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开店数量同比下降80%以上,咖啡品牌使力店中店

1天前

咖啡品牌开始“过冬”。


十月,一览商业长期跟踪的23家连锁咖啡品牌新开店880家,环比下降近四分之一,比2023年10月下降80%。当然,考虑到随着季节的深秋,饮料消费市场进入淡季,品牌所有者在这个阶段放慢了开店速度,这是一种符合市场规律的策略调整。



根据品牌新开店的情况,在23个品牌中,除了上岛咖啡,Peet's Coffee皮爷咖啡,本来不应该有鲜果咖啡,LAVAZZA拉瓦萨咖啡,小咖啡,蓝瓶咖啡之外的所有品牌,10月份开店量都比9月份少。西西弗矢量咖啡、太平洋咖啡九月份开了一家店,十月份没有给新店,环比下降100%。九月份Tims天好咖啡开了15家店,十月份开了5家店,环比下降66.67%。



根据现有商店的数量,在20753家门店中,瑞幸排名第一,星巴克拥有8282家门店,其次是7952家库迪咖啡。另外,10月份,幸运咖啡店数量超过4000家,Tims天好咖啡店数量超过1000家。


值得注意的是,COSTA COFFEE、上岛咖啡,太平洋咖啡,本来不应该有鲜果咖啡,漫咖啡,WE LUCKY COFFEE的门店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原本不应该有的门店数量从6月份的209家下降到163家。而且COSTA COFFEE、上岛咖啡、WE LUCKY COFFEE、十月份漫咖啡都给了新店,说明开店不快。


根据商店城市的覆盖范围,幸运咖啡在10月份在3个城市开了第一家店,新落地的城市数量位居行业第一。本来不应该有鲜果咖啡继续关门,10月份连续撤了7个城市。



老玩家掉队


在最近的咖啡跑道上,有些人高兴,有些人担心。星巴克、瑞幸、Tims天好咖啡相继发布财务报告,成绩突出。COSTA COFFEE、过去的顶流,如上岛咖啡、太平洋咖啡、漫咖啡等,已经进入大陆市场的“黄昏时刻”。


根据一览业务不完全统计,与九月相比,COSTA COFFEE、10月份上岛咖啡、太平洋咖啡、漫咖啡的门店存量呈下降趋势,分别减少了4家、5家、35家、2家。其中,上岛咖啡从三个城市撤出,太平洋咖啡从四个城市撤出。这些品牌的关闭消息在各大媒体中也很常见。


近日,位于永旺梦乐城的北京丰台漫咖啡店被曝“连夜跑”。据《风暴之眼》10月29日报道,餐桌上还有顾客喝剩的咖啡。在玻璃门上,商场物业贴出公告,直言不讳地说,漫咖啡私下关店。


10月中旬,太平洋咖啡连续关闭。根据一览的商业统计,截至11月7日,太平洋咖啡在全国拥有168家门店(含港澳地区),去年年底仍有288家门店。此外,在现有的168家门店中,港澳地区有105家,内地不到100家门店。


9月份,COSTA 位于南昌市武商Mall商场一楼和五楼的COFFEE两家门店宣布永久关闭,这是南昌市场产品的最后两家门店。


为什么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咖啡品牌现在如此“孤独”?


第一,这些品牌主要推广“第三空间”,装饰精美,面积宽敞。这也意味着店铺装修成本高,租金压力大。此外,上岛咖啡和漫长咖啡不仅销售咖啡,还销售晚餐、甜点和烘焙产品。与简单的咖啡馆相比,需要厨师和甜品厨师,劳动力成本更高。营造给人留下的氛围也导致客户订单量低,利润率有限。


第二,服务跟不上时代。COSTA COFFEE南北分区经营各行其是,其店铺的储值卡还没有全国统一。有消费者表示,在北京购买的储值卡不能在南京使用,店员在购买时也没有给出相关提示。此外,客户还存在服务体验受到影响的问题,如客服热线难以接通、电子邮件无响应等。


