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做餐饮年收入千万,却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
1991年杜伟强的名字虽然港台风,却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与其他魔都青年不同,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他们既没有继承叔叔们精致的着装,也没有年轻人的时尚风格,而是凌乱的发型和朴素的着装。
租金和自豪感是许多一线城市的青年自然资源,杜伟强只是把自己卷出天空。他毕业后在日语专业旅游,参加展览,甚至去麦当劳餐厅工作两年。当他发现餐饮装修项目的收入非常可观时,他也可以从零开始去工地学习,然后成为高端餐厅的工程老板。
在麦当劳工作期间,杜伟强发现超大连锁餐饮企业在人员、商品、原材料、制度等方面足够标准化。从那以后,开店做品牌种子正式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经过几年的餐饮装修工程,杜伟强几乎学会了一家餐厅的各个环节,比如产品研发、门店运营、广告推广等。他认为他开店的机会已经成熟。
2022年,在疫情的最后阶段,杜伟强决定开店。通过对市场和品类的研究和评估,他判断餐饮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卷土重来的时代即将开始。这个时候,如果你想一个人创造一个新的品牌,失败的概率会很高,除非你家里有矿或者有多样化的资源。
他说:“只有借助一个好的品牌平台,才能先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然后再考虑赚多少钱。
经过严格的分析和充分的调查,他决定加入一家以卖豆浆和油条为起点的老餐馆。
图|餐观局制作
01、魔都青年正在奋斗
2013年,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生杜伟强没有像许多魔都青年那样选择一份轻松的工作。相反,他进入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旅游行业,从努力建设现场开始。
“当时我公司很多主要是旅游展览。下班后,外国人会让我带他们去品尝各种中国特产。通过和他们聊天,我对什么是商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杜伟强回忆道。“包括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高管,大家都服务过,即使聊了几分钟,也受益匪浅。”
那时候,每天与外国人打交道,不仅提高了他的视野和认知,而且开始有了基本的商业逻辑。
几年后,肯干、能吃苦是用户和同事给他的标签。得到的也是大家认可和日益丰富的资源。
折腾是90后最大的特点。杜伟强认为,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队创业,有行业经验和网络资源,是年轻人应该做的工作。
2016年上下,利用上海展览展出的独特资源,他和几个小伙伴成为了一家专注于展览的企业。凭借外语专业的优势和之前积累的资源,创业项目虽然有所提升,但依然不冷不热,甚至被现实无情打败。
用杜伟强的话来说,折腾了几年,没有饿死,也没有赚到什么钱。
“我年轻的时候,有些想法太简单了。我以为如果我有经验、资源和基本的商业意识,我就能赢得创业。我觉得我是来改变一个行业的。”他说:“会展行业没有技术壁垒。我能做到,你也能做到。最后,我们将争取规模和人脉。在这种竞争下,小企业只能喝点汤。”
杜伟强在看透了自己真正的实力和行业之后,决定逐步退出,他可以接受做一个平庸的人,但是他不希望自己的青春无所事事。
生活照杜伟强|被访者供图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萌生了对餐饮业的想法。
“有一次,我和一些外国顾客谈完工作后,他们真的很想品尝上海的美食。我带他们去了外滩附近的一个地方美食。吃了几口,发现味道和以前不一样了。直到我问服务员,我才知道我最近刚换了厨师。新老厨师对这道菜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味道做了一些微调。”
在此之前,杜伟强认为一家餐馆的味道应该是一致的,就像肯德基肯德基一样,无论在哪个城市,味道都是一样的。
正是这一集,让他意识到,如果餐饮能够坚持好口味,而且口味坚持不懈的稳定与统一,那一定是一些生意!
02、开店计划萌生
天真无邪的杜伟强!
当餐饮的想法逐渐在杜伟强心中萌生时,他开始关注和考察。发现相当一部分中餐品牌,仅仅做中餐标准化就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要想形成品牌,就必须在菜品标准化的基础上开很多店,但真正能在市场上生存并经营得很好的品牌,尤其是中餐品牌,真的屈指可数。
杜伟强决定到麦当劳餐厅工作,以便了解餐饮标准化问题。结果是两年多了。
“在麦当劳工作了两年多,学不完标准化的东西,很难真正学会。”他客观地评价道:“一开始我以为肯德基只是规范产品和口味。后来发现员工操作、动线、操作等专业标准化程度极高。甚至员工洗手都有流程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在不断优化升级,必须不断培训,根本学不完。”
虽然在麦当劳工作期间,杜伟强开拓了对餐饮标准的新世界认知,对后续的餐饮选择有很大帮助,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餐饮标准化难度大,更难将中式餐饮统一规范为西式快餐。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涉足了餐饮装修项目。
疫情前,一位年轻人找到杜伟强说,几个外国朋友想在上海繁华的地方开一家高端餐厅,找一个懂餐饮工程的人帮忙装修,价格非常可观。
当时杜伟强从来没有做过工程项目,但凭借两年多的餐饮工作经验和当时会展业积累的一些装修资源,他勇敢地接手了这份工作。
“当时我觉得我确实对餐饮有所了解,在展会上也有过装修的经验。有几个可靠的伙伴帮助我。我不敢做什么?”他认真地向餐厅介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设计的风格和装修质量得到了外国人的认可。”
在采访中,杜伟强|餐观局制作
由于无心插柳柳成荫,杜伟强在一群想开餐厅的外国人中享有盛誉。高端餐厅项目连续接了五六个。就在他认为自己可以在餐饮工程领域扎根并深耕的时候,三年的黑天鹅事件爆发了。
停滞不前,让杜伟强有些措手不及。
随着黑天鹅事件的反复发生,他预测未来开高端餐厅会比较困难,装修工程自然没有前途。杜伟强把目光投向了只需要餐饮,想做自己的品牌。
通过行业调查和市场调查,杜伟强发现,即使黑天鹅事件没有发生,餐饮业的竞争也已经非常激烈,供应早已大于需求。一旦发生催化剂事件,就会进入一个疯狂的内卷时代。如果你想创业成为一个新品牌,除非你家里有矿或者有强大的资源,否则你一定会成为炮灰。
就像杜伟强判断的那样,黑天鹅事件发生后,2023年全国有354万家餐厅关闭,而298万家新店关闭,相当于一家以上的餐厅关闭。2024年上半年,全国有100多万家餐厅关闭。
看到现实的杜伟强决定,做餐饮最可靠的方式就是依靠好的品牌平台,共同抵御风险。
经过对众多开放品牌的仔细研究和评价,他发现目前市场上有三种加盟现象。割韭菜的品牌很多,强势品牌的普通人加盟门槛太高。势能中的品牌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很难预测未来的前景。
图|来源网络
当时,杜伟强退缩了:“自己做品牌很难,成功的概率很低。加入的时候找不到好的品牌。我已经决定放弃做餐饮了!”
