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充电:刚看到盈利,又看到焦虑
十年前,国内主流手机的尺寸还没有超过5.5英尺,较小的机身尺寸也让手机电池停留在3000毫安时代。此外,当时手机系统优化不好,Cpu技术落后,大家都深感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共享充电市场正在爆发。
然而,十年后的今天,随着手机尺寸的不断增加,5500毫安的大电池已经成为标准。手机的升级让客户不再担心电量,反而让手机共享充电跑道陷入焦虑。比如有“共享充电宝第一股”美誉的怪物充电,刚刚发布了一份不漂亮的第二季度成绩单。
怪物充电收入4.63亿元,今年4-6月同比下降55.3%;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为917.8万元,同比下降62.56%。事实上,今年第一季度怪物充电业绩出现了“双降”。对于业绩下滑,怪物充电的解释是由于移动充电设备收入的调整。但真实情况是,在共享充电宝赛道的后半段,怪物充电正在经历转型的痛苦。
行业加速洗牌,口碑一言难尽。
2021年4月,在共享充电宝跑道市场份额第一的怪物充电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二级市场的加持下,怪物充电的发展无疑更加顺利。然而,上市后的怪物充电并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
2020年怪兽充电收入35.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62%。但是,归母净利润却损失了1.25亿元。事实上,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它的表现就不如同期了。当时怪物充电的说法是,由于疫情,线下群体急剧下降,业绩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在上市之初,怪物充电也错过了消费市场上行业第一的宝座。2021年5月,搜电和街电正式合并,改名为竹芒科技,在市场份额和充电宝点数上超越怪物充电,位居行业第一。
当疫情消散时,许多投资者认为怪物充电业绩正在反弹,但现实非常残酷。2023年营收为29.59亿元,仅增长4.24%。幸运的是,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最终扭亏为盈,从2022年的-7.1亿元到8774万元不等。然而,从收入来看,怪物充电触及了天花板。
在2019-2021年,怪物充电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21.03%,而在过去的三年里,这个数字是-6.2%。在正转负的背后,也表明共享充电宝市场的热度已逐步消退。
事实上,自2017年共享充电宝爆发以来,经过七年的发展,共享充电宝市场已经回归理性。经过一轮优胜劣汰,作为龙头企业的怪物充电虽然还有很好的实力,但要走得更远并不容易。毕竟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不大。
根据艾瑞的咨询数据,2023年共享充电宝市场的行业规模仅为126亿元。更糟糕的是,在跑道上游荡多年的怪物充电并没有赢得消费者的心。
很多网友表示,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充电慢、借款难的问题。但是这些小问题客户还是可以接受的,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收费太贵,价格不合理。
比如今年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展示了一张订单图,使用时间11分钟,怪物充电扣8元,堪称充电杀手。加班一分钟后,消费者会抱怨按照一小时收费的定价标准吃起来很丑。
截至8月27日,黑猫投诉平台上有21348条关于怪物充电的投诉,其中投诉最多的问题仍然是收费混乱。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里,过于昂贵的价格使得它在消费市场的声誉急剧下降,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怪物充电商业模式的转变。
由重到轻并不容易
今年8月,有媒体报道称,怪物充电正在大规模销售城市直营业务,并全面转向代理商。运营模式从重到轻,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一方面,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率;另一方面,加快扩张,抢占市场份额。
事实上,怪物充电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加速渠道转型。2023年,其配送模式的点位数从2022年的53%增加到73%。就业绩而言,最大的变化是收入的下降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全面拥抱代理模式后,其收入大幅下降。然而,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怪物充电已经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了Non-GAAP的利润。对于新兴企业来说,保持利润至少比收入增长更重要。毫无疑问,怪物充电的想法是保持利润,而不是保持收入。
