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版的《红楼梦》引起了争议,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
最近,随着《红楼梦》改编的电影《红楼梦》进入公众面前,很多人开始重温《红楼梦》87版《中国电视史上的优秀章节》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红楼梦之金玉婚姻》以宝黛钗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以“阴谋与爱情”为重点,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宝黛的感情在王熙凤的主导包计中不幸结束,宝玉娶了宝钗,黛玉泪流满面。这个主题引起了很多争议。《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终身错误》有云:“都道是金玉良姻,我只念木石前盟。“金玉良缘”只是一厢情愿的凡俗决定力量,而“木石前盟”则是情投意合的至情至性。明眼人有自己的判断,孰轻孰重。
由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领导的《有声有色说红楼——从87版电视剧到原著》,从一部好听又好看的87版电视剧回归原著,带领读者重温永恒的经典。在这里,我们选择了描绘宝黛钗关系非常重要的两集,每一集都选择了一个副标题,揭示了谁在倡导“金玉良缘”,谁还在捍卫“木石前盟”,既能看到影视剧改编的优缺点,又能体会到与作者相连的艰辛和孤立。
第四集《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一个“竹子”一个“石头”就是良缘。
德琳老师: 钗黛之争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的“钗黛之争”也延伸到了读者群体。最典型的例子是《三借庐笔谈》中记载的:清朝邹岱尊林抑薛,许伯谦尊薛抑林。当他们讨论《红楼梦》时,他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所以他们彼此分离,几挥老拳”。可见,两位偶像林黛玉和薛宝钗在读者心目中的分量。
这一集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第一次互动。这部小说以前写过两个宝钗。第一部分写的是宝钗“肌骨透润,举止优雅”,第二部分写的是宝钗“虽然年纪大了,但性格端正,外表漂亮”,“行为豁达,随时随地,人们称之为黛玉。”所以黛玉心中便有了“不怼之意”。这一集,宝玉特意来梨香院看宝钗。在他眼里,宝钗穿着“一色半新不旧,看起来不奢华”,外表是“嘴唇不红,眉毛不绿,脸像银盆,眼睛像杏子”。作者特别提到“宝玉边看边问”,可见宝玉看得很认真,宝钗长得很漂亮。如此细致的打量到后文第二十八回就成了宝玉看宝钗“雪白的手臂”,暗恨自己没有福气摸一摸。再次想到“金玉”这句话,就觉得她“比林黛玉还有另一种魅力”,“不知不觉就呆了”。
林黛玉
薛宝钗
宝钗之美是可以描绘的,那么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又是怎样的呢?"两弯似皱非皱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眸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眼泪一点,娇喘一点。闲暇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的外表重在意态而非具体形状。这样的美很难画出来:俗话说“意态的由来不是真的”,每个人心中的林妹妹可能都不一样,但一定是“绝世美,稀有美”。这样的林妹妹从来没有引起过宝玉想“摸摸”的想法。相反,当他们相遇时,他们感到熟悉,久别重逢。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而不是外在美造成的混乱。从这个角度来看,宝玉在上学前特意拜别黛玉,不拜别宝钗也不难理解。
