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天才破产时,柔宇犯了“四大错误”

06-18 22:48

一个独角兽“离奇”破产了。


近日,根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公告,法院于2024年5月15日正式受理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案,并指定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担任其管理员。


柔宇科技曾被称为“全球软科技产业的先锋”,其创始人刘自鸿被称为“清华天才”,是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中国博士。


柔宇科技作为中国早期涉足柔性屏幕技术的企业之一,曾吸引IDG、超过20家知名VC/PE和中信资本、深创投等产业资本的追捧,估值一度飙升至500多亿元。


然而,从去年开始,柔宇科技就不断被曝出拖欠工资、停工、破产等负面消息。虽然两个多月前,柔宇科技还说自己还没有进入破产程序,还在运营,但现在看来破产是肯定的。


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硬核科技公司,前后融资近百亿,为什么要走到这一步?


更加令人费解的是,柔宇科技的破产还涉及到两位业界领袖——刘菁威和华为。根据刘菁威的说法,华为曾经打算投资柔宇科技,但是因为希望公司能够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开发,所以被创始人刘自鸿拒绝了。


然而,华为立即否认了这一说法,华为表示从未有过这样的投资计划,这使得整个事件更加复杂,仿佛陷入了罗生门。


估值超过500亿元,柔宇科技的来头是什么?


2012年,柔宇科技成立,业务主要集中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上。其核心业务集中在R&D和制造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


创始人刘自鸿不仅是江西省抚州市理科高考状元,还获得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他仍然是IBM的顾问工程师和研究科学家。


与很多处于PPT阶段的创业公司不同,柔宇科技是一家硬核科技公司,成立仅两年后就成功开发出薄至0.01mm的柔性屏样品。这一成就是基于其自主研发的低温非硅工艺集成技术。(ULT-NSSP)。


与当时三星主导、JD.COM等公司跟随的LTPS技术相比,这项技术具有不使用硅、温度要求低、制造环节少、生产难度低等优点。,迅速让柔宇科技在业内崭露头角,甚至登上央视新闻,成为“一夜成名”的明星企业。


柔宇科技强大的R&D能力,创始人刘自鸿的名校背景,以及广阔的折叠屏幕发展空间,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从2012年到2021年,柔宇科技共获得9轮股权融资,共计61.97亿元,债权融资总额36.53亿元,估值一度达到522亿元。投资者阵容豪华,包括知名机构,如IDG资本、深圳风险投资、盈科资本、中信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平安风险投资基金等。


2020年,柔宇科技在《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中排名第12位,估值60亿美元,并在《中国企业家》2020年度“中国科技企业百强榜单”中排名第一。创始人刘自鸿的净资产也在上升,以145亿元的净资产登上胡润百富榜,排名第376位。


2020年,柔宇科技以60亿美元的估值位列《2020年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第12位。并且成为2020年“中国科技企业百强榜”中的第一名。而且刘自鸿随着柔宇科技的估值一再上升,到2020年,刘自鸿以145亿元的身价登上了胡润百富榜,排名第376。


然而,正是这样一家明星公司,近几年柔宇科技的状况急转直下。上市失败、拖欠工资、冻结股权、强制执行等丑闻频发,最终走向破产清算。创始人刘自鸿也多次限制消费。根据天空调查,柔宇科技有32条执行人信息,执行总额超过29亿元。


有意思的是,柔宇科技的破产还涉及到两位业界领袖——刘菁威和华为。


刘菁威为什么会有人?她因打假蓝田股份一战而出名,曾被评为“经济年度人物”和“感动中国-2002年人物”。她认为刘自鸿的问题在于公司业务超出了他的能力圈,资本市场投资了超出他能力圈的决策,导致投资失败。同时,她强调刘自鸿是一名科学家,但他没有经营管理公司的基本知识和经验。



