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减产 、华为“难产”,平替者强势进入,头显真冷?
不久前,一则苹果头显或将在年底前停产的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巧合的是,预热了很久的华为高端头显商品,也在鸿蒙发布会上“放鸽子”。
一方面是海外巨头的减产,另一方面是国内顶流公司的“难产”,难免让人产生疑惑。承载元宇宙梦想的VR/AR头是不是没有机会了?
Vision苹果 Pro减产,刚发布一年就要“凉”了?
苹果Vision相关苹果 关于Pro头显要“冷”的消息正在肆虐,外媒The 据Information报道,由于价格过高,市场需求较低,苹果已经大大减少了Vision。 Pro头显的产量,并且暴露了猛料,目前版本的生产可能在年底完全停止。。
作为苹果进入虚拟现实领域的力作,Vision 自去年六月亮相以来,Pro一直被市场所期待,但令人尴尬的是,今年二月正式上市后,Vision 在国际市场上,Pro的价格从3500美元开始,Vision的价格很高。 Pro一直“叫好不叫座”。
图源 | Apple官网
除了价格因素外,内容资源较少,对普通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使Vision Pro饱受诟病,其次商品重量偏重,不适合长时间佩戴,这些都是制约其销售的关键因素。
事实上,在此之前,苹果已经多次降低出货预期。今年4月,苹果由于美国和国外市场预购订单减少,市场需求低于预期,从预期的70-80万台下降到40-45万台。
根据Counterpointer Research调查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仅销售约37万台苹果头显设备,对第四季度的市场前景也不抱希望,预期很低,预计到年底最多再卖5万台。
华为“放鸽子”,高档头显“难产”
巧合的是,国内顶流华为在头显硬件上也“难产”。十月二十二日晚,华为召开原生鸿蒙之夜暨华为全场景新产品发布会。
此前,多家媒体报道称,华为将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推出首款高端MR/VR设备。前魅族副总裁李楠透露,华为头显将采用索尼4K。 Micro-OLED屏幕,苹果Vision Pro规格相同,堪称行业头显屏的天花板,可以呈现更清晰的图像。
而且在重量方面,华为头显只有350克,与苹果Vision相比, 在600多克Pro中,华为头显显著提高了佩戴舒适度。此外,在处理功能方面,华为头显将配备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可以实现几乎没有延迟的手势空间操作,与苹果Vision相比。 Pro更好的互动体验。
事实上,华为在AR行业已经布局了很多年,但遗憾的是,华为只发布了原生鸿蒙系统操作系统、华为nova13系列、华为WATCH。 Ultimate非凡探索系列“绿野传奇”手表等新型智能产品。对首款高档头显商品,华为只字未提,让网友大失所望。
尽管上述新产品也体现了华为极强的商品创新能力,但是高档头显的“难产”不能不说是个缺点。
一位海外巨头即将停工,一位国内顶流“难产”,为第一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连巨人都搞不定头显,还有戏吗?
头显商业化,道路崎岖难行。
2016年,VR火了一段时间,但当时市场还不成熟,软硬件设施不完善,消费者对VR头显设备的接受度不高。
直到元宇宙概念出现,巨头和投资机构不断加码,硬件迭代叠加,内容生态逐步完善,VR行业才能焕发青春。
从过去VR/AR产业的发展来看,政策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因素。2016年至2020年,国家出台的VR/AR产业相关政策明显呈现“从技术布局到产业化”再到“商业落地”的政策导向。
“十四五”规划中,VR/AR产业被列为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亿欧认为,未来政策导向将从“商业落地”进一步向“规模化”过渡。
就行业玩家而言,头显产业链上有很多玩家。,Cpu涉及上游、JD.COM、天马微电子、TCL华星光电等存储、屏幕、光学器件等公司。
中游为终端和设备配件,包括盒子、摇杆、体感设备等,参与者包括歌尔股份、联创电子、乐相科技、立讯精密等。
下游软件和内容服务商为头显提供支持。,游戏和视频主要包括应用领域,涉及爱奇艺、优酷、网易等。
总的来说,在竞争格局上,互联网厂商是第一个显示赛道的最大玩家。他们不仅实力雄厚,而且一般都有完整的生态,可以更好地赋能自己的产品。
以PICO为例。被字节跳动收购后,在资金和流量的加持下,产品线和应用不断扩大,成为国内出货量最大的领先品牌。
即便如此,PICO的商品也不容易销售,无论是京东还是天猫,从整体销售数据来看,都可以称之为“惨淡”。
2023年底,一个“PICO裁员”登上热搜,让圈内的讨论更加激烈。总结一下,PICO裁员涉及到千名员工,而且裁员主是因为头显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市场判断出现战略失误。
这次苹果Vision 年底停工后,Pro头显或将再次使行业神经紧张,头显设备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多远?
此前,Met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表示,整个VR生态繁荣的门槛是1000万活跃用户。以此为参考,亿欧认为,要达到这个门槛,至少需要两个标准:一是全球VR出货量必须超过1000万台;第二,每月使用的VR内容超过800万。
图源 | 亿欧智库
而且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头显产品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显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商业化的道路仍然很长,在技术、内容生态、硬件配置等方面,玩家也要不断努力。
平替者强势进入?头部真的很冷?
除自身难以实现商业化外,头显也许还有被替代的危险。
“击败头显的,也许不是另一个头显,也许是卖眼镜的。”。
最近,智能AR眼镜的受欢迎程度有目共睹。让我们看看一组数据。以雷鸟创新为例。双十一期间,雷鸟店AR眼镜销量较今年618增长220%,明显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同样是可穿戴硬件,同属XR品类,而且都是以空间显示为主,那么,头部显示器是否是过渡性商品?头部显示器的最终结果是智能AR眼镜吗??
根据亿欧的理解,从技术角度来看,头部显示产品匹配独立的计算模块、互动模块、电池模块等。,这使得它们更加沉浸和全面。比如上面提到的PICO头部显示器,主要应用领域是游戏。
就AR眼镜而言,目前市场上有两种主要产品:
类似于“眼镜版电视”,不包括计算模块、电池模块等,销量相对较高,主要用于观影等场景。雷鸟Air3等典型产品 、XREAL Air 2 Pro、魅族StarV View、VITURE Pro、INMO Air2等。
另外一个定位更接近“眼镜手机”,同时还匹配了计算、电池、互动等模块。关键是让用户同时看到虚拟和显示屏,更加注重与现实的互动。代表产品包括雷鸟X3、Meta Orion等等。
与头显设备相比,第一种AR眼镜显示效果不错,但是沉浸感不如头部显示。第二种AR眼镜不强调沉浸感。核心是满足用户在户外场景中的需求,更注重现实与现实的融合效果。
一家头部智能AR眼镜制造商的负责人向亿欧介绍,如果准确地看,头部显示产品和两种AR眼镜在商品特性、使用场景和市场定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三者的关系更像是手机和PC。,其功能部分重叠,但是智能AR眼镜并不能完全取代VR头显。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从需求的角度,头部显示器最大的优点是互动体验,智能AR眼镜在游戏和观看方面是不可替代的。可以肯定的说,未来3-5年,头显仍有其特定的用户群。就智能AR眼镜功能的实现而言,必然还是会占据领先客户的钱包。。
可预见的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智能AR眼镜与头显市场的竞争,是双向奔赴,更是争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欧网”(ID:i-yiou),作家:王圆磊,编辑:刘欢,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