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第一省富士康大撤退,三个秘密信号传出。

04-30 23:07

最近对河南的观察,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显示出趋势的重要变化。


机遇与挑战同时出现,反映了当前中国的现实,我们再次站在十字路口。


01


第一个秘密信号。富士康,也许正在悄悄地酝酿着巨大的变化。


一季度,河南作为十大外贸省之一,进出口持续下降(-23.4%),令人惊讶。


富士康是影响因素的主要因素。


当富士康打喷嚏时,河南外贸会感冒。自2010年富士康引进以来,这家巨无霸公司一度占郑州出口值的80%以上。


而且一季度富士康的进出口数据下降有多厉害?


降低44.1%!


这个数字很大。富士康作为代工巨头,净进出口额下降486.8亿元,超过了河南省(484.3亿元)的外贸规模。


换言之,富士康用自己的力量,把河南省的外贸数据拉成了负数。


就在几年前,2020年第一季度,河南省富士康进出口总额仍高达55.6%,超过一半。现在,这一比例迅速下降到38.9%。


或许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富士康的变化,当然,肯定不会在今天刚刚开始。


河南出口手机数量为5761万部,于2023年下降了14.5%。


今年第一季度,河南出口的手机数量,更是断崖式下降到664万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24万部。


或许这不仅仅是河南、郑州面临的问题。


在中国一批大城市,是时候和富士康依赖症说再见了。


据智谷趋势统计,富士康代工厂在郑州、太原、南宁、成都衡阳等地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均在 20% 以上。


郑州的外贸总额从2010年到2023年增长了近17倍,富士康当然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今天,时代变了。


02


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抛出“生产过剩论”时,指向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业。移动电话行业不在其中。


为什么不担心?


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手机产能已经从全球70-80%的高峰期下降到全球60%左右,而印度和越南的产业集聚仍在继续。


去年10月,《环球时报》称,税务机关依法对广东、江苏等地区重点企业富士康集团进行了税务稽查,自然资源部门对河南、湖北等地区重点企业富士康用地进行了现场调查。这种影响全国的行为也表现出了官方微妙的态度。


另一边, 而印度与富士康的关系,则进入蜜月期


富士康集团首席执行官刘扬伟今年1月获得印度颁发的二等荷花徽章。它是一项国家荣誉,与推动富士康建厂和投资有关。


近年来,富士康对印度的投资不断增加。


据媒体报道,富士康计划将目前位于印度金奈的一家工厂的生产能力翻一番,力争到2024年,年产iPhone约2000万部,员工数量也将翻一番,达到10万人。


根据摩根大通的分析,2025年苹果在印度制造的iPhone将占全球总产能的25%


由此可见,富士康决心将印度建设成为苹果生产的第二核心基地,甚至拉过许多中国工程师“老司机”,从事技术传播和帮助。


因此,当我们观察河南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富士康坚决表示要留在河南,甚至“重建新富士康”;另一方面,外贸数据肉眼下降。


自2011年郑州富士康首款苹果手机下线以来,河南在此后的12年里一直牢牢占据着“中间外贸第一省”的宝座。


但是今年一季度,“中间外贸第一省”的座位,已落入隔壁安徽的囊中。


事实上,富士康希望在河南规划的新业务总部,并非手机领域,而是指机器人、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等新产业布局。


刘扬伟曾经说过,汽车只是四个轮子的iPhone。由于富士康可以制造iPhone,为什么不能制造电动汽车?


但是,富士康在小米三年造车的战绩和苹果宣布放弃造车的背景下,成功的机会有多大?


