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新教学大纲,变化如此之猛,真的很担心很多孩子跟不上。

09-06 13:25

大家好,我是逃妈。


这周五(9 月 6 日)早晨 8:30,我和半爸爸会去“东一句西一句”直播,和大家聊聊小学数学学习计划。我们准备了很多干货。建议家长朋友有时间一定要来听听。我觉得对大多数小学生家庭都很有帮助。


为准备这次直播,我一直在收集关于数学教学、儿童学习痛点难点等材料。


在此期间,刷出了一本教育大咖聊今年开学的新数学教材,他说,“估计小学里每个人都有 95 局面,会突然出现一批情况, 75~"


吓了我一跳,变化这么大?


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教材、新的教学大纲,以及现在已经出现的一些新的考题,都是从里到外挑出来的。先在这里和大家稍微看一下(直播会详细讨论,记得预约)。


第一,父母应该知道,教材的更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可以使用的。 3 一年,一个接一个的更新。事实上,今年影响的只有小学一年级和一年级,其他年级没有变化。


基于此,我觉得前面的说法太夸张了。即使有影响,也仅限于一年级和一年级。况且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会有正式的书面考试。~


但是,经过我的深入调查,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许多地区的小学数学考题已经发生了变化,题型、考法与我印象中的数学题差距很大!


举例来说,这是一个三年级的数学考题:


每个人都仔细看看,是否与普通数学题不同?


有没有感觉到题目和选项反过来?


过去的数学考试通常是在答案中给出一张图片,看看孩子是否能找到(4 2)*5 解决方案,然后计算答案,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选择正确的分数;


而且现在题目给的就是(4 2)*5,问孩子这个公式的意思是什么,这就需要孩子对加法和乘法的数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理解整个公式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整个思维是开放的,四个选项中的每一个都要考虑。


再看这题:


垂直列除法操作,平时认真练习的孩子一定很熟悉,但是现在我问的是,计算步骤中某些步骤产生的数字是什么意思?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准确回答。


看到这些问题,我意识到,新课程标准、教材,影响的不仅仅是一年级和一年级,还有小学和初中的所有孩子。


逻辑就是这样,教材是以教材为基础的。 2022 新课程标准编制的年版。课程标准的变化一直随着中国用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把课程标准改成什么样,然后全国各地按照最新的要求培养人才。同时,人才也是按照这个标准选拔的。


换句话说,新课程标准不仅指导教材的编写,还指导教师的教学模式,指导评价选择方法。


但是,这三件事并不一定同时发生,有些孩子的教材还没变,但是遇到的问题可能会变;有些孩子的教材变了,但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没变,平时布置的作业也没变。当孩子们参加全区和全市的统一考试时,他们遇到的问题变了。~


不过,看到这些题目我还是挺开心的,精神一振,感觉对了,孩子数学学习的味道对了!


考试题目的改变,必然会迫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要改变,从最初的学习解题方法到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为什么我这么有感觉?因为很多年前(2019 年,一晃都 5 2008年过去了),我在公众号的一篇分享文章中,写下了这种感觉。


那时正好还举了两个很相似的例子。


一是对算式意义的理解:


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数学教授 Jo Boaler 有一次,学生们做了一个小测试,她问了一个乘法问题:18 x 5=?


但是没有要求学生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在纸上画出这个乘法公式的含义。


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脑子里做垂直计算,只有少数数学思维好的学生(要知道这是在斯坦福大学。~)可以在纸上快速地画出它的意义和算法,例如,把这个算法换成更有利于自己计算的算法。 20x 5 – 2x 5,或是 9x 10,再或者 9x 5 9x 5 等待形式,用形象的矩形图表示:


这个测试给 Jo Boaler 教授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她认为目前的数学教学和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很多孩子“知道为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即使是成绩好的孩子。


因此,她一直致力于推进美国乃至世界的数学教学改革,并出版了一本畅销书《这就是数学》,被翻译成多国汉字,为世界数学教师提供了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思路。(我觉得这个新数学教材编写团队的老师也借鉴了这些思路,或者说是一致的。)


本文中的另一个例子是关于除法步骤的含义:


以下公式,掌握了除法运算方法的孩子,一定能给出答案:


但是如果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要按照这个步骤来计算,在计算过程中, 5,18,15,32,30,2 这是什么意思?