03、餐饮业年收入千万
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2022年,卖豆浆油条和卤肉饭的永和大王开放加盟,这一消息让他眼前一亮。
作为一个正宗的上海人,杜伟强从小就经常在家门口的永和王喝豆浆。他上学不及时,经常一手拿着油条,一手拿着豆浆追公交车。下班后,我经常把红烧肉饭当成员工餐。因此,他对这个品牌既有感情又有兴趣。
杜伟强开始在网上搜索信息。经过多次了解和与品牌方的充分沟通,在黑天鹅事件结束时,杜伟强果断决定逆势加入永和王。上海七宝万创,面积29平方米,投资40万元。他的第一家纯外卖永和大王餐厅就是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开业的。经过两个月的尝试,杜伟强发现一家小外卖店的平均日营业额可以超过1万元,平均月收入20-30万元。整体投资回报率非常符合经济规律。
永和大王七宝万创店是杜伟强的第一家加盟店。|被访者供图
为什么要坚决选择和永和国王合作?杜伟强告诉美食观察局,这个品牌是在上海发家的。在过去的30年里,当地人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检验,品牌绝对没有问题。在对品牌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永和国王的产品、设备、操作等标准化程度也很高,投资也在承受范围之内。
“目前,一些餐饮品牌在加入后最早可以在几个月甚至一个月内返还资金。这看起来很赚钱,但风险会很大。如果餐饮回报率这么高,大家都会变成巴菲特。”杜伟强认为,“任何商业投资都取决于它是否可以长期持续。哪个品牌说三个月就能还,我不会投,不符合我的价值观。”
同年12月,杜伟强又给了永和国王一家73平米的标准店,平均月收入40-50万元。通过不断观察标准和外卖店,他发现永和国王品牌在过去30年里没有被市场淘汰的根本原因是脚踏实地,不断进化。
永和大王融创浦兴店|餐观局制作
“有些品牌一年给几百甚至几千家店,永和王29年只开了500家店。这种脚踏实地的特点是一个品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杜伟强说,这些年来,永和王并没有被上海人挑剔的味蕾淘汰。关键在于不断进化,从口味校正到产品创新迭代,再到店铺升级。餐饮应该一步一步来。
“我很少管理店里的事情。我会在月底对账,偶尔处理一些企业业务或者客户关系。大部分时间不用绑在店里,所有的品牌都会托管运营。”他说。
经过两年的经营经验,杜伟强于2024年5月再次向上海浦江生活广场商店和城南路商店提供了永和大王,总投资超过200万元,平均面积100平方米。
永和大王上海浦江生活广场店及城南路店|被访者供图
他向餐饮局介绍,最近半年,很多餐饮人抱怨消费降级,业务下滑。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或需求的变化是事实,但连锁餐饮品牌业绩屡创新高也是事实。“我们新开的两家店月均收入可以达到50万到60万,净利润在4万元左右。差不多两年就能回到原来的样子,没有大家说的那么难。”
“永和王全托管模式非常符合当今的餐饮环境。有经验的店铺经理负责派遣。设备、材料和标准化都是公司统一经营的。外卖平台的所有营销品牌都负责设计。我们自己决定是否合作。”杜伟强告诉餐厅局,“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你自己做一个品牌或餐厅,你必须从厨房走到大厅。即使你一年四季都被困在店里,有多少人赚钱?”
对于未来的规划,杜伟强感慨地说,我们正处于复杂的经济环境阶段,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持续稳定的业务符合商业逻辑。我认为花时间和精力筛选一个适合投资的项目,无疑会事半功倍。无论我们是否做餐饮,我们都不能盲目相信高回报的项目。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未来三年成为永和王最好的加盟商,给更多优质的店铺,挽起袖子,和品牌主一起努力。
杜伟强加盟的商店|餐观局制作
下午两点,面试结束时,永和大王浦江餐厅的客座率仍然超过80%。外卖小哥走过去取餐,店员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只要需求还在,我相信穿越周期的长期主义可以从品牌纠纷的内卷中脱颖而出。”杜伟强在餐厅门口总结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