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看起来华丽的人形机器人,离进厂拧螺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4-07-10

作者丨敏潇


编辑邱晓芬,苏建勋


花样层出的人形机器人无疑是2024WAIC会议全场最大的特色。


在进入会场之前,WAIC组织者专门设置了一个展位,放置了18个热门的人形机器人“先锋矩阵”,上拉横幅,“十八金钢,创造未来”。


在H1馆,这次发展的机器人相关企业有45家。为了吸引眼球,每个家庭的机器人都展示了他们的真功夫。——


「宇树科技」机器狗在展台上一次又一次地翻来覆去,吸引观众惊呼不断;「逐际动力」动力双足机器人,为了显示耐久性,沦为观众的“泄愤工具”,在一轮强踢下,依然坚强。



特斯拉机器人第二代Optimus自然成为马斯克七个月后第一次展览的焦点之一。不幸的是,Optimus这次被封在玻璃里,但这并不能阻止陈列柜前的拥挤。观众拿出手机和它合影。


根据《智能出现》作者的说法,参加展览的人形机器人有25个。然而,在玩够了之后,我们也沉淀了一些冷淡的思考。


在WAIC展览会上,很多观众的问题出奇的一致——“它(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是什么?你能做什么?”


人形机器人,有大脑。

具身智能(Embodied AI),它是指机器通过感知交互,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像人一样做出相应的反应,具有敏锐而灵活的感觉。


机器人身体不能与周围环境互动,更不能提到感知和理解世界,直到AI充当机器人的智慧“大脑”。


在这个WAIC上,这波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是“长脑”——在华丽的表面,几乎每个家庭都配备了AI驱动的多模态大脑。具体来说,这些人形机器人可以敏锐地捕捉现实环境,看到和理解物理世界中的事物。


这次WAIC,「跨维智能」该机器人显示了识别和抓取不同形状和重量物体的能力。


据介绍,「跨维智能」机器人支持多模态机动、感知、交互和操作,具有拟人化的运动控制。在抓取桌面随意放置物品的基础上,机器人可以准确抓取各种不规则曲面、反光的玻璃碎片,在人们打碎玻璃后,反映了人形机器人对随机情况的判断和适应能力。


具体的智能公司「穹彻智能」,然后推出了穹彻大脑Noematrix Brain,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领域,Noematrix Brain展示了叠衣服和削黄瓜。


这些看似日常的动作,却隐含着许多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比如展台现场的工作人员把衣服扔掉,机器人可以马上找到衣服的裙子,边对边角,边对边角,整齐地叠放在一边。


在现场,工作人员不断给机器人许多不同大小和长度的黄瓜。机器人可以准确判断黄瓜的曲面形状,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迅速剥落。毫无疑问,机器人需要有一个比人类更复杂、更不规则的东西理解水平。


为了使人形机器人真正从实验室进入生活,并在更多的商业场景中应用,机器人需要有更成熟的大脑来承担更高的计算能力,以便在现实生活中独立学习和适应。


WAIC论坛上,「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还表示,能够理解时间、空间和物理规律的世界模型对于具体智能至关重要。


从象牙塔到工厂“拧螺丝”

尽管WAIC展台上的机器人非常热闹,聪明度也比去年提高了不少,但是人形机器人的使用场景仍然有限。


「傅立叶」、「逐际动力」许多机器人制造商的工作人员告诉《智能出现》,人形机器人仍然面临着技能库相对简单、应用数据片面等实际问题,在多重影响和相对随机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大规模投放。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主流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商,还是以学校和科研院所为主要出货渠道?。然而,业界也在尝试走出象牙塔,工厂是人形机器人制造商看到的第一个浩瀚的星星。


例如,在 在WAIC上,特斯拉第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试图登陆工厂,特斯拉的动作也相当激进。


据特斯拉介绍,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们的Optimus已经进化出了感知和触觉——例如,Optimus已经能够分辨出他们是拿着50克鸡蛋还是100斤石头。


此外,特斯拉还将视觉神经网络和FSD芯片用于汽车,并将其放在Optimus上,这样机器人就可以模仿人类对电池进行分拣训练。根据特斯拉的想法,大约会有1000个Optimus,它们将在工厂中运输和分拣电池。


另外,以前的机器人制造商「优必选」还试图与一汽-大众合作,引进Walker,工业版人形机器人 S,在汽车生产过程中进行螺栓拧紧、零件安装、零件转运等工作。


「优必选」Walker人形机器人 S


使人类从重复性高、环境恶劣的工厂中解放出来,是人形机器人走出象牙塔后的第一个重要场景,也是他们的重要使命。


然而,当人形机器人真正走向人类世界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许多人形机器人展位工作人员告诉《智能出现》,人形机器人的着陆需要两套数据来打底——物理世界模型和机器人行为模型。


这两个模型实际上很难落地。物理世界的数据复杂而繁琐。机器人不仅需要丰富的数据源,还需要更长的训练时间才能正确完成动作捕获。


在多模态大模型的控制下,虽然机器人现在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动作,但还是需要时间才能完全融入日常生活,取代繁琐的人工劳动。人和机器出现在同一个领域,给人形机器人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更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人形机器人无法灵活应对非结构化场景。


成本也是一种巨大的束缚。


根据作者对《智能涌现》的了解,「达闼机器人」起价39.9万元,「天链机器人」价格在50-100万元之间,宇树H1单台售价在65万元左右,「乐聚企业」“夸父”机器人价格达到60-80万元。


人形机器人还处于起步阶段,R&D成本仍然极高,R&D周期长。在实现大规模生产之前,大多数人形机器人制造商仍然没有强大的盈利能力。


根据《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人形机器人可以根据量产规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小批量生产1000台,降本20%~30%到10万美元左右;1万台降本50%到5万美元;大规模量产数十万到百万台,降本70%~80%到2万~3万美元。


此外,具有交互功能和感知能力的机器人需要配备完整的大脑和小脑,这提高了机器人的生产成本。这背后的芯片仍然无法100%在中国制造。


「本末」包括在内的多家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告诉《智能出现》,商品的芯片仍然依赖于英伟达的进口。“我们可以依靠国产零部件90%以上,现在正在和华为讨论下一次合作,希望以后100%国产。”人形机器人R&D公司「星动纪元」有关负责人透露。


随着马斯克宣布批量生产Optimus机器人,以及许多企业涌入人形机器人行业,许多机构和雇主将2024年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第一年。


但是,从WAIC现场来看,由于技术、价格等限制,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仍然处于瓶颈期。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