,比2024年增长7%。


为了快速获得流通资金,在偿债潮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房地产企业出售资产来实现自救。



一方面,房地产企业出售资产是合理的资产流动,另一方面也是房地产企业缓解流动性压力的有效途径。在目前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持续出售优质资产更多的是为了“加血”,加快房地产业务的盘整。


随着房地产企业融资扶持政策边际的改善,融资联动机制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压力。考虑到目前房地产市场仍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在资金周转和业务剥离的需求驱动下,未来房地产企业频繁出售资产的趋势将继续,优质资产目标的增加可能会加速行业整合。然而,大规模的并购热潮很难再现,谨慎和理性将是市场的中长期主要基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丁祖昱评房市”,作者: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