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谁还在乎审美?

08-13 18:46

严肃内容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窄


Fast Reading



影视业奇怪的现状:设备越来越好,清晰度越来越高,但是质感、美感和深度并没有同等提高。


在经济指标以外的追求审美的同时,白一邈觉得市场应该总是有一些分叉,给认真创作的人留下一些空间。


短片对于长片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当前推流机制下,严肃内容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窄。


作者陈丹


封面来源电影《米开朗基罗》的剧照


电视剧《三体》后期压力最大的时候,总制片人白一邈回忆起一个隐藏在电脑深处的文件夹——它被称为“芒种”。


芒种,每年夏天的第三个节气,温度高,湿度大,阳光充足,最适合谷物播种入土。其中,白色的“种子”是一个“天龙八部众”的故事,符合他的理想和审美。


这个故事在 2000 2008年萌芽。当时刚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白一参加了电视剧《天龙八部》(张纪中版)的剧本改编。受此启发,他想自己制作一部群像剧。这个想法在他脑海中旋转了很久,有时是一个没有头没有尾的对手戏,有时是阅读和生成的灵感。他记录了这些“凌乱的脑洞”。


但是真的要做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一位编剧到拥有自己的公司、名气和行业中的一席之地,这种摸爬滚打的感觉 20 多年注定是不可能放松的。2014年,他参与了《天龙八部》、《雪山飞狐》等多部作品, 多年前后,制片人转型,赶上了网剧的风口浪尖,制作了《暗黑者》、《老九门》、《沙海》、《御赐之作》、《三体》等多部爆款。2016 2008年,他创办了自己的影视制作公司灵河文化。


白一骢 被访者供图


为了让公司生存下去,他必须做资本认同、市场喜爱的项目。对于自己喜不喜欢,没那么重要。


更有甚者,近年来,影视业似乎被流量绑架。


内容创新,拍摄手法复杂,思维深刻,这些性价比都太低,不如爽剧直接来。


同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影视行业奇怪的现状:设备越来越好,清晰度越来越高,但质感、美感、深度并没有同等提升。


这种情况使白一邈感到沮丧。


当编剧和导演的时候,他就是演剑刺风车的堂。 · 吉聿德的那个人。他会和制片人、制片人争论:为什么不能多给我一点时间?我想加更多的灯,保留更多的镜头。


在转型制作之后,他逐渐意识到其中的无奈。


制作人需要流量,否则谁来支付资金?平台需要流量,不然谁亏了这么多钱?观众面前摆满了快餐作品。选择薯条还是炸鸡有什么区别?


永远要活下去。


白学会了妥协,甚至比很多人更知道如何聪明地妥协。他知道什么是不可或缺的重点,什么是可以为了性价比而放弃的物品;市场欢迎的是什么,公司必须尽快覆盖的是什么。


然而,他不太喜欢制作的大多数物品。他喜欢的是播得不好的剧,比如《大明王朝》,刚开播的时候收视率惨淡。 时隔多年,1566才成为豆瓣评分。 9.8 的神剧。


当流量是衡量成败的标准,是充满诚意的严肃文艺创作时,怎么能打败一开始就冲着流量的爽剧呢?过去,白花一半的精力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可以得到一半让他开心的事情。现在,这个比例已经成为 9 比 1。


但创作者真的应该把性价比放在第一位吗?


白一邈认为,市场应该总是有一些差距,给认真创作的人留下一些追求经济指标之外审美的空间。现在他有资源,有实力,有闲心做一件“任性”的事情。他拿起搁置多年的文件夹,过了一段时间 8 2008年再次成为落款编剧,两个多月就完成了时代热血传奇剧《天行健》的剧本写作,“过程十分愉快”。


天行健海报


三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主角,在历史浪潮中走向了自己的不幸命运——小众主题、不幸背景、原创。 IP,而且没有当红明星,这不是一个可以获得流量的项目。


白和他的团队干脆决定在拍摄阶段继续任性:做一部“稍微探索一下的剧”,而不是把商业需求放在第一位。剧中保留了很多古代台词,演员的原声率达到了 95%。最终上线的片头有七八版,这些片头由七八版组成。 10% 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和 90% 剧组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内容。


爽文式的翻转结局并未发生。没想到,这部剧获得了口碑,却没能赢得市场。


自播出以来,《天行健》的豆瓣评分已经从 8.0 上升至 8.4。但是这部剧的人气却一直不高,就像市场上其它非头部爆款一样,默默的上线和完成,无法争夺观众太多的关注。


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白一邈接触了很多前辈。他们永远不会允许不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作品。一般创作者也会拒绝快餐作品。“但是现在大家都变得赤裸裸的,卖得好就做什么,责任感弱多了。保持生存并不容易。”白告诉雪豹金融社。


他计划将来每年写一两部剧。第一,行业不景气。自己写剧本可以节省一些成本。第二,创作是他为数不多的幸福来源之一。


但是像《天行健》这样任性的创作机会,下次恐怕很难再有了。它也使它显得特别珍贵。


下面是雪豹财经与白一邈的对话记录(节选,经编辑):


卖得好就是好内容吗?


