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海外“掘金”

08-14 21:04

2023年是汽车出海的一大转折点。


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马奇诺的最后一道防线,东英经济,彻底沦陷。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值首次被全车超越。与此同时,随着“全车出海”的蓬勃发展,“产业链出海”成为行业热门话题,中国零部件在国外大放异彩,逐步重塑全球产业链。



零部件供应商的实力决定了整车性能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采购从国际转移到中国,国内零部件迎来了快速发展。直到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在中国具有市场优势的零部件龙头走向世界,逐步探索和发展海外工厂。


多年来,中国零部件制造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发挥了低成本目标的作用。产业链完善的欧美日国家对中国零部件供应的便宜价格感兴趣。


当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自有品牌崛起,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零部件制造商也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和质量,市场容量更大,发展速度更快。



汽车零部件出海,具有双重意义。


一方面,开拓新的国外市场,有利于零部件企业拓展业务增量,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第二价值曲线;另一方面,更好地配合国内汽车公司出海,利用全球产业链优势,降低成本,贴近客户需求,提高采购可靠性。


01 出去寻找“第二曲线”


零件出海,是一片蓝色的海洋。


据普华有策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值持续增长,2022年出口值达到811亿美元,同比增长7.3%,2023年实现876亿美元,同比增长9%。


早些年,以福耀玻璃和敏实集团为代表的零部件巨头,为国内阵营树立了进军海外的旗帜。


如今,在零部件制造商的主要细分轨道上,中国公司领先,国内基础扎实,海外和国际化由浅入深,承担了许多海外业务和核心支持。



数据显示,关键部件和附件是目前零部件出口的主要力量。从地区来看,美国仍然是中国最大的零部件出口国,而亚洲和欧洲是目前最重要的出口市场。


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海外建厂,另一种是跨国并购。与后者相比,海外建厂投资时间长,但投资流程和运营风险更可控,灵活性更高。


许多行业专家告诉我们,泰国是近年来最有潜力的出海目的地之一。泰国是东盟最大的汽车制造国,不仅拥有完善的汽车制造链,而且拥有领先的供应商。


据科研机构统计,泰国目前有近700家一级汽车供应商可以直接供应零部件,汽车行业目前零部件采购率高达98%。泰国汽车产业基础深厚,投资政策友好。它不仅对中国汽车产业链进入东南亚尤为重要,而且对零部件寻找海外商机具有特殊意义。



目前,东南亚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原材料和加工六个关键价值池;能源生产;电池生产、组装和回收;汽车制造、零售和售后市场;充电基础设施;以及充电管理软件。


以电池为例。近年来,泰国吸引了许多电池制造商。除了上面提到的蜂窝技术,宁德时代、亿威锂能、国轩高新、新旺达都有在泰国布局的意向。


墨西哥是另一个潜力巨大的海外国家。根据墨西哥官方数据,中国是该国汽车零部件进口的第二大国家,仅次于美国。


但是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从2017年到2023年,中国对墨西哥的出口总额增长了一倍多,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值也从之前的14.5亿美元增长到了37.7亿美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出海墨西哥,瞄准了轻量化、热管理等零部件需求缺口较大的赛道。业内人士预测,2024-2025年,国内零部件将迎来墨西哥新产能的集中投放。



02 “系统”内外,不同的环城河


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出海,早期的路径,就是跟随汽车制造商的步伐,为中国汽车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这些企业大多是汽车公司的零部件分支机构,外部供应较少。这主要得益于汽车公司出海的拉动作用,以及零部件出海的扩散效应。


就拿长城汽车来说,这家公司是第一批进入泰国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泰国的街道上可见一斑。


精密汽车是长城的全资子公司,其核心业务包括底盘、压铸和设备。早在2020年,精诚工程汽车零部件(泰国)有限公司在长城与通用汽车签订生产基地收购协议后,就获得了泰国的营业执照,成为长城首批导入泰国的零部件企业。


今年年初,泰国蜂巢能源工厂也正式投入生产,主要生产配备L600短刀电池的LCTP电池组,以满足泰国市场对A级车辆的主流电池需求。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是长城汽车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前身是新城汽车发展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进入泰国后,诺博也于2022年进入泰国市场,为长城汽车提供仪表盘、车内等零部件。


诚然,“系统之外”的供应商,也有很多出海的机会,而且有自己的环城河。


均胜电子全球化布局较早。在过去的十年里,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相对完善的R&D-生产-销售-资金闭环优势。和福耀玻璃一样,它是汽车零部件公司“走出去”的典型代表。


目前均胜电子主要有两大业务:汽车电子和汽车安全。核心研究所和生产工厂设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目前,该企业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接近80%。


均胜安全全球副总裁单津晖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中国自主汽车公司渴望开拓海外业务,但大多数制造商可能缺乏海外经验,这是均胜电子的优势。


“在此之前,汽车制造商会把一些业务交给自己系统的供应商,但是如果我们想出去设立工厂,我们必须更加依赖我们,因为我们有海外布局的优势。”很久以前,双赢电子预测汽车出海的大趋势,东南亚市场管理的职责从日本提前转变为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已经率先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R&D”的过程,这主要有两个意义。


一是地方制造业开拓新的外国市场,拓展业务增量,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第二价值曲线;另一种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权重逐渐增加,中国地区已经成为国际公司的R&D先锋,并逐渐反向出口,影响更多的外国市场。


柯马亚太区首席技术官索雷告诉《汽车公社》/《C维度》,在海外市场,中国制造业不仅交付生产线本身,还交付海外服务。“在目前的环境下,许多企业甚至可能无法获得签证。这是一个障碍,直接关系到高质量的海外服务的交付。”


另外,中国汽车产业链出海,挑战不少,而且执行起来比较复杂,不能一蹴而就。


“就像日本公司第一次在中国设厂一样,我们出海了。虽然行业内人气很高,但为了避免退出风险和专利问题,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成本来培养或孵化国外市场对中国公司的认可。”


当然,在技术方面,中国供应商仍然存在许多约束,国内整体自动化产业链并不像欧美或日本那样完整。


“例如,我们的许多生产线仍然依赖欧洲的基本商业部件。也许气动部件需要费斯托和FMC,控制器需要三菱和西门子。另一方面,不管国内的制造和研发有多好,你是否比海外品牌的企业更便宜?”


回答,显然是不同的。


并非欧洲供应商没有机会进行价格战,而是欧洲供应商不会仅仅卷入价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次元”,作者:菠萝蜜,编辑:王越,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