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史”手车互联:从遥远的诺基亚到崛起的比亚迪
2024广州车展已经结束。比亚迪旗下的比亚迪(包括皇朝和海洋)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头部品牌。、腾势Z9GT,被誉为“全球首款D级科技豪华旗舰GT”,是腾势、方程豹、仰望四大品牌车型的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在展会上留下评论。
腾势Z9GT作为比亚迪与OPPO合作的第一款车型,展现了丰富全面的手车互联能力。一系列手车互联功能,如导航运行、应用延续、语音车辆控制、隐私模式、离车安心提示等。,让用户的出行更加方便智能。
事实上,比亚迪与OPPO的合作只是近期手车互联加速融合的显著代表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汽车公司和手机制造商意识到相互结合的巨大潜力,这一趋势正在深刻重塑智能旅行的生态模式。
01.二十年来,手车互联
实际上,“手车互联”并非一件新鲜事。
诺基亚于2004年与宝马合作推出Nokia Car Kit CK-1W,它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蓝牙实现手机和汽车互联的产品之一。该产品的出现为手机和汽车之间的互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也为类似技术的后续发展提供了许多启发。
直到2011年,诺基亚和Car与Car基于对手车互联技术的深刻洞察 Connectivity Consortium (CCC)首次实现手机屏幕和车载系统的镜像投射,共同推出MirrorLink技术,支持导航、音乐、电话、信息等功能的车载显示,并且应用于三星、索尼、诺基亚和大众、雪铁龙等汽车品牌。可以说,MirrorLink技术开辟了手机与车载系统深度融合的先例,它也被视为现代手车互联技术的开端。
当时,传统的车载娱乐系统因其复杂的界面和单一的功能而受到批评,智能手机因其流畅的操作体验和丰富的生态系统而成为许多人出行所依赖的设备。对此,苹果还认识到,这一趋势将为智能汽车系统提供新的市场机会。
基于这种背景,苹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想法:通过将iPhone与汽车无缝连接,将客户熟悉的手机功能延伸到汽车上,为用户提供更快更有趣的驾驶体验。因此,2014年3月,苹果CarPlay智能车载系统应运而生。
利用iPhone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应用生态,苹果CarPlay的核心功能是为车主提供导航、播放歌曲、电话、信息等功能,同时使用简洁、安全的操作面板来减少驾驶影响。随后,法拉利、梅赛德斯-奔驰、沃尔沃等豪车公司率先适应CarPlay,提高了CarPlay的市场认知度,也使消费者逐渐接触到“手车互联”这一全新的功能体验。
或许是看到了苹果CarPlay带来的巨大知名度和手车互联网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其他厂商也加快了在这方面的布局。
仅仅两个月后,苹果CarPlay正式发布,谷歌于2014年6月推出了安卓。 智能车载系统Auto;依托Android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多样的应用生态,Android Auto智能车载系统也致力于实现手机与车机的深度互联,成为与苹果CarPlay相比的直接竞争产品。
同样不甘心的国内互联网大厂。2015年1月,百度推出了CarLife的全新手车互联解决方案,成为国内首个跨平台手车互联解决方案。。其优点之一在于其跨平台的兼容性,可同时支持Android和iOS系统,使用户无论使用什么手机,都能感受到手车互联的便利。
从那以后,包括阿里YunOS for Car、华为HiCar腾讯汽车开放平台、OPPO Car 、vivo Jovi InCar、Flymeme,小米CarWith 手车互联解决方案如Link也相继发布;随着国内互联网和手机厂商的进入,手车互联网也呈现出多元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不断创新和深化。。
特别是在功能扩展方面,手车互联不会像早期那样局限于娱乐和基本信息显示,而是进入智能驾驶协助结合、个性化定制升级、多设备协同扩展等方面,带来更多的新玩法和新感受;此外,在技术优化方面,随着蓝牙和Wi-Fi、随着UWB等连接技术的不断完善,手车互联技术也开始采用更先进的通信协议和算法,以确保手机与车机连接的稳定性。
02.头部玩家差异化路线
手车互联正在从原来手机APP控制汽车的“1.0单联时代”进化到“2.0互联时代”,可以直接与手机无缝切换。然而,即使过渡到手车互联无缝切换的新阶段,每个制造商也有不同的想法和模式。根据“趣解商业”的观察,综上所述,目前手车互联技术的实现至少包括三条多元化路线。
一是通过手机映射汽车,以手机为计算终端,汽车系统主要承载UI和交互等功能。,这一手车互联方式是苹果Carplay、魅族Flyme Link、以华为HiCar为代表。
以苹果CarPlay为例,它利用iPhone强大的计算能力运行各种应用,如导航、播放歌曲等功能背后的复杂计算,都是通过手机实现的;汽车系统更多的是投射手机上的内容,呈现相应的UI界面,方便驾驶员操作车内投射的手机功能。