第二,整个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伴随着以瑞幸、库迪、Manner为代表的廉价咖啡的兴起,消费者的心智迅速被占领,更快、更便宜的咖啡成为主流趋势,价格敏感度上升,COSTA 在过去,COFFEE不能适应商业精英定位的市场。


最为重要的,还是品牌老化问题。与其他品牌相比,这些老玩家缺乏营销,大部分客户对其认知相对模糊。而且新产品和联合品牌的频率比较少,爆款产品的建设也比较薄弱。


伴随着现磨咖啡逐渐褪去高档光晕,消费者对现煮咖啡的重视又回到了最基本的口味、功能、方便、性价比。在多种因素下,COSTA COFFEE、过去的头部品牌,如上岛咖啡、太平洋咖啡、漫咖啡等,都变得岌岌可危。


商店的方式成了热门


对于咖啡品牌来说,产品同质化程度高,销量很大程度上与店铺的点挂钩。现在好点基本被划分了,同一个位置有很多咖啡茶店。因此,许多咖啡品牌开始寻求外部合作,开发“商店”的方式。


10月22日,库迪咖啡正式启动“库迪咖啡触手可及”计划,将常规店铺和便捷店铺植入美宜佳、华莱士、苏宁易购等合作伙伴的店铺。据了解,库迪咖啡明年将通过上述渠道布局4万家新店,实现2025年底总店铺5万家的目标。


十月初,NOWWA挪瓦咖啡和见福便利店“咖啡” 便利店的方式是店铺合资,第一批合作合资店150家已经落地。它推出了“咖啡” “合资计划还包括与网吧、连锁酒店、烘焙等各种业态合作伙伴落地合资门店。预计到2025年,整体合资门店将达到1万家。


这一模式,也许会成为下一步咖啡品牌扩张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一,在价格战的挤压下,品牌所有者需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以提高盈利能力。在所有费用中,租金和劳动力占据很大一部分,缩小店面面积可以有效控制租金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效率。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曾表示,店面变小后,租金成本从6元降低到1.2元。


而且,这种“店内店”的方式吸引了拥有自己店铺的加盟商,只需要在原店铺设置一个柜台,投资成本明显降低。


第二,这些开店的“搭子”,尤其是便利店和餐厅的选址,往往是写字楼,CBD、人流密集的地区,如社区。咖啡品牌可以依靠其他商业资源快速渗透,有效解决点数不足的问题。这种布局不仅让咖啡品牌更接近顾客,提高了购买的便利性,也有助于进一步宣传品牌形象。


第二,商店的方式可玩性高于常规商店。根据应帆科技发布的《2024年中国青年咖啡消费洞察报告》,95后、00后年轻员工在办公场景中饮用咖啡的目的更倾向于用餐,这也要求咖啡产品在结合相应的消费场景的同时,促进传统的提神功能需求。咖啡品牌可以借助连锁餐厅的用餐场景进行场景延伸,并嵌入套餐中进行连带销售。


当然,不仅仅是库迪咖啡和NOWWA挪瓦咖啡看好商店的方式。此前,Tims天好咖啡与中石化易捷合作推出了Tims Express,并与麦德龙合作成立Tims Go店中店;四月份,MANNER和链家设立了共享店;深圳万科云城亚朵酒店是永璞咖啡深圳的第一家店。


因为要享受合作伙伴带来的人流,也意味着咖啡品牌也要做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准备。


方便蜂和不眠海这对强绑定的组合就是经典案例。自2017年以来,便利蜂加速扩张,2022年门店规模一度超过2000,但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便利蜂提出了“休眠计划”,随后一年门店数量达到1000。不眠之海也因此被“连坐”,陷入停滞状态。到2022年,北京多家便利蜂店的不眠海设备被防尘布覆盖,到目前为止,许多店内的不眠海还没有重启的迹象。


总的来说,店铺的方式为咖啡提供了更方便的消费模式,但能否达到预期,取决于店铺的人流和周边用户的购买习惯。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茶咖观察”,作者:蒙嘉怡,编辑:木鱼,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