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成都车展人少了?那么,车展还能继续吗?
2024 在成都车展结束之前,一个观点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成都车展人少。
下半年是第一个 A 等级车展,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参展媒体人数确实有所减少。
主要原因很简单:汽车公司邀请较少。
在过去的车展上,一些大型车型会邀请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展示,并承担往返机票和酒店的费用。一些中小型汽车公司也会邀请友好媒体。知名度高、关系通达的媒体可能还有剩余名额,可以给关系好但没有收到邀请的同行,相当于互相帮助。
为了省钱,少数公司会在前两三天邀请媒体。这时候媒体已经解决了机酒问题,邀请方可以节省一笔费用,相当于搭便车。当时的发展更像是一种共同创造。
就像一个村子,村民们约好了带酒的聚会。见面后,他们把酒倒进统一的大罐子里,然后一起喝。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有的人用水代替酒,但整体不影响聚会。
当市场繁荣时,问题不大;但是当每个人都紧张的时候,那些平日带酒的人也想要湿润,所以大缸里的酒气越来越淡。
但更严重的问题是,不但付费参展的邀请较少,甚至不付费的展位邀请也较少。
为什么汽车公司甚至不愿搭便车?或者费用。
因为即便是不付机酒的邀请,媒体也会到你的展位,按照行业惯例给车马费吧?少则少则少 500 元,多则 1000 人民币。我们取中位数 600,一次新闻发布会邀请 100 一个媒体,就是 6 一万元。车马费一般是现金支付,车企清算要加税,还要算活动公司的服务费,所以只有车马费差不多。 10 万了。
在平常,10 万对汽车公司真的不多。但是现在头部汽车公司的自行车盈利才能盈利。 1000 元,这 10 万相当于卖 100 汽车净利润总和。别以为 100 汽车不算什么,这可能是一些新品牌一个月的销售额。
更不用说那些负责机酒的汽车公司了。酒店不能差,需要公交接送,机票可能会换。很多第三方公司的人都跟进了,花在一个媒体人身上的招待费几乎都在。 3000 人民币左右。如果再考虑车马费、服务费、税费,估计要跑。 5000 元 / 人了。
假如一家汽车公司有一次车展 200 个人媒体展示,100 个付机酒、100 一个只邀请展位活动,那么一场下来就要下来了。 60 万。
关键问题是,邀请的媒体老师能报道精彩内容吗?一个经典的场景是,一个记者会参加七八个活动,白天展示,晚上聚在一起。他能把多少精力花在一份手稿上?因此,许多媒体老师发布了手稿。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大家都发表了同样的全篇文章,邀请大家来现场有什么意义?直接把新闻稿扔到微信群,然后发红包给大家分发。闻起来不香吗?200 篇全篇和 50 整篇文章,实际差别有多大?
所以,降低邀请甚至不邀请汽车公司是必然趋势。
二是为什么传统媒体传播无法进行?