但是问题是,这类手车互联方式更依赖于手机,若手机出现故障、无电或不在身边,相应的投射功能可能无法正常使用;并且对于手机操作系统与汽车的兼容性要求较高,为了达到稳定、流畅的投影效果,两者都能很好地适应。
然而,魅族Flyme也走这条路线。 与苹果CarPlay相比,Link手机领域的技术在能力上更强;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投影,而且实现了魅族手机和汽车的算率共享。当魅族手机与汽车连接时,可以为汽车提供硬件和计算率支持,使汽车机器具有更强的性能,实现应用运行、应用接力等功能,超越了传统手机映射模式下汽车机器仅作为显示和简单交互终端的局限性。
第二,通过超级账户ID系统,提供手机和汽车之间的连接通道,实现手机和汽车之间的无缝连接。;比如腾讯智能出行提供的“手车互联”能力,客户可以通过登录不同设备(手机、车机)的统一账号,在不同场景下实现无缝连接。
然而,这种手车互联的形式对应用和服务的生态整合有很高的要求。每个参与的应用开发商和汽车制造商都需要遵循统一的账户系统标准来设计和适应,否则一些功能可能很难完全无缝连接。
第三,打开手机和汽车底部的操作系统,基于同一操作系统实现汽车和手机的无缝连接。;比如小米澎湃OS、华为鸿蒙系统,蔚来Sky OS可以算是这种手车互联网路线的代表。
以小米SU7汽车搭载的澎湃OS系统为例,基于分布式技术,手机和汽车可以实现硬件互助和资源共享;当手机和汽车都配备了澎湃OS系统时,应用程序可以在两个设备之间进行无感应转换。比如用户在手机上使用的导航应用,进入车内后可以无缝切换到车内正常使用,可以保持之前的设置和进度,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的连接性和便利性,完成了真正的设备组合。
同时,小米澎湃OS在生态融合上更加开放和可扩展;它不仅支持小米自己的手机和汽车设备,还通过标准化接口将小米平板电脑、苹果iPad等第三方设备置于外部,实现了对汽车上部分硬件的控制,并与更多车载设备共享数据,形成了更大更丰富的 "人车家全生态"。
然而,这一方法要求手机和汽车都采用相同的操作系统,这对汽车制造商和手机制造商来说,推广难度更大;此外,由于汽车和手机行业有许多不同的品牌和现有的生态模式,因此通常只有选择同一品牌的汽车和手机才能实现这种方式,因为它们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适应和推广,才能转化为特定的操作系统。
仅从这三种常见的方式来看,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手机与汽车的深度融合,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但相比之下,打开手机和汽车的底层操作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没有感觉的互联感,面向未来万物互联时代。统一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必然会成为制造商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03.当“扩圈”进行时
正如前星纪魅族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子瑜所说,“没有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制造商,将逐步落后”。现在,汽车和手机的关系正在被重构。。
无论是比亚迪与OPPO合作的首款手车互联网车型腾势Z9GT,还是大众与vivo合作成立的“手车互融联合创新实验室”,或者一些领克、吉利银河车型相继配备了魅族Flyme Auto智能驾驶舱操作系统,以及蔚来自NIO的发展 Phone手机,这些动作都可以看作是手车互联网领域积极探索和深度布局的生动体现。它们也是这意味着汽车产业和消费电子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者正携手走向一个全新的“结合时代”。
不过,手车互联看起来各显其能,但实际上正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存在“互联堡垒”。
由于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品牌很多,汽车系统也是多种多样的,从传统汽车公司自主开发的封闭系统,到基于安卓等开源系统定制的各种汽车操作系统,都是不一样的。但在消费电子方面,手机的操作系统主要是安卓和iOS,但不同品牌的手机基于这些系统进行了深度定制,具有独特的底层结构和功能设置。
例如,如果你想搭载魅族Flyme Auto智能驾驶舱操作系统的汽车可以适应除魅族手机以外的其他手机,实现互联互通,因此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不同的手机系统版本、芯片架构等,这意味着需要进行大量的适配调试。
因此,虽然手车互联功能已经全面发展,但实际上是各自的战斗,构成了各自相对封闭的业务生态圈。,并非真正的“万物互联”。例如华为鸿蒙座舱,魅族Flyme Auto智能驾驶舱操作系统和小米澎湃OS的“人车全生态”,要想体验到它们的所有功能,就必须结合相应厂商的手机产品进行使用。这种做法为厂商创造了一个商业闭环,但对消费者来说却是一个无形的门槛。
这种封闭的生态暴露了一个行业问题,即多手机品牌和多操作系统之间的差距,类似于苹果和安卓阵营在智能手机时代的对抗,各有利弊。
为解决这些难题,许多制造商开始加强合作,试图通过“扩大朋友圈”进一步加强用户体验。。
