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跌幅超过38%,预制菜龙头怎么了?
最近,千味央厨在二级市场经历了一轮调整,股价一度跌至30.95元,创下年内新低。截至6月14日收盘,千味央厨收于32.65元,总市值32.41亿元。
自2024年初以来,千味央厨股价累计下跌超过38%。此前,有8家机构参与了千味央厨的定增,目前暂时处于浮亏状态。
千味央厨主要为餐饮业提供定制化、规范化的预制半成品。截至2023年底,速冻食品行业收入达到99.42%。在股价走弱的背后,千味央厨怎么了?
8家机构参与定增被套
根据证券软件显示,7月17日,千味央厨部分定增机构将解禁配售股份。此前,参与定增的投资者暂时被套。
时间先回到今年1月。当时,千味厨师完成了5.9亿元的固定增长。参与认购的目标有13个,分为8个机构和5个自然人。参与的机构包括诺德基金、财通基金、中信证券资产管理、大成基金、国泰君安金融控股等。
这次上市的定增股锁定期为6个月。就时间而言,今年7月17日,将有1275万股被解禁(解禁股占总股本的12.84%)。
上述机构参与的固定涨价为46.28元/股,高于千味央厨目前的股价。
详细情况下,从2024年初到6月14日,不到半年,千味央厨累计下跌38.17%,同期市场上涨1.94%(以上证指数为参考)。
与46.28元/股定增价相比,千味央厨最新收盘价为32.65元,上述机构账目浮亏或超过20%。
现在,距股权解禁还有一个月左右,到那时千味央厨的股价能否反弹,还有待时间验证。
为什么跑输大盘?
千味央厨的股价在2021年和2022年上涨了276.15%、沪指同期涨幅为4.8%,12.96%。、-15.13%,即跑赢市场。千味央厨在2023年下跌19.24%,上证指数同期下跌3.7%。
到2024年,千味央厨的股价再一次大跌,而且跌幅更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另一方面,与市场因素有关。今年,食品和饮料行业走弱,行业指数累计下跌17.76%,暂时创下近三年最大跌幅(2022年和2023年食品工业指数全年下跌7%以下)。
另外一方面,与业绩因素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千味央厨未能完成已披露激励计划中设定的评估目标。
千味央厨于2021年11月发布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其中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设定了绩效评估目标:基于2020年的营业收入,2021年至2023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各不低于35%、67%、101%。
财务报告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千味央厨的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4.89%、16.86%、27.69%。除2021年营收增速差点达到考核目标外,其它两年的营收增速都有较大差距。
再次看看2024年的情况,今年第一季度,千味央厨实现营收约4.63亿元,同比增长8.04%。;实现净利润约0.35亿元,同比增长14.16%。
与2023年一季度相比,当时千味央厨的利润和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23.18%、5.49%。很容易看出,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的收入增长放缓。
今年四月召开电话交流会,有研究人员问:“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增速放缓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2023年一季度高基数、消费市场疲软、大B端市场竞争加剧等原因,千味央厨解释说。
千味央厨还提到,2023年第二季度业绩较高,将对今年第二季度业绩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B端市场面临挑战
无论是在2023年年报,还是在投资者调查过程中,千味央厨都提到了“B端市场竞争加剧”的问题。
B端是千味厨师的主要销售领域。近年来,一些冷冻面食供应商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餐饮渠道,即C端业务同时在使用B端业务。(B端面向企业客户,C端面向个人用户)
比如安井食品推出了副品牌“冷冻产品先生”,专门定位为餐饮食材,切入餐饮渠道;三全食品推出“三全绿标”产品,重点开发生产餐饮市场;思念食品成立了BP业务部,主要为餐饮用户提供连锁餐饮、团餐、方便熟食、酒店宴会渠道的产品。
“随着大型冷冻公司的加入,未来B端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这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千味央厨提示风险。
我们注意到,千味厨师也在尝试C端业务。早在2022年11月,公司就成立了郑州千味选择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据媒体报道,千味央厨董事长孙剑在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开表示,“我们也想进入C端,目前正在做”。孙剑表示,千味央厨计划在C端市场打造独特的目标市场,“保持合理的回报率”。
千味厨师的目的是“年轻的C端”。具体来说,专注于创新和个性化的产品和在线渠道的推广,而不是走大众化的路线。此前,千味厨师回复投资者提问,C端业务占比相对较小,对公司经营影响有限。
据悉,国内预制菜市场仍以B端市场为主。根据2023年的数据,B端和C端市场占预制菜领域的85%。、15%。
业界分析认为,C 由于外卖行业的可替代性,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识存在偏差等原因,端具有推动力,但比例较小。
目前,千味央厨打算布局C端业务,但仍专注于B端业务。随着B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们将继续关注企业能否在C端市场取得突破。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德林社”(ID:delinshe),作者:规模商业,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