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5%首付时代”的准千万人口城市,谁能成为赢家?

06-19 01:50

作家:阿力米热


最近几个月,房地产市场特别热闹。


首套房首付比例下降到15%、第二套房降至25%,国内第一套房和第二套房的商业贷款利率下限被撤销...“517”楼市新政发布后,200多个城市积极响应。


如果仔细观察,在积极实施楼市新政的城市中,不乏准千万人口城市。


据《时代周刊》记者整理,14个居住人口超过900万的城市(哈尔滨、温州、合肥、宁波、南阳、佛山、南京、潍坊、济南、邯郸、保定、沈阳、长春、徐州)迅速跟进,降低了买房门槛。


事实上,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人口是房地产需求的基本因素。换句话说,人口的增长和人口构成的变化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近年来,在很多地方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流入大城市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的人口竞争也从增量游戏转变为股票游戏。因此,从发放真金白银的人才补贴到买房定居、租房定居等“招式”并不少见。


“517”楼市新政的一系列措施,尤其是房贷首付比下降后,能否成为人口的“磁铁”,在各地为争夺人口而抛出各种优惠政策的情况下?


潍坊最难买房


按揭首付比进入“15%时代”后,准千万人口城市的购房门槛普遍下降。


据安居客官网资料显示,2024年6月南京、宁波两市住宅挂牌价格在2万元以上,温州、合肥、佛山、济南房价在1万元左右,其它城市房价在6000-10000元之间。


目前,南京在准千万人口城市的房价最高,如果是100套的话㎡按住宅计算,首付比例降至15%后,南京首套房首付约36万元,比调整前减半。在房价最低的潍坊,首付比例降低后,同面积的房子买房门槛只有94000元左右。


与热门一二线城市相比,在购房方面,1000万人口城市的首付比例确实有很大的优势。然而,这意味着买家需要承担更多的贷款,月供压力也会增加。未来,如果买家的收入不足以支撑高月供,断供的风险也会增加。


所以,买房的难度也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了2023年14个准千万人口城市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观察哪个城市买房难度最小。


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哈尔滨和长春仍未在14个城市公布数据。然而,在公布数据的城市中,宁波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80144元。从全国来看,这个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排名第六(前五名是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和广州)。


其次,南京和温州超过7万元,佛山和济南超过6万元。在其他城市,合肥和沈阳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线(51821元),南阳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低,为39814元。


2023年,14个人口准千万城市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状况


结合房价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在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城市,房价普遍较高,这也可以从房价收入比例中直观看出。


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家庭住房总价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城市二手房市场均价*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根据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说法,房价收入比例在3-6倍之间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如果考虑购房贷款,住房消费占人均收入的比例应低于30%。


由于2023年大多数准千万人口城市都没有公布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所以以“七普”数据作为平均值进行估算。


据整理,在数据公布完整的城市中,宁波的房价收入比例最高,约为11.47;其次,南京大约是11.36;潍坊房价收入比例最低,约为4.9,是买房难度最低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温州、合肥的房价水平相对较高,其房价收入甚至低于保定、徐州。


这也意味着温州和合肥可以算是一个买房友好度很高的城市。那么,这两个城市能否成为人口最大的赢家,在所有城市都争夺人口,降低买房门槛的情况下?


最大的赢家是合肥


从人口流入的因素来看,首付比例和房价的降低并不是决定人口流动的最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前景。


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告诉《时代周刊》记者,虽然房价在全国范围内趋于平衡,现在更接近当地人的收入和行业实际,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买房门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对于购房者来说,他们更注重就业机会和自己的收入水平是否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不是单纯依靠房价下跌带来的购房压力。”他说。


如果从人口的角度来看,刘奇洪认为,这些准千万人口城市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历史悠久的省级城市,如南京、济南、哈尔滨等。,其人口大多集中在城市或郊区;第二类是苏州、宁波等经济发达的非省会城市,有大量的外国人,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外国人。第三类是保定、南阳等人口较多但仍以流出为主的城市。


在降低房贷首付比例等买房门槛之后,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硬性需求者来买房,但是这并不是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途径。


对年轻人来说,他们更注重城市的就业机会、创业机会和个人发展前景,而不仅仅是考虑房价因素。所以,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良好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的城市。


但是,在14个城市中,受访者普遍认为,合肥在冲刺数千万人口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教授丁长发表示,合肥在产业上的优势主要归功于“合肥方式”,即地方政府投资与民营企业相结合的做法。这种发展模式吸引了科大讯飞、安科生物、比亚迪等多家龙头企业,培育了高端制造业、电动汽车、生物技术和半导体产业。


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合肥工业产值的56%以上。相比之下,这一比例在2013年还不到27%。得益于行业的显著进步,合肥的就业吸收能力明显提高,为吸引人口奠定了基础。


资料显示,近三年来,合肥居住人口持续增长,从2021年的9.5万人,到2022年的16.9万人,到2023年的21.9万人,年均增长超过5万人。


“此外,合肥作为长三角的重要节点城市,连接了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形成了良好的区域协同作用,吸收了众多外部公司,促使合肥成为投资兴业、安居乐业的地方。”丁长发说。


然而,与其他城市相比,刘奇洪认为,由于安徽当地工业发展有限,其就业所需的技术性很强,这也限制了合肥对外国人的吸纳。


相比之下,温州是准千万人口的后备军之一,外来人口流入是温州人口的主要增长点。



据公安机关统计,2023年底,温州市有422万外来人口。据刘奇洪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温州具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港口贸易优势,民营企业相对发达,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进而促进了人口增长。


“然而,温州仍然面临着科学和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从居住条件来看,合肥和温州在购房条件上相对友好。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不是引进人才的唯一或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前景和机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