李山老师:本集中宝黛钗梨香院的戏是重头戏,因为剧中有预言未来的内容,而且是三头齐聚。这部剧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黛玉到薛姨妈家之前的宝玉和宝钗互相看着宝玉和金锁,后部分是黛玉来后的“得酸”,聪明地对付李嬷嬷的“老货”。宝玉上的几句“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金锁“不离不弃,芳龄永续”的含义相似,这连丫鬟莺儿都看得出来。沿着四个短句的意思,小说就是在暗示之后宝玉和宝钗的融合,在继写的最后40个故事中也是如此。但是,“莫失莫忘”和“不离不弃”,都含有祈祷或劝告的意思,两人婚后不幸福的言外之意显而易见。事实上,当贾宝玉梦游太虚幻的时候,《终身错误》这首歌已经解释得相当清楚了,“都道是金玉良姻,我只读木石前盟”。电视机删除了太虚幻的那部分,所以现在的戏不管怎么演,都不够。看看原来的样子,比较一下电视,非常明显。
第四集《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黛玉现在是吃宝钗的醋,将来也会有史湘云让她沾酸,因为史湘云还有一只金麒麟可以和宝玉那块石头搭配。在使用“道具”时,这正是杰出小说家们出神入化的表现。宝玉有那个胎儿带来的石头,所以出现了金锁、金麒麟等可以搭配的物品。在这方面,小说不断地布疑团,弄花样。但在小说中,这是一个幌子。所谓“金玉良缘”,就是俗人的趣味和逻辑。
在小说家中,只有“竹子”才能真正与宝玉和“石头”相匹配。看《红楼梦》的时候,我总有一个想象:曹雪芹书中的宝与黛的关系,其实就是古代文人画中由“石与竹”组成的雅洁场景。第一次说“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这就是我想象中的证据。虽然小说说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但“瑛”仍然是一块石头。事实上,贾宝玉是女娲手中制作的一块石头,出身神圣,但毫无用处(当然是普通意义上的用途)。所以林黛玉呢,小说第一次就说她是“绛珠草”转世,但是世界上“界门纲目科属种”的植物种类却没有这种。最后四十次竟然还描绘了“摇摆不定”的绛珠草,一切都不是这样。小说第二十三回诸芳搬进大观园时,林黛玉说:“我爱那些竹竿,隐藏着一条曲栏。”第十七、第十八回,“有凤来仪”的地方被元春改成了潇湘馆。黛玉的诗叫潇湘妃子,等等。,不都是为了突出黛玉的竹子性格吗?小说家深谙国画之道,而红竹也是颇有入画之道。
[元]吴镇《竹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享福人福深还祈福》第十三集
与“木石”派对相比,金玉派对
德琳老师:端午节元春的赏赐触及了宝玉婚姻这一敏感话题。偏偏宝玉、宝钗得到的东西,“金玉良缘”的说法被贾府最高权力所有者以肯定的态度清晰地摆在了众人面前。宝玉对此纳罕疑惑,在闷闷不乐中赶紧命人把自己的节礼送给黛玉让她选择,又急切地问黛玉为什么不要。87版的剧不愧为不可逾越的经典,演员们在这里的表演令人回味无穷:黛玉坐在回廊里,背对着观众,黑鸦鸦的头发垂在浅蓝色的衣服上,无语地先摆头,然后慢慢地说“我只是一个蔓草的人”,把孤独女孩无望的心思诠释得动人。本来以为这已经是最好的表现了,但是当镜头转开,黛玉正面说出“好无聊”的话时,脸上就是认识到严酷的现实后的气馁。“风刀霜剑严相逼”是什么意思,这是最好的呈现。
但这里的台词有一个明显的错误。面临着黛玉“看见姐姐就忘了妹妹”的问题,宝玉说:“那是你多心,我再也不会这样了。”程甲原本是“那是你的多心,我不再是这样的”。庚辰本中的一句话是“那是你多心,我再也不会了”。不管是哪一个版本,宝玉说的和台词的内涵完全不同。"那是你的多心,我不再是这样的"和"我不再是",都可以说明宝玉从未见过姐姐就忘了妹妹。而且“我不再这样了”却承认以前有“看见姐姐就忘了妹妹”的事情,以后就不再这样了。失去毫厘米,谬以千里。尽管只有几个字的区别,但这种变化却夹杂着宝玉对黛玉的深情,显然不适合。
李山老师:本集所演,是宝黛情感纠葛系列情节的高潮,两人闹得最凶,连老婆婆都惊动了。
宝黛的爱情,小说从众芳进入大观园后的早春正式开始(具体来说就是第二十三次,宝玉前面的“我见过这个妹妹”,但还是算不上),直到第三十三次“大承挞”,宝玉派不知道如何发送晴雯手帕的爱情,以及黛玉心中有着神圣独角兽的诗歌,最后两个爱情相匹配,总共是十一次。在此之前,宝玉参禅悟道铺平了道路,然后“识别定”等事情摇曳不定。故事的讲述可以用笔墨来形容,剧情的演变可以称之为跌宕起伏。
根据今存80次,“红楼”的“梦”,是在众芳进入大观园后的第一年酿造的。小说里写的,春天是爱,秋天是诗,“红楼”高华的“梦”,闪现的是生命和才华,两者都是活泼美好的生活。到了第二年,元宵节一过,令人陶醉的华丽“梦”就已经沉醉其中,开始被各种噪音所困扰,实际上已经走向了最后的梦想。梦境破灭了,“红楼”也崩塌了。