这背后的意义,并非每一个孩子都能说清楚。


我发现这个问题是,当我逃跑学习除法的时候,我的作业很快,精度也很高。我觉得闲着也是闲着,就问他公式中每一步的意思,但是看起来很傻。


下面是我当时给逃跑讲解的过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我们要把 682 元钱分给 5 所以,我们有个孩子, 6 个 100,8 个 10,和 2 个 1。


首先,6 个 100 分给 5 一个小孩,一个人分一个 100,分出去5个 100,还剩 1 个 100。


1 个 100 没法分给 5 小孩,所以,我们把它换成了银行。 10 个 加上原来的10 8 个 10,一共是18个 10,18 个 10 分给 5 每个孩子,每个人 3 一个,共分出去 15 个,还剩 3 个 10。


3 个 10 又不够分了,所以,我们再一次把它换成了。 30 个 加上原来的一个 2 个 1,一共是32个 1,分给 5 每个孩子,每个人 6 一个,共分出去30个,还剩 2 个 1。


让我们回忆一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以及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是否通常是在学习了某种方法之后,就像葫芦画瓢一样刷了很多类似的练习, 但是好像很少停下来,好好想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过程中每一步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这个例子是 5 几年前我在公众号的文章里分享过,当时我就在想,如果孩子没有彻底分析,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一定会很困惑。


果然,5 现在年后,当我翻学生的数学试卷时,我发现很多地区的考试方法都变了。我不再考数值,而是考思维过程,比如下面这个。 3 年级题目,也是抽算式中的一个步骤来考孩子:


数学不同于语文和英语,主要依靠积累的科目。它有很强的逻辑性,一个接一个。如果前面的内容理解不透彻,不够扎实,后面就越来越难了。到处都是洞,很难弥补。


所以,我真的很高兴看到新课程标准、教材、新考题带来的变化。它迫使孩子们脚踏实地地理解每个数学知识点的本质含义。 一步一个脚印, 慢即是快。


在这个周五的直播中,我和半爸爸也会提到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数学的很多感受,我们踩过的坑,我们采取的应对方法。记得预约。(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家长朋友,有空一定要听。)


回到这里,我研究了新的数学教材,发现知识范围与旧版本几乎相同,但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些。 3 一个明显的变化:


1. 更加强调「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注重教育儿童思维过程,培养儿童发现问题、尝试处理、得出结论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教孩子们用他们所学的知识(线段、三角形、矩形)一步一步地推导出最终结果:


2.更加强调「数学和其它科目的联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跨学科" :


在初中教材中,这一点非常明显,例如 “综合与实践” 渠道涉及科技、体育、工程、音乐、艺术、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既考虑了跨学科的综合性,又考虑了解决问题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2. 更加强调「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些年我们经常听到 "没有场景不出题" ,如今更是走进去 "没有场景不学习" 。


教材中到处都是从实际情况中引入的方式,比如利用海上搜救队救援遇难渔船的情况,引入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的关键知识:


相应地,考题也会发生变化。除前面提到的,除了对数学概念和思维过程的深刻理解外,还有许多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下面这个,孩子读题、提取重要信息都要花很长时间:


我认为这些变化并不难。相反,它们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使数学课程与实践应用密切相关,让孩子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但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会给孩子、老师和家长带来挑战。


教材,新题型,新教学大纲,引导方向良好,但是贯彻到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教学思维,方法能否跟上变化,还真要打个问号。


这种差距,需要父母的努力,拉娃一把。


在直播中,我们会给你一些建议,一方面多变不离其中,基本功仍需巩固;另一方面,新的考试方法也需要一些应对方法。


另外,我们还会为大家推荐一门好的课程,学习和思考新的数学。


这是学习和思考为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大纲开发的。经过深入体验,我和半爸爸都觉得值得和大家分享。这是一门可以让孩子们的课程。「由普通带到优秀」扎实的课程,而且性价比很高。


课程中的一些教学方法也很值得家长参考,这与新课程大纲的需要相对应: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父母亲如果自己有时间和精力,可能不需要报班,但是平时辅导孩子的时候可以用这些方法:


例如,如何运用“框架目标、绘画特征、标记关系”三步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快速掌握关键信息,为了应对现在题目越来越长的数学考题:


例如,如何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引导孩子呢?对统一的数学思维模式进行梳理。,以静制动。


比如装水放水,牛吃草,相遇追赶,充电用电等等,背后都是“抵消思想”,老师特别强调。"不要记住方法,要理解这个想法"。这种总结和强调,我们在平时辅导孩子的时候也完全可以使用:


还有,我特别喜欢的一点,强调“费曼学习法”,让孩子在课堂上张口说话,或把学到的东西告诉爸爸妈妈。


更多细节,大家记得来直播间听听。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新的教学大纲,这些变化都是好的,也是对的。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得不依靠父母的一点点帮助。他们可以由父母自己指导,选择一些辅导书籍,也可以选择“学习和思考新数学”等课程。


只要脚踏实地,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更喜欢数学,更优秀!


EASTWEST


好物推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