此外,刘菁威还提到,在柔宇科技初期,华为提出投资柔宇科技,但被拒绝。原因是刘自鸿希望像三星一样独立开发和制造所有产品。然而,华为随后发表声明称,没有这样的投资计划,也没有提出投资要求。


谁对刘菁威和华为说得对?这件事不好说。自2020年任柔宇科技董事以来,刘菁威多次呼吁“拯救柔宇科技”。也许他想提高柔宇科技的社会地位。毕竟公司虽然破产了,但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依然存在,想要体现价值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有可能华为只知道柔宇的情况,并没有明确投资。


刘自鸿犯了“四大错误”


可以说,柔宇科技是成也刘自鸿,失败也是刘自鸿。


在公司破产之前,刘自鸿的生活充满了成功和荣耀,但他前半生的成功让他过于理想化和完美主义,在管理上显得自豪。这种个人情怀和管理上的不足逐渐让宇科技陷入困境。


刘自鸿


在柔宇科技的发展中,刘自鸿至少犯了四个关键错误。第一,他对技术路线的商业化判断失误,导致技术路线独特但难以落地,缺乏商业化的造血能力。


柔性屏幕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多晶硅硅,由JD.COM、TCL科技、三星等公司主导。(LTPS)技术路线,即固定曲面屏幕。这项技术已经发展了20年,生产工艺成熟,产能稳步攀登。因此,这项技术几乎被市场上所有的主要折叠手机使用。


另一种是低温非硅工艺集成技术(ULT-NSSP),也就是全柔性屏幕,尽管理论上全柔性屏幕比多晶硅(LTPS)技术较好,但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良率不确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此外,全柔性屏幕还有电子迁移率较低的短板(半导体内部电子的移动速度)。为了保证电流通过的效率,晶体管要做得更粗,这样会导致屏幕黑边宽,屏幕颗粒感强,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所以大厂家不喜欢。


但是柔宇说自己有自研技术可以解决成本和良率问题,所以比较坚持自己的路线,但是市场验证了吗?据财新报道,外界对柔宇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良率”上。外界一直对其良率提出质疑,但柔宇从未公布良率,导致很多厂商不相信其技术成熟度,因为这决定了产品制造的成本,良率低。要制造合格的产品,就意味着产生了一批废品,所以成本自然会上升。


尽管柔宇科技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申请了许多技术专利,但未能成功转化为市场上最畅销的产品,也未能获得任何手机/平板厂商的订单,商品销量一直低迷。举例来说,2019年,公司全柔性显示屏产量31.4万台,销量仅为5.27万台。


第二,刘自鸿在创业初期就选择了自建生产线的重资产模式,对资金链的要求比较高,但是没有能力及时造血。2015 2008年11月,柔宇科技在深圳龙岗区坪地建设“世界第一类” 6 代表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


这种高投入的方式对初创公司来说风险很大,尤其是在没有造血能力的情况下。据报道,柔宇之前获得的融资基本都投入到了自建生产线上,直接加速了公司逐渐陷入财务困境。


第二,刘自鸿在权力上过于集中,对市场形势缺乏明确的判断。在股权结构上,刘自鸿持仓38.6%为实际控制人,最大外部机构中信资本持仓6%,WEI PENG软宇科技CTO余晓军持仓4.4%,其他创始团队、机构持股0.07%-4.6%(美国)持仓4.9%。


刘菁威多次表示希望刘自鸿退出管理层,致力于软技术的研究,让产业资本进入,柔宇科技有所转机。然而,刘自鸿拒绝了,最终拖垮了公司,毁了他创办的公司。


此外,柔宇科技的员工也爆料称,刘自鸿需要审核公司的所有规模,权力高度集中,下属无权。甚至有员工认为柔宇“高开低走”的重要原因是刘自鸿,他的完美主义不适合像柔宇这样的创业公司。


