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报废后,电池将被运回生产国:欧盟对中国电车的一记重拳

2024-05-18

早在去年6月,欧洲议会就通过了《欧盟电池与废旧电池法》,规定进入欧盟市场前只有有碳足迹声明和标签、数字电池护照的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充电工业电池。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方式处理电池回收问题。


最近,欧盟对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提出了新的规定,电池报废后必须运回生产国进行处理。


北京日报近日报道,欧盟《新电池法》提高了进入欧洲的新能源电池的标准,对电池的生产和回收有了一些新的规定。从设计、制造、应用到回收处理,许多新标准已经覆盖了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



欧洲新的电池法案表明,电池制造商需要负责回收和处理他们生产的电池。规定还规定,电池制造商在产品设计阶段应考虑回收,以确保电池易于拆卸、回收和再利用。


“它是中国、日本、韩国和欧洲公司的统一标准。在高标准下,它还会设置门槛,赶走一些劣币。谁能达到这个标准,谁就会进入这个市场。” 星恒电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笑说。


乍一看,这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的合理要求,但其背后的本质,一方面是欧盟确实担心电池造车的环境污染问题。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欧洲的燃油车产业链,设置电动车门槛。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但也有合理的环保理由,这无疑是欧盟对中国电车的沉重打击。


电池污染,迟早要面对,不要让电池回收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的致命短板。


然而,电动汽车电池中含有铅、镍、钴等各种有害物质。今年3月,“20万吨退役电池大量流入黑市”这个话题被热搜,说明业界对这个问题感到担忧。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我们通常使用的废旧电池不敢随意扔垃圾桶,担心污染,更不用说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了。研究表明,一个重20克的智能手机电池可以污染几十年1平方公里的土地。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一旦未经处理,将对田地、耕地和饮用水造成大面积污染,严重危害土壤环境和健康。


据央视财经报道,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有51万辆新能源汽车报废,产生24.1万吨废弃动力电池。2025年,中国科学院教授欧阳明高预测中国电车将超过3000万辆,2030年将接近1亿辆,2035年将超过2亿辆。


从长远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报废电池必然会急剧增加。据央视此前报道,预计到2025年,报废汽车数量将达到1500万至2000万辆,届时退役电池数量将超过60GWh。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350万吨。



面临着如此庞大的废电池数量,回收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业内认为废弃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储能设备或电动自行车电池作为低性能要求正常使用;二是贵金属的拆卸和回收。


虽然中国有190多家企业建立了1万多个回收网点,但标准化回收率不到25%,涉及电池拆解、清洗、干燥等多个环节。要符合环保标准,投入很大,汽车公司没有动力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回收电池,这可能是制约中国新能源发展的致命短板。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是压力和动力,尽早预防一场环境灾难。


从影响来看,欧盟这一法规,第一,对国内不合规渠道的回收是一个比较严厉的打击。,归根结底,国产电池出海要符合这一标准,那么这可能会导致国内不合规渠道的洗牌。


但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欧盟并不想回收废旧电池,而是担心新能源汽车不仅会影响当地的汽车工业,还会造成当地的环境污染。就是要通过立法把这个严重的问题抛给汽车生产国。


这就相当于提前给新能源汽车公司或电池制造商施加压力,迫使我们想办法提前布局。,制定科学严谨的电池回收方法,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电池回收体系。


因此,我们总是需要乐观地面对电池污染问题,因为我们发展新能源本身,一开始也有环保的初衷。我们无法反驳别人为了环保设定门槛的原因。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与传统汽车报废不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折旧率较高,市值可达8000元至15000元左右。电池的处理和回收也是一项利润可观的业务。


在国内市场锁定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是杀手锏。


在燃油汽车领域,欧洲一直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高调的口号,也在推动更高的环境保护水平,并计划开发新型合成燃料。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欧洲一直有很大的危机感。毕竟汽车工业是欧洲几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支柱产业被打压,肯定会想办法突破。这种应对危机的焦虑背后是过去欧洲取消禁燃令、放弃全电动汽车计划或开发新型合成燃料的焦虑。


当然,它更深层次的目的还是希望将新能源汽车锁定在中国市场,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不能主导欧美甚至外国市场,但是对欧洲来说,又不想和中国撕破脸,毕竟,中国市场是欧洲汽车工业的主要市场之一。


欧洲可行的方法是通过更高的环保堡垒,限制进入条件,提高竞争壁垒,从而减少源汽车对欧洲市场的影响。


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无论欧洲是否需要颁布电池回收要求,都需要考虑这个问题。2030年,动力电池的退役量可能会增加到350万吨,这意味着可以回收利用的锂、锰、镍巨大。


然而,在拆解过程中,电解质等大量污染物需要得到妥善处理。谁来支付回收成本和更换成本的费用?如果造成大面积土壤和水污染,谁来负责?如何在国外严格的市场环境标准下实现竞争突破?这些问题需要提前考虑。


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将电池报废费用计入电池成本,统一制造、管理、回收、报废,由电池制造商或汽车制造商负责,或者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案。


为了应对欧盟的法律法规,我们必须首先在中国通过任何制造和回收的方式。国内标准通过后,这个方案会在海外使用,我们会有现成的经验和方式,不用担心欧洲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尴尬。


中国也在从容应对。据报道,为了避免报废电池流入小作坊,今年年底将推出一个面向政府管理、客户和企业的动力电池回收公共服务平台。


其次,中国电池回收公司也要走出去,把回收厂开到海外。由于“国外有很多电池原材料”,宁德时代、亿威锂能、远景动力等很多电池企业也在海外落地。回收国产电池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回收成本,还可以保证资源的回流。


处理好这个问题后,无论是国内可持续发展,还是新能源汽车出海,都将建立完善的上下游废旧电池循环产业链,具有积极的价值。指的是电池污染,设置了高标准的电池回收,或者已经是欧洲的底牌。


国内新能源不能被锁定在国内市场,出海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必由之路,处理电池污染和回收困难,最终确保电车的发展真正没有后顾之忧。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热点微评”(ID:redianweiping),作者:王新喜,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