海棠结社,选自清《红楼梦赋图册》
这十一次,宝黛的情感坎坷不平,循序渐进。上面说小说是在青春的色彩中表演的,爱情的发展真的是春天的天气。乍一看,天气温暖寒冷,天气晴朗,风雨突然来临。最初的波澜是宝玉用“美丽的外表”的孟浪言语引起的“欺负”误解造成的。然而,宝玉“变成大王八”的自我谩骂消解了误解,这似乎是宝黛情感“误解-误解”轮回剧的预演。所以看起来小说有老套,不,自由的感情如果缺乏误解,还需要“苦尽甘来”这个词吗?爱得深,才误会多。这部小说的有趣之处在于误解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各不相同。前一次是《葬花吟》的触发点,是黛玉挂着“离开”的宝玉去怡红院看望消息,却触动了晴雯的霉头,吃了闭门羹。黛玉早就感到自卑,所以她有一句话“一年360天,风霜剑严相逼”。如果没有这篇文章,宝黛的爱情故事就会大大降低光彩。
这一次黛玉的攻击,既有元春赏赐宝玉“和宝姑娘一样”的诱因,也有元春嘱咐下“清虚三天安全”产生的金麒麟的催化。与上次闭门羹的误解不同,对于黛玉来说,这一次涉及到贾府最有实力的贾妃,以及来自道观的宗教事件,她一定要认真探索宝玉的态度。情况严重,所以黛玉反应过度,宝玉反应过度。并且看看小说是怎么写的:
也就是这一刻,宝玉心里想的是:“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有可原谅;难道你不希望我心中只有你!你们不能为我烦恼,反而用这句话来嘲笑我,可见我心中一瞬间白有你,你们心中没有我。”心里这个意思,只是嘴里说不出来。那林黛玉心里想:“你心里自然有我。虽然有金玉相对的说法,你是不是重这邪说,不重我?我经常提到这个金玉,你只管自若无闻,方见得待我重而无心。怎么我只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了,可知你心里总有金玉,见我一提,你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看起来两个人本来是一颗心,但是都生下了枝叶,反变成了两颗心。
那是什么样的文字,说出了情人间相互独特的心理。在小说中,一对怨偶相互“求近之心”的剖白,清楚地表明,在他们两个中,任何一个旨言都会失败,任何“金玉”的理论都会被淘汰,最终他们会不会结婚,这就是生活。两个人的“求近”才是真的,真的比那个“命根”更真实、更硬、更坚不可摧。因为只是误会,说到底,在当事人中是很容易解决的。所以,老婆婆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抱怨,就像禅师的机锋之语,让两个人若有所悟,若有所感。在那之后,故事正朝着解决的方向发展。贾母的话带给两个人的感受凸显了宝黛爱情的特点。按照今天的标准,他们的爱情是早恋,他们在感情上互相拉扯了很久。他们仍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本集集中体现了贾府两次实权派对宝黛钗三人婚姻的观点。第一个是元妃娘娘,一直以来红学研究者都把元春列为“金玉”派代表人物。通过端午节赏下的节令礼物,她的态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次颁奖也成为了宝黛钗三人关系的重要节点。在节日的刺激下,林黛玉亲自讲述了“金玉”“蔓草”二字,指出了贾府内部“金玉”“木石”两派的出现。此后,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天平开始倾斜。
选自清改琦绘《红楼梦图咏》的贾元春
宝玉的节日是从她的祖先那里得到的。贾母自然知道大孙女的意思,但她仍然表达了与元春完全不同的态度。因为宝玉和黛玉大吵大闹,贾母抱怨“不是敌人不聚头”,脂评:“二玉的心事这次大书很难割,但用太君的话来决定,这是道悉通部书的大旨。也就是说,贾母那段“老冤家”“小冤家”的抱怨,其实已经确定了宝黛之间的关系。由此回推,贾母和张道士所说的不适合早婚的“托词”也不一定是托词。也许正因为如此,贾母才迟迟没有挑明宝黛之间的婚姻,这无形中为“金玉”派的胜利提供了操作的空间和可能性。
(节选自李山等待《有声有色说红楼——从87版电视剧到原著》)
原题:电影版《红楼梦》引起争议,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
阅读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