小米,2021年9月28日,OPPO、vivo等手机厂商率先推出ICCOA智能车联开放联盟,由长安汽车、吉利控股、SAIC集团、远丰科技、中科创达、中汽院智能网联等机构共同筹备。(ICCOA)正式成立;这个开放联盟希望通过智能终端与汽车互联合作的相关场景、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应用推广,促进手机与汽车之间的数据共享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ICCOA最新推出的联盟 Carlink 在1.5车联协议中,其功能更注重与国内主流手机品牌和汽车系统的深度适应和融合,支持手机和汽车之间的无感连接,跨端共享应用和服务。到目前为止,已有8个手机品牌支持Carlink1.0/1.5协议(OPPO、vivo、小米,一加,Realme、iQOO、Redmi、魅族),支持超过2.5亿部手机。
与此同时,许多汽车公司也在积极扩大合作,探索手车互联的多元化发展路线。其中,华为与包括赛力斯、奇瑞、北汽、江准、东风日产在内的众多汽车公司达成合作,通过鸿蒙系统智能汽车技术生态联盟,在短短一年内完成了引人注目的品牌建设和销售飞跃,累计交付汽车超过50万辆。
另外,飞凡汽车现在已经支持OPPO、VIVO、小米等手机共享数据,成为行业内第一个打破手机品牌界限的手车互联融合方案。这种开放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覆盖不同的手机用户,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手车互联体验。
04.新阶段的手车互联
可以说,智能已经是汽车行业竞争的后半部分,手车互联网的智能体验已经成为各大厂商的关键卖点之一。那么,手车互联网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会是什么呢?
总的来说,手车互联已经达到了支持手机钥匙、导航运行、结合桌面等应用的水平,呈现出爆发式的趋势。接下来,随着整车E/E架构的迭代升级和舱驾结合的发展趋势,手车互联很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互动体验。
目前,全车电子电气架构已进入跨域融合时代。。2024年以来,跨域集中计算平台(舱驾一体化、舱驾一体化、HPC ZCU)前装量产上车周期将正式进入;预计到2030年,市场份额将超过30%。
汽车迫切需要性能更高、安全性更高、集成度更高、计算能力更高的车载芯片。以汽车规模的MCU为例,下一代汽车的E/E架构通常需要整合几十个ECU,这就要求汽车芯片不仅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计算,还可以保证系统在复杂的车辆行驶环境中的稳定运行,为手车互联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
借助更高性能的车载芯片和新一代全车E/E架构,手车互联将能够实现更强大的计算数据处理能力,促进手机和汽车之间更快、更持久的数据传输和更复杂的功能交互。
同时,在舱驾融合的趋势下,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的功能将深度整合,为手车互联创造更多创新的使用场景。例如,当车辆行驶到特定区域时,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将相关信息传递给智能驾驶舱,并通过手车互联将信息同步到手机上,为用户提供周围的兴趣推荐、导航路线优化等人性化服务,实现驾驶体验与生活服务的无缝连接。
此外,整车E/E架构的迭代升级和舱门驾驶的结合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汽车驾驶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环境感知数据等。通过手车互联,这些信息可以有效整合和分析手机和汽车,发现更多有用的信息,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人性化服务,如推荐合适的路线、音乐、餐厅等。根据用户的驾驶习惯和喜好。
对于汽车公司和手机制造商来说,这些信息也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可以用来提高产品设计、服务质量和精准营销,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客观来说,现阶段手车互联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由于硬件和操作系统的不同,系统兼容性不足,不同品牌的手机和汽车容易出现互联阻碍,连接稳定性差;在复杂的环境中,经常会出现中断和屏幕卡住,功能实现有限,如应用互动体验差、语音控制有待提高等。
所以,手车互联虽然展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前景,但是要真正实现全方位、高品质的深度融合,汽车公司、手机制造商和相关产业链的多方共同努力,要克服这些困难。通过这种方式,手车互联才能真正进入更多人的生活,成为人们智能出行感受的必需品。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趣解商业”,作者:刘亮,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