雪豹财经社:天行健豆瓣评分 8.4,但是很多人都很遗憾它不会出圈。这是否符合您的预期?


白一骢:我们的期望会更高,但是有很多无奈。《天行健》播出时间表不理想,上线比较仓促,原因各种乱七八糟。但这不就是戏剧的全部吗?我习惯了这么多年。一些我们努力工作,感觉很好的剧,播出效果一般。


雪豹财经社:“天行健”之所以不如预期,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强还是主题太小?


白一骢:业内人士常说要同情观众,但其实背后有一个选择:给观众看他们愿意看的东西,或者相反。我理解大多数观众,包括我自己,忙了一天,不想看需要太多思考的东西,甚至很多人追剧的时候都是背景音。


当你取悦观众,给他们看很酷的东西,让压抑了一天的心情释放出来的时候,观众会觉得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果你给他们看一些看起来很累,需要思考的东西,观众可能不会觉得不好,但他们可能不愿意打开。


雪豹财经社:所以以内容为主的是一句励志鸡汤吗?如果内容做得足够好,还不足以打破圈子?


白一骢:首先,我们必须对什么是好的内容有一个认识。卖得好的内容是好的内容吗?纸媒时代,严肃文学期刊卖不出《读者》《知音》《故事会》。


影视剧是大众娱乐产品,判断优劣最有效的标准是传播效率。


有些媒体朋友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做了一个深入的调查,但是很少有人看。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责任感和责任感的支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东西可能会消失。在当今时代,所谓的严肃文学和严肃的艺术创作已经基本消失,每个人都知道它们不受欢迎。


我最喜欢的很多文学都去世了,比如金庸和尤凤伟。虽然他们告别了这些先生,但我认为他们应该很高兴离开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存在是合理的。当时代变了,媒体越来越丰富。我们不能怪市场,只能怪自己在这个行业得不到好的生存。


所以,我很珍惜《天行健》的尝试。《三体》是公司的里程碑。在我心目中,《天行健》的地位不亚于《三体》。


剧照《天行健》


雪豹财经社:工作 20 多年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个人兴趣吗?


白一骢:事实上,我不太喜欢我做的大多数物品。很多时候,公司需要这个项目,我的喜好也不重要。我喜欢的是播得不好的剧,在任何地区都不是流行的爆款。工作和爱好是两回事,必须分开,否则公司早就破产了。


今年,我们更准确地拆分了内容创作,希望尽可能多地覆盖跑道。有些制片人会致力于女性化内容,这是市场需求,但在我的盲点。


雪豹财经社:万人空巷的作品会越来越少,似乎成了业界的共识,原因是什么?是观众的改变还是媒体的改变?


白一骢:媒体变了。以前只有几个电视台,有一万人的作品很正常。但是现在有这么多不同形式的媒体,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内容,一部作品很难吸引大规模观众的注意力。


雪豹金融社:这对影视公司来说是个不好的信号吗?


白一骢:其实我们希望市场能更细分,喜欢看某一类剧的群体能更聚集。面对某一类粘性高的客户,虽然创作难度会更大,但通过率会大大提高。我们希望垂直类别的东西更多,我们可以更专注于创作。


除流量和金钱外,还需要审美。


雪豹财经社:平台和制作公司似乎越来越重视 ROI 现在。对于创意产业来说,这是好事吗?


白一骢:归根结底,影视是一个非常需要资金的行业。谁来给钱?如果是市场提供的,那就走市场化的道路。如果平台付费,他们当然看重流量,否则谁会损失这么多钱?


每一个时代都有困难,过去是收视率,现在是平台热度,我相信未来还会有一个数据来控制一切。


雪豹金融社:有制片人提到,资金短缺会导致创作中的保守主义倾向。创新项目的市场空间会不会越来越小?


白一骢:至少这些年来,每个人都非常谨慎。


现在设备越来越好,清晰度越来越高,但是内容深度有限。观众没有那么多选择,只能看一些快餐作品,无非是薯条好吃还是炸鸡好吃。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我理解平台。不赚钱是个大问题。


现在各行各业都把所谓的性价比放在第一位。但是谷贱伤农,创作者真的能把性价比放在第一位吗?


当然,经济有周期,创作趋势有起有落。如今,娱乐行业的困境可能是正常周期的变化。我们无法抗拒时代,只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好好生活。


雪豹金融社:文化产品快速消化,是国内外都有的趋势吗?


