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收取电话提醒费,2024年运营商还玩儿费招数?
近几年来,随着手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的增加,相应的运营商套餐费用也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乱收费」这种情况频繁发生,引起了大众消费者的不满。
昨日,一位“中国移动仍在偷偷收取电话提醒费”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据小雷介绍,这件事主要是关于中国移动在过去8年里一直收取博主父母的电话提醒费。根据每月6元的费用,单个客户在8年内收取了576元。之所以能引起热议,主要是因为博主在向客服反馈后被告知无法退还相应费用,这是舆论的焦点。
根据中国移动的官方声明,自2016年4月1日起,全网已停止销售「来电提醒」服务,换句话说,这位发声的博主因为一位早已被撤销的服务白白收取了8年的费用,也确实让人非常困惑。
事件发酵后,中国移动回应称,博主使用的新套餐与旧套餐收取的费用不同,因此旧套餐产生的费用无法延期退还。不言而喻,因为服务套餐变了,那么之前多收的钱也不会再退了。
不得不说,虽然目前只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播电视在中国大陆投入使用,但它们在不同的城市推出了大量的套餐,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使用方式,普通消费者可能很难区分这些套餐之间的资费标准,导致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越来越混乱。「乱收费」这一说法也顺势成为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一道丘壑。
升级套餐简单,降费保号难。
事实上,就像小雷一样,也有不少网友通过这件事冲上热搜才知道原来的原来,「来电提醒」这项服务已被撤销,但是整个事情最奇怪的是,为什么这项服务已被取消,客户仍然可以继续收费?
「来电提醒」事实上,这是一项基本的增值服务。运营商通过这项服务向被呼叫方提供电话号码、归属地等信息。由于这项服务太基础,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很多网友认为这是运营商应该提供的服务,不应该额外收费。在巨大的争议下,2016年4月1日,中国移动正式停止了这项服务,但是「来电提醒」这种服务仍然存在,但在新的包装中,它已成为默认的免费项目。
换句话说,博主家属的套餐属于2016年之前办理的套餐,这么多年都没有变化,所以服务被撤销后一直在收费。当然,中国移动方也表示,一般来说,每次收取月租费后,基本收费明细都会通过短信通知用户。如有异议,应立即联系客服。
而且事主反馈的套餐真正的用户是家里的老人,考虑到老人对短信这一功能不太重视,这才使得这一离谱的事件发生。
但是话又说回来,套餐变更这件事也是近两年运营商与客户之间最不愉快的争论。例如,许多用户选择「保号套餐」,也就是说,只保留最低的资费,不需要流量、短信和任何额外的服务套餐。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号码绑定了太多的服务,无法取消,但是资费不划算。很多网友反馈说,想申请。「保号套餐」难度不小,很多工作人员在申请过程中不断推荐一些资费较高的新套餐,引起顾客的反感。
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运营商收费透明度和客户服务的不满。小雷的朋友在几次申请资费降级失败后,不得不通过消费者协会投诉,成功办理了降级业务。这些现象表明,运营商在很多方面仍然缺乏服务和不透明。
当然,还是有少数客户知道如何找到自己适用的套餐,或者知道自己在使用运营商套餐。更多的朋友通常在知道问题之前就被扣了很久。因此,熟悉自己的套餐,了解当地运营商的资费标准和服务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运营商的资费招数真的太多了。
实际上,不只是中国移动,其它运营商也有类似的问题。例如,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曾被用户投诉资费不透明、降档困难等问题。这类问题也经常引起网友的热议,但是要彻底处理,还真不是一般的难题。对于这一点,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多次发文要求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用户权益不受侵害。但是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实际上还是要靠用户自己擦亮眼睛。
运营商最常见的套路是复杂的套餐和隐藏的消费。简单来说,运营商通常会设计各种复杂的套餐,让用户在选择的时候眼花缭乱。这类包装往往隐藏着各种额外的费用,如来电提醒费、彩铃费等,顾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被扣除。比如小雷在办理套餐的时候,发现自己默认开通了彩铃服务,每个月扣5块钱,但是从来没有用过这个服务。这种隐性收费让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了额外的费用。
此外,运营商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往往会默认开通各种增值服务,如短信包月、流量包等。用户仍然需要支付费用,而无需使用这些服务。就像陈先生在这次事件中一样,他从未申请过「来电提醒」服务,却无形中被偷偷扣了8年。这一情况在用户中很常见,许多人并不知道他们已经开通了这些服务。
此外,前面提到的资费降档难度较大,这也是用户经常遇到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升级优惠」比如销售人员会分析你目前套餐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流量不足,电话费太多等。,然后建议你升级更优惠的套餐。以小雷遇到的真实情况为例。月流量基本套餐确实只有10GB,而且经常用完。不过原来套餐里有额外的50GB流量套餐,销售人员会故意模糊额外流量套餐的使用情况,督促小雷办理更贵的套餐。
还有很多用户反馈说正在办理一次。「优惠」套餐结束后,发现原本免费提供的电话提醒服务变成了收费项目,每月扣费6元。这样的情况让用户感到被欺骗。
只能说,除了少数恶性销售和隐性收费外,还有很多。「套路」我们都可以通过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资费和包装量来避免。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包装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即使销售人员含糊其词,我们也可以尽力避免。
事实上,反运营商的招数并不难,
归根结底,作为消费者,在选择套餐、升级套餐或增值服务时,还是要仔细思考,仔细阅读条款,这样才能从第一步减少套路的情况。比如在做生意的时候,可以仔细阅读合同和服务条款,了解所有可能的收费项目和条件,尤其是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仔细检查是否有默认的增值服务开通项目,并明确表示不需要这些服务。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定期检查手机账单,以确保没有不明费用。如发现异常,及时联系运营商客服进行核实。比如每个月查账单的时候,可以写下不明费用,及时和客服沟通,了解这个费用的来源。积极了解自己账户上是否有开通的增值服务,不需要的话及时撤销。例如,账户上的所有服务都可以通过运营商的APP或客服热线查询,不需要的增值服务也可以取消。
其实现在运营商提供官方APP,我们也可以在官方APP中找到自己的账单明细和开通的服务项目。如果我们遇到不明确的消费,我们不应该忍气吞声。我们应该有维权意识,及时向运营商投诉。如有必要,我们可以向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但是,如果运营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实现透明的资费和公开公正的服务,其实很多这样的事件都是可以预防的。就像冲上热搜打电话提醒费用事件一样。如果运营商在销售升级套餐时能够向用户提及这一点,这种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总的来说,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运营商套餐知之甚少,甚至不太了解他们正在使用的套餐费用,也反映了运营商对这类事件的态度不够积极,处理一些不合理、过时的项目也不够合适。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希望运营商能够提高透明度和责任感,从而重建运营商与客户的信任关系。同时,我们也希望工业和信息化部能够加强对电信行业的监管,确保运营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不合理的收费和隐性收费。
这篇文章来自“雷科技”,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