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线城市土地拍卖持续升温,TOP10房地产企业最强,征地额同比增长162%

04-04 12:07


购房者愿意为高质量支付溢价,只要产品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中房报记者 康为|北京报道


一二线城市的土地拍卖持续升温。


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的统计,3月300个城市的经营用地平均溢价为17.1%,比上个月增加了6%左右。%,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等地都有高总价高溢价地块成交。三月份成交额TOP10的城市中,6个城市的平均溢价率超过10%,其中杭州、苏州的平均溢价率高达42%和38%。市场热度大幅上升。


热度上升的背后是房地产企业的大规模征地。根据克而瑞房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百强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储备价值、总价和建筑面积分别达到6220亿元、3171亿元和3356万平方米,货值同比增长17.8%,金额同比增长42.2%,建筑面积同比增长5.1%。


在抢地大军中,TOP10房地产企业最强。第一季度,土地收购总额(全口径)近177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2%。比如滨江集团第一季度杭州土地收购总额占94%。;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局蛇口取地销售额均超过0.6,且同比增幅均较大,分别为92%。、1768%和183%。


就新增值而言,绿城中国、华润置地和中海地产位列前三:1~3月,绿城中国以504亿元新增值位居榜首,华润置地以456亿元新增值位居榜首,中海地产新增值位居榜首,新增值位居榜首,新增值位居榜首,新增值位居榜首,新增值位居榜首,新增值位居榜首,新增值位居榜首,新增值位居榜首。


相比之下,TOP11~20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仅占13%,TOP21~30占3%,TOP31~50占10%,后50强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仅占3%,显示出行业资源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


“第一季度,企业投资呈现出“首尾分化”的格局。一方面,在全口径销售百强企业中,仍有近70%的公司没有土地储备,投资趋势保持谨慎;另一方面,销售龙头企业的征地力度超过了去年,推动了土地市场的高烧。”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说。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TOP房地产企业抢地热潮,认为当前土地市场的活跃归功于“精准土地供应”政策,核心区域优先供应库存快速去除的板块,非核心区域通过低密度地块的差异化供应,有效激发了房地产企业的征地热情。特别是各地撤销土拍上限后,起拍地面价格并未上涨,溢价“相对较高”。地方政府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合理的利润空间,进而能够在竞拍时“算得过账”,为后续项目去化提供了安全垫。


龙湖集团董事长陈序平在2024年业绩会上明确表示,龙湖未来将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对于接下来的征地措施,头部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策略也高度趋同。招商局蛇口董事长蒋铁峰也强调,优中选优,选择核心城市和核心区投资。


绿城中国行政总裁郭佳峰甚至直言,一些地方的土地价格甚至高于原来的住宅价格。“杭州市场非常火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对此,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认为,当前土地拍卖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新规定住宅产品的出现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新的溢价空间,有望减轻土地成本高带来的压力。未来,如何在高成本土地上实现产品创新和价值提升,将成为房地产企业突破的关键。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由改善需求驱动的高溢价土地市场与2016年依靠杠杆驱动的“地王潮”有本质区别。当时房地产企业通过“名股实债”激进拿地,造成价格倒挂风险;这一轮溢价源于开发商对建筑质量的深度投入。只要产品真正满足市场需求,买家就愿意为高质量支付溢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