因为观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变化。以前信息渠道比较简单统一,从上到下都是金字塔式的,头部和主流媒体都可以定调。然而,如今,信息来源呈现出多点传播,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可以被一个普通人在不经意的场景中点燃。
抖音,小红书,B 站等大众社交平台的出现,让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传播更加平等。然后,经过反复的游戏,群众会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新车信息,自动过滤同样的新闻稿件。从“你让我看什么,我就得看什么”到“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简而言之,信息的呈现已经从平台选择转变为人们的选择。
有些人用一种描述来形容,上述大众化平台的出现使人们获得有效信息的速度是过去的数百倍,其作用堪比文艺复兴。
在这种背景下,仍然抱怨航班不合适、招待不周到、车马费用不及时的媒体,将是拼命卷入成本的汽车公司的负担。要知道,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给了媒体车马费。一个自然的选择是:如果我不邀请媒体,我就不用付车马费。
车聚君不反对车马费,因为媒体老师确实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从第三个角度来看,支付方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仅取决于服务方的成本,还取决于服务的价值。如果输出内容是一样的,或者只是处理工作, ROI 确实不高。
特别是当数字博主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传播、更生动的表达杀入传统车媒圈时,事情变得更加微妙。新进入者确实参差不齐,但问题是汽车市场本身也有一定的“求量不求质量”的趋势。双方一拍即合:汽车可以在制造端降低成本,也可以在传播端降低成本。甚至,ROI 其中最高的情况是:高管亲自出场,说得更准确,可信度更高,还可以自带流量。这不但省钱,效果还不错,可谓名利双收。
所以,北京车展相当于一个“流量车展”。突然,汽车公司发现,之前需要费力接待的媒体老师突然就没那么重要了。
成都车展的时间是立秋之后。秋天是摆脱浮华、回归自然、检验结果的季节。汽车公司应该通过车展展示汽车的价值,媒体也应该通过车展展示他们信息的价值。最后,真正付费的人应该被选中。
作为一个小小的自媒体,从自私的角度来看,看到包括自己在内的同龄人一年比一年差,是有感情的;但从公心的角度来看,时代的变化是无法阻挡的,每个时代的资源总会聚集在高价值,抱怨也没用。
遗珠现象肯定会出现,那么期待缘分和整体公平。
就像我们一样,它已经成立了十年。三千 很多原创内容都是几十个同事的心血之作。他们没有名气,也没有赚到什么钱。然而,他们可以亲身经历和见证过过去十年中国汽车的奇迹和变化,言为心声,认识一些粉丝和朋友,这也是一种难得的财富。
更加精确,更加独立,更加开放,一直是我们发表至今的信条,没有改变。
在今年春天的一次行业聚会上,车聚君当着同行的面说:坐在这里的各位资深媒体教师都有可能被新的传播浪潮淘汰。
按照武林的水平和人气,车聚君是没有资格这么说的;只是巨大的变化指日可待,我觉得我有责任表达我的观察和思考。希望行业和同行能警惕,发展得更好,哪怕被嘲笑。
归根结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算了,这些迂腐的古训也不推荐今天的舆论环境。
所以,目前我们看到的汽车公司和传统媒体巨头之间的争议,媒体巨头之间的争论,其实只是上述时代的浪潮。时间可以给出答案,水落最终会石出。
第三,成都车展人真的少了吗?
不像一些媒体同行的感受,车聚君的一位同事在成都车展上说:人还是挺多的啊。
网友 @金哲 7168 说:昨日(9 月 1 星期天)被朋友拉到车展上,没想到人山人海!
网友 @漫游天下 说:(星期天)下午去转转,转转, 5 号馆,看过丰田,红旗,大奔,长城,大众,还是有不少人的。
网友 @迷雾森林 119 说:以前人数最多的一次,走路都堵了,别说上车看了。
看起来广大群众和媒体教师的经历,各不相同。自然,媒体教师也没有说错。
网友 HelloChengdu 说:自有品牌人山人海,合资品牌门庭冷落,时代变了。
网友 @灵敏乳酪 Pk 说:媒体日冷清。
看,有媒体老师说成都车展冷清是事实,只是局部事实。总的来说,这次车展的媒体日真的很冷清,原因如前所述;但是非媒体日的人数,尤其是周末两天,还是蛮多的。
那么如何评价这一变化呢?车聚君觉得挺正常的,甚至挺好的。
回顾四个月前的北京车展,人多热闹。但是媒体的焦点在哪里呢?正在争相做秀的企业家。他们比明星更明星。无论他们走到哪里,群体都像潮水一样涌来,现场一度拥挤,几乎发生了踩踏事故。有些人甚至上了屋顶。
在一个行业内部群体中,有人调侃:客户上车顶是要进入拘留所的,大佬上车顶是要上热搜的。
车聚君不反对企业家的出现和互动,也同意他们和人民一起快乐,倾听用户的声音。只是一切都很好。如果你为了表演而表演,为了流量而流动,热点不是为了行业,也不是为了客户,而是互相吹捧,互相攀比,把车展变成表演,会有点变质。
所以,成都车展少了大咖做秀,少了媒体参与,但多了群众参与,还不错。
一些媒体教师调侃:2024 成都车展是体验最好的车展。
车聚君认为这可以算是一种积极的评价。一般来说,那些能被车企邀请参加机酒展览的媒体应该是出类拔萃的;一些被车企忽视但有才华的媒体,可能已经自己掏钱展示了。他们必然会珍惜这个机会,向读者展示高质量的内容;对于没有人邀请或者不愿意自己花钱的媒体,我也不能怪别人。
最后,车展媒体日冷清点,在场媒体拍摄顺利点,有什么不好?