真不好说。


正是这样,我们才会看到,郑州绝对不是束手等待,而是积极策划,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正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备受期待,郑州甚至雄心勃勃地喊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目标。


事实上,在富士康落地十多年,也是郑州快速发展的时代,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一大批高质量、经过技术培训的工人,高效率的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等,都有了转型的基础。


郑州“富士康依赖症”正在减轻汽车工业的兴起。


目前,郑州拥有7家整车企业,包括宇通客车、东风日产郑州工厂、郑州日产、SAIC乘用车郑州基地、海马汽车、少林客车、比亚迪等。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和智能联网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


2023年,郑州航空港正式投产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全车生产基地。


最初完成产值334.7亿元的郑州比亚迪板块,生产全车超过20万辆,生产动力电池和储能7GWh。


郑州新能源汽车在领先地位的带动下,增长了31.6万辆,增长了3.5倍,增速也相当惊人。


耐人寻味的是,比亚迪和富士康,相当相似。


它们的到来,不仅代表着一家巨无霸公司的落地,而且掀起了一场巨大的产业变革。


目前,郑州比亚迪有四个公园,包括全车公园、汽车零部件公园、动力电池公园和新材料公园,也在南阳投资。


也许,最终让郑州自信的,不是富士康,而是比亚迪。


03


另一个秘密信号是人口问题。


曾有一段时间,河南从来不用担心人口,是一个绝对的劳务导出强省。


现在,人口大省,也逐渐缺人。


在《平凡的世界》中,作家路遥将河南人描述为“中国吉普赛人”,因为他们总是四处奔波以求生存。


从2021年开始,河南人口进入负增长,最初减少了58万人。2022年,在口罩的影响下,人口从东南沿海返回内地,仍减少10.2万人。


2023年底,河南居民人口比上年减少57万人,减少人数居全国第一。


短短三年时间,河南人口流失已超过130万,大约等于一个丽江或齐齐哈尔消失。


人口存量时代,抢不到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抢。


一位IP江苏博主感慨:我是河南人,从小到大我的老师都会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留在河南。


有人说河南人一生可以润三次,小润出县,中润出省,大润出国。



然而,近年来,郑州表现出较强的人口吸引力,成为河南最大的希望。


2023年,抢人大战空前激烈,郑州扛起压力,笑到最后。


去年,郑州新增居住人口18万人。杭州成都武汉不仅超过一线城市,而且在26个万亿城市中排名第二。


无论向左还是向右,郑州都将成为河南竞争力的关键。


正如整个中国的缩影一样,但是人口进入了一个负增长的时代,大城市已经成为人口红利的最终场所。


04


许多人没有注意到第三个秘密信号。


最近河南有一些新闻报道,关于买房补贴迟发、编制减少等,有人认为河南有很大的财政压力。


举例来说,就河南最近启动的工作制度改革而言,力度并不小:


省级工作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


职业编制按不少于30%精简,


精简财政拨款事业编制比例不低于10%,


原则上,科级和事业编制不再保留16个以下的事业单位。


有些“小散弱”的事业单位,可能会直接被取消。


这一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土地财政的压力。您知道吗?近年来,郑州的土地出让收入有多大下降?


在过去的三年里,郑州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下降了70%以上。郑州2021年土地出让金为857亿元,2022年下降至仅剩327亿元,2023年继续缩水至236.8亿元。


短短三年,蒸发了近3/4。


然而,也许让你感到惊讶的是,郑州实际上正在努力摆脱对土地的财政依赖,走上“深圳化”之路。


假如你仔细看看河南这几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就会发现其实还是比较稳定的。


而且,2023年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都在增加。


同样,郑州也是如此,基本上顶住了土地财政下滑带来的冲击。


去年的经济成绩单,已悄然透露:郑州的狂奔,本质上是工业的狂奔。


和深圳一样,土地财政依赖度不到50%,靠的是“科创第一城”和“工业第一城”的硬实力,而不是靠卖地。


2023年,郑州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


在这些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增长率最高,同比增长67.0%。


投资也在不断向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倾斜。2023年,郑州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1%;与去年同期相比,高科技产业投资增长39.3%。


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会有一个痛苦的时期,但是这是一个必须坚定的大方向。


路虽然很远,但行则即将到来。


05


白岩松曾经有一个精辟的归纳: 河南是什么样子,中国是什么样子。


今天的河南,可以看到无数地方在转型中挣扎的身影:


产业变轨,人口调整,房市萎靡…


事实上,这三件事本身就是相互纠缠的影响,塑造了我们当下,微妙的困境中有破局的希望。


怎样走河南,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智谷趋势”(ID:zgtrend),作者:瓜片,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