之所以采取这种策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怪物在资产重的情况下很难在跑道上充电。比如在直接运营模式下,设备生产、场地选址、营销、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心血和资金。
同时,共享充电宝市场类似于外卖、自行车共享等跑道,要想在初期技压群雄,就必须大肆补贴吸引潜在用户,这也导致怪物充电成本的不断增加。2020-2022年的营销费用分别为21.21亿元、29.51亿元和27.12亿元,分别为75.5%、82.3%和95.5%。
变成代理后,怪物充电只需要负责设备生产和使用的培训,其他都由代理承包,缓解了运营和成本的压力。2023年,其营销成本已降至15.07亿元。然而,刚刚走上轻资产之路的怪物充电却遇到了麻烦。
据新浪科技报道,近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代理商联合起诉怪物充电。原因是代理商在投入数百万元购买设备后,发现怪物充电没有履行承诺,导致设备铺设无人值守,充电设备大规模掉线。而且与签约前承诺的流水收入严重不符。
代理纠纷的出现也表明,怪物充电加速扩张后,代理制度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怪物充电在商业市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分销模式是目前共享充电宝公司运营的最佳选择,但在这种模式下,怪物充电仍然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变成代理后,服务质量和后续运营维护必然无法与直销模式相比。换句话说,怪物充电故意成为店主,把压力转嫁给代理商,这对品牌建设不是一件好事。
一个好的概念不是一个好的生意
2015年10月,“发展共享经济”正式写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利用互联网的东风,很多公司也开始布局共享经济,努力取得巨大的成就。比如我们熟悉的mobike、滴滴出行、途家、人人贷款都是共享经济的产物。
如今,共享的概念已经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但要发展和壮大共享经济并不容易。即使在流行的自行车共享跑道上,很多龙头企业也在苦苦挣扎,共享充电宝行业也是如此。
近日,作为第一批进入共享充电领域的电话技术,被媒体曝光创始人袁冰松与6名相关人员失去联系。虽然袁冰松出来辟谣,但他已经离开了电话技术。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电话技术被广泛供应商和代理商投诉,发展陷入困境。
对于怪物充电来说,呼叫技术无疑是最好的镜子。如果你想在共享充电领域好好走下去,怪物充电只会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手机大电池和小便携式充电宝的出现大大削弱了共享充电宝的应用场景;其次,当跑道大浪淘沙时,剩下的美团、街电、小电都不是省油的灯。
看看共享充电宝的生意。虽然和自行车共享差不多,但是都是租来赚钱的,但是本质上是不一样的。旅行是硬需要,充电是紧急情况。说白了,共享充电宝更像是在山上卖水。一个愿意玩,一个愿意挨,是一次性消费。
如果你想卖“水”,你肯定会把设备放在商场、电影院等客流量大的地方。虽然疫情消退后,餐饮出行恢复如初,怪物充电也迎合了年轻人的喜好,增加了用户粘度,但总的来说,目前共享充电宝市场的想象空间并不大。
因此,怪物充电已经将电力销售业务延伸到了其他方向。比如从去年开始,怪物充电开始进入光伏跑道,分布式光伏业务通过自建和建设销售发展,B端市场布局。
但众所周知,虽然国内光伏行业潜力无限,但很多玩家导致生产过剩。这意味着未来光伏行业的内卷必然会加剧,怪物充电的光伏业务能否成为第二曲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怪物充电的另一个关键发展方向是出海。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消费水平的提高,跨境旅游越来越受欢迎,这也为国外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事实上,充电宝品牌,如绿联、罗马仕、安克创新等,早已转向国外市场寻求生机。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8年,怪物充电的竞争对手街电就开始进入韩国、中东、北美等国外市场。然而,直到今年,怪物充电才正式开始海外投资项目。从时间上来说,已经落后了一步,出海之路依然晦暗。
结语
当共享充电宝出现时,许多人对这项业务并不乐观。然而,多年来,虽然共享充电宝市场一直存在争议,但盈利的怪物充电至少证明了共享充电宝市场仍然具有顽强的活力。
然而,进入强者更强的赛道后半段,虽然怪物充电想用轻资产换取更长期的发展空间,但如何让代理商和用户满意,才是其转型的首要解决方案。三方关系是否和谐,才是其充电业务的真正考验。
本文来源于“潮起网于见栏”,编辑:虞尔湖,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