第四,车展究竟有什么意义?
事实上,参展商也有压力。在北京车展上,老板们频繁出现和互动,可以理解为另一种营销方式。一些模特妹妹的出现机会被压缩到了中厅的室外喷泉。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明星企业家的风头都盖过了新车本身,包括自己的车。
这对于一个花巨资、精心准备活动、缺乏流量明星的实用品牌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于真正看车买车的消费者来说,意义不大。
▲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
成都汽车展开幕式上,中国贸促会汽车产业分会于 8 月 27 日发声明:上海贸促会单方面召开" 2025 “上海车展新闻发布会”,发布内容未征求意见,主办方结构单方面发生变化。对此,作为共同组织者和组织者之一,为了向相关部门反映,这将是 2025 组织工作重回上海车展正轨。
两者都是中国贸促会的分支机构。
从字面上看,当地机构想摆脱行业机构单干,行业机构不满,所以发声。这在过去是非常罕见的,类似于长城公开举报比亚迪。不同的是,两家汽车公司没有共同领导,这两家机构都属于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一位家长在这里,激化了“家庭”矛盾,暴露出来,说明内部压力确实很大。
面对压力,成都车展表现出诚意:首次启用 9 号馆、户外展区扩大、开放 5000 平技术展厅。为了配合汽车展销售业务,还投入了资金 1 第三轮“买车奖励”活动1亿元,买车最多会有。 8000 元奖励。
就出展方而言,9 个别品牌缺阵,8 一个新品牌,这个成都车展并不冷清。从观众的角度来看,除了媒体日,还是有很多人。从形式上看,没有华而不实的流量特征,重新归来,强化销售属性,没有错。从人情来看,一位客户在一个摊位前维权,没有拖累,也没有警方的通知,说明他没有触及法律红线或者非法情节极其轻微。
在多重压力下,成都车展就这样办好了。
车聚总结
就在结束时,阿维塔的店员打来电话,解释了阿维塔。 07 亮点,并主动要求能开一辆阿维塔。 12 上门,让我深刻体会到最关心的事情。 ADS 2.0 智能化驾驶。看起来普通用户足不出门就有机会试驾新车,他不知道车聚君是从事汽车媒体工作的。
离家一公里,有一个新开的商场。里面有一个商场。 NIO House、华为 / 世界展厅、极氪展厅、智己展台、极狐展台,偶尔还能看到极星和特斯拉的车。再过几公里,岚图、理想、小米、极氪、别克都有。
车聚君,一个参加成都车展的同事,在某品牌展位前排了半天队,没能轮到内场拍摄。车聚君在上海,坐在家里就有机会感受到某个品牌的智能驾驶,出门一段时间就可以试驾各个品牌的车。
所以,车展的意义和以前一样大吗?
撇开媒体 Party、大秀、模特舞台、车展回归老老实实现场卖车的本质,也是相当不错的。汽车市场的主角应该是客户。只是,这个时候它的销售功能如何与新零售竞争?新车发布和试驾体验可以通过在线直播和现场试驾来代替,体验更好。也许车展唯一的优势就是你可以在现场比你在当地体验店早一周看车。
下一步,广州车展、上海车展要做好心理准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