最后,他犯了一个商业禁忌,那就是进入顾客的领域,把顾客变成对手。


当全柔性显示器无法销售时,柔宇科技并不急于扩大B端销售,而是急于进入C端市场。2018年,柔宇科推出了“全球首款折叠手机”柔派,起价8999元,512G存储版高达12999元。


不但分化了资金链,贪多嚼不烂,而且把顾客变成了对手,这是一个很不明智的决定。


手机行业是巨头聚集的领域,竞争激烈。作为一家新兴公司,柔宇科技不知道勇气从何而来。果然,它推出的折叠手机、柔智智能手写本等所有消费品都在街上。甚至因为“世界上第一部折叠手机”的归属,与小米总裁林斌发生了争执。


在客户服务方面也做得不好,招股书显示,三年半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实际上没有一家继续合作。


一切都想做,但是什么都做不好。虽然柔宇科技在2012年成立时就瞄准了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但现在却面临着破产清算的局面,可以说是“一大早就起床,赶上晚集”。


折叠屏幕还有未来吗?


柔宇科技的命运与折叠屏市场尚未爆发有很大关系。在智能手机高端旗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折叠手机被视为行业的新增长点。华为、荣誉、OPPO、在折叠屏领域,小米等厂商纷纷参与。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报道,2023年中国市场折叠手机出货量迅速增长至700.7万台左右,年增长率达到114.5%,连续四年达到100%以上的年增长率。


然而,尽管出货量迅速增加,但折叠手机在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仍然很小。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2023年全球折叠手机的出货量只有1590万台,仅占整个市场的1.4%,但是在中国市场,折叠屏的份额并不高。根据IDC数据,这个比例只有2.4%。


比如,OPPO Find N2 虽然Flip曾经成为中国最畅销的小折叠手机,占小折叠市场的31%,但实际激活数量不到20万部,说明市场上折叠手机的吸引力还有待加强。


高硬件成本和维护成本促使折叠手机价格偏高,但在功能上并没有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折叠手机很难激发年轻消费者的换机欲望。另外,市场上对折叠手机的投诉也屡见不鲜,如屏幕褶皱、显示故障等,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尽管国产手机制造商在折叠屏幕领域投入巨资,但是折叠手机仍然很难成为大众所需要的产品,一些制造商已经开始退缩。年初,著名分析师郭明邈曾透露,OPPO和VIVO决定暂停2024年推出新型垂直折叠手机的计划,但随后被OPPO和VIVO否认。


只能说国内手机厂商已经左右为难了。进去吧,客户不买,退了,沉没成本太高。荣誉CEO赵明曾经说过:“现在肯定没有收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1亿。我们是荣誉Magic。 V2倾注了10亿美元。


与此同时,苹果还没有进入折叠屏幕领域,其折叠屏幕产品多次推迟,苹果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AI技术的发展中。最近,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召开,其产品让许多消费者感到惊讶,并留言称“必须购买”。


我不得不再次感叹苹果的智慧,它没有卷入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没有卷入折叠屏行业。毕竟AI的想象空间比折叠屏的硬件创新更大。



AI竞争的结局是苹果,OPPO、同时,小米、荣誉等厂商也纷纷发布了自己的AI战略,一轮新的战斗,已经拉响,这将分散厂商在折叠屏上的投入。


然而,折叠屏市场面临的问题远不止于此。折叠屏市场的快速增长是基于初始数量较低,增速似乎难以持续。市场预测显示,2024年折叠手机出货量将放缓至11%左右,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比例仅从1.4%略有增加到1.5%。


总得来说,折叠屏市场仍面临挑战,手机厂商期待的从量变到质变的时刻还没有到来。然而,无论折叠屏市场如何变化,柔宇科技已经结束。


参考资料:

1. 界面新闻《刘菁威再谈柔宇科技:曾经拒绝华为投资,错过了拯救公司的机会》


2. “折叠屏手机,陷入死局?”虎嗅


3. 突如其来!超级独角兽435亿清算:想哭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首席商业评论”(ID:CHReview),作者:宁缺,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