白一骢:这种情况一直存在,但互联网放大了。所有的内容甚至整个世界都装在一部小手机里,大数据会不断猜测客户想看什么。


过去电视台和杂志都有编辑,他们会选择内容推荐给观众和读者,这也是培养观众的过程。但是今天没有这样的选择者,选择者变成了 KOL、博主,而这些人都是以流量为导向的,原来的筛选机制已经被破坏了。现在拉流完全顺从人性,单个用户的信息流会被大数据洗成很俗的东西。


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存在是合理的。但我特别希望未来的内容市场能有一些分歧,给认真创作的人留下一些空间,而不是一锅炖菜,让观众自己挑食。结果留下了复杂而深刻的内容,观众只挑走了简单的东西。


雪豹金融社:长视频是否越来越难做?


白一骢:本来我觉得还不错,但是现在有些担心,因为长视频开始短剧化。


一个行业好不好,经济效益当然很重要,但还有一个基本指标——审美。影视行业或多或少需要一点审美。如果每个人都按照经济指标去做商品,那就没意思了。


就拍摄手法而言,光靠画面和场景调度的变化,就能给观众传达感受和思考,而不是台词和动作,这是影视剧非常吸引人的地方。然而,在短剧中,这种语言基本上被切断和抹杀。因为拍摄手法的创新非常费力和疲惫,没有性价比,不如直接看酷剧。


有时候我会很羡慕看一些国外的影视作品,为什么别人还能做这种事,而我们却不做。


我们和国外影视行业的区别不在于画质和设备,而在于深度。没有拍摄技巧,没有好的创作方法,只有一堆好的设备在那里拍摄,却发现用手机拍摄没有区别,这是一件可怕又可悲的事情。


雪豹财经社:这会不会是一个短暂的退步,就像彩色电影一开始代替黑白电影,有声电影代替无声电影一样,拍摄手法也有所退步?


白一骢:彩色电影取代黑白和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无论如何都属于技术进步。但是现在短剧拍摄模式不会有技术发展,最多只能算是拉流模式的进步。短视频对长视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作为编剧不是光明的道路


雪豹财经社:你说过,从编剧到制片人的转变,是因为编剧的话语权太弱,对项目的控制力不强。现在的情况变了吗?


白一骢:会更好,但并没有真正好转。这个行业经常说要尊重编剧,但是直到今天都没有做到。作为一名编剧,我受到尊重,因为我也是一名制片人。如果我把它放在其他船员身上,我可能没有发言权。


这很正常,编剧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


作家的工作在前端,他把剧本拿出来,剧组的工作就会完成,所以剧本往往会根据实际拍摄情况进行一些调整。


从编剧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意见都是挑毛病,冲突也是人之常情。有些编剧会抱怨我的剧本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剧本没有实用性,拍不出来。


我分享经验的时候经常说,编剧的目的是写一个可以拍摄的游戏。 70 比起一场比赛,分戏 90 分数但不能拍摄的戏剧。假如拍不出来,剧本再好也不过关。我们公司必须让编剧了解制作,知道如何拍摄戏剧。


比如最好的告别剧肯定会发生在火车站,但是如果真的这样设计,成本会很高。船员必须包括平台和火车,火车必须来来去去几次,许多团体表演。制作人甚至不能把这本书交给导演。如果导演想拍,那就惨了。没有预算,没有周期,导演拍得很开心。谁来承担这个代价?对于制作人来说,完成是第一位的。


许多时候,编剧和制片人之间的矛盾就在这些微小的地方,如果沟通机制不好,双方极有可能不欢而散。


雪豹财经社:你在做制片人的时候怎么和编剧沟通?


白一骢:我做制作的一个好处就是前期可以做出选择:哪些东西太贵,需要砍掉,哪些东西直接关系到质量和核心,即使花很多钱也要拍出来。做项目是一个相互妥协的过程。如果你保留这个,你必须删除那个,这样你就可以匹配资金和内容。


我们公司的编剧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在剧本阶段收紧成本,有主场景的概念,会提高主场景的利用率。如果整部剧只有两三个场景,我一般会建议去其他场景,因为性价比太低。


雪豹金融社:在国内影视行业,谁是一部好作品诞生的关键先生?导演、编剧还是制片人?编剧中心制是最好的答案吗?


白一骢:这部电影是导演,但我认为这部电视剧是制片人和编剧。


一部电影大概 90 每分钟,都有很多导演的个人表达。但是在几十集的剧集项目中,导演更多的是执行者的身份——拍摄剧本。


所谓的制作人中心制可以把制作人理解为项目经理,这几年行业都尝试过。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制作人非常依赖导演的能力,最终变回了导演中心制。


在这种模式下,编剧的地位不会高于导演,很多导演会在现场随意改变物品。只有电影。 90 几分钟来,创作者对剧情在拍摄过程中的持续性了如指掌,但是电视剧有几十集,第一集的内容可能连不上第八集。这种情况很常见,已经成为一个流程问题。


为了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我们希望在开机前制定一套流程和标准,并在拍摄时严格遵守。


雪豹财经社:你对年轻编剧有什么建议?


白一骢:作家这一行太苦了。


其实我不相信有多少人喜欢编剧这个行业。他们可能喜欢写作和文学,写小说的成就感和经济收入肯定会超过写剧本。