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起来,裁员也搞“饥饿营销”

06-22 00:59

怎样的事情,员工争相被裁员?


有很多媒体报道,广汽本田五月份开始以主动离职为核心的大裁员,更有意思的是,这些人也主动“请辞”。


主要原因是,给予的太多了


据报道,离职员工将会得到“N 2 1.8“补偿方案。由于补偿过于诱人,广汽本田员工自愿报名,首批裁员名额供不应求。现在已经存在了。2300一名员工离职,约占公司总数的19%。


更何况广本本来只准备提供900个主动离职名额,没想到自己的员工,尤其是老员工,都渴望被裁员,干脆给出了后续1000多个被动裁员名额。


应该说不说,广本员工的这波操作为公司HR减少了许多工作量。


这些会被裁员的员工都去哪了?有人选择“回老家”,提前享受退休生活;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无缝连接的,转身投入到新势力的怀抱中。


01 被裁比上班要多得多


员工争相被裁员,主要是因为主人给的太多了。


广汽本田汽车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是由广州汽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术研究产业有限公司、本田技术研究产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运营的中日合资企业。


也就是说,这笔裁员赔偿并非全部由本田承担,而是广汽和本田各自承担一半的责任,因此,最终给予的裁员金额十分丰厚。



根据广汽本田内部人员的消息,该公司为离职员工提供了“N 2 补偿方案为1.8。在这些方面,N “2”是标准赔偿,“N“代表工作年限,“2”是指额外2个月的工资,再发1.8个月的奖金。奖金部分是指今年的预发奖金,具体赔偿金额因员工岗位和等级而异。


换言之,基本工资越高或工作时间越长的员工,赔偿就越多。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10年左右工龄的员工获得20-40万不成问题


这样,这个补偿方案不仅远远超过了很多行业的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了前几个月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的平均水平。N 3补偿方案。


理想汽车裁员提供的赔偿方案是“N 而且广本之前的赔偿方案也不过是“一”N 1 “奖金”,现在给出的赔偿费显然很有吸引力。


目前,裁员对象主要是生产线的一线员工。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补贴,有些人月薪高达25000-30000元。一个广本一厂最高级别的班长被裁,最后赔偿几十万。


员工争相被裁员,当然,一方面赔偿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目前的情况有关。


一位选择主动离职的广本员工表示,他和他的一些同事已经预测到了这个“裁员广进”计划,并找到了一个跳槽的好方法。新力汽车工厂。只需裁剪,即可无缝连接。小米小鹏等待国内汽车厂商的工作。


退休员工想抓住机会提前几年退休,甚至因为报名人数太多,不得不抢名额。这些人很多都是广汽本田承担广州美的时候在这里工作的员工。


除个人原因外,工作不饱和,难以获得满意的薪水,也是许多员工决定离职的原因之一。


由于销量持续下滑,广汽本田不得不进行加工调整,以至于经常出现“欠班”(不生产)的情况。这不仅意味着员工失去了加班费,就连正常的5*8小时工作也成了奢侈品,影响了生产工资,甚至有员工面临着“不上班”的尴尬。


虽然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但幸运的是,本田汽车品牌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盈利能力很好,所以广本的员工仍然可以获得丰厚的赔偿,这样他们就可以聚在一起。


根据本田车辆的财务报告,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在销售收入和利润方面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在此期间,本田实现了营收20.43万亿日元(约94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以上;净利润同比飙升70%,达到1.11万亿日元(约515亿元人民币)。


广汽集团的表现也不错。根据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广汽集团营业总收入约为215.66亿元,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2.20亿元,毛利总额约为11.31亿元,同比增长。85.5%


预计裁员将从5月持续到8月。目前广本所裁员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行政、人事、财务、采购等部门可能会随后裁员。


02 裁员也是必须的


事实上,作为一家老牌合资企业,广汽本田之前的生活十分滋润,最后一次裁员是自成立25年以来首次公开裁员。


去年12月2日,本田汽车公司宣布,将在中国合资企业广汽本田的整个汽车生产厂实施裁员计划,规模将达到900人。


这些员工都是合同工。合同到期后,他们终止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协议,提供经济补偿。当时,裁员的规模占当时本田在华企业员工总数的7%。



而且裁员的原因,本田表示是因为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崛起,导致本田燃油车在中国市场的生产和销售受阻。


很明显,一次裁员很有可能无法解决问题。


自2020年本田在华销售额达到162.7万台以来,连续三年都在持续下跌。,从2021年到2023年,其销售额分别为156.15万台、137.31万台和123.42万台,同比下降4.0%。、12.07%和10.12%。


不久前,本田中国宣布,5月份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66202辆;前五个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346940辆,同比下降16.7%。


销量的持续下滑也让本田开始考虑降低在华产能。据日本媒体报道,本田计划将中国的汽车产能放在中国。缩减20%


另外,据广汽本田最新产销数据显示,5月份销售仅为31931辆,同比下跌41.31%;产能更是直接缩水一半以上,32639辆,同比下跌53.66%


当然,本田也不是没有努力过。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都在降价刺激消费欲望。雅阁、冠道、奥德赛等主力车型在全国推出。4至6万元不同的购车补贴,这也让本田难以回归销售高峰。


如果汽车卖得不好,只能降低产能,降低产能也意味着无法达到正常的生产效率,从而造成大量资源和人工成本的浪费。因此,裁员已经成为现阶段止损的重要手段。


据广汽年报报道,2023年广汽本田产能为651200辆,产能利用率为84.57%。相比之下,2022年的产能利用率几乎是99.71%。


事实上,在国内市场上,本田这种情况并非个案。日产、丰田等日系车企在华的日子都不好过。


此外,以比亚迪、问界、小鹏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凭借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方面的创新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直接竞争传统合资汽车。


特别是6月初,丰田、本田、马自达等5家日本汽车公司被曝“存在检测违规、提交虚假数据”,涉及车辆总数38辆、500多万辆。随后,丰田、本田、马自达高管召开新闻发布会,为此事道歉,宣布暂停涉案车型生产。


虽然在华销售的车型与此次事件无关,但日本汽车公司“造假事件”的影响无疑给了这些“瘸腿”的日本合资品牌一根棍子。


即便是集体降价促销,也无法阻止市场份额的持续下跌。


今年四月,日本乘用车在华市的比例下降到15.2%,自2013年以来,创下了新低。。与三年前超过24%的市场份额形成鲜明对比。


不要看这些日本汽车公司在他们的年度报告中描述的今年如何赚大钱,事实上,他们的主要收入已经转移到了国外市场。


以丰田为例。一个月前,丰田发布了2023财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收入和利润都突破了最高历史记录,但其收入主要来自北美,收入结构来自混合动力汽车。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只占总利润的4%。


这些日系车企也在国内进行了自救,因为销量处于低谷。


不久前,本田在中国发布了一个全新的新能源子品牌“”,并与宁德时代、华为等中国供应链品牌达成合作,2027年将在中国市场提供10款电动汽车。


但是,现在才使力纯电,会不会有点晚?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超电试验室”(ID:SuperEV-Lab),作者:王磊 编辑刘雅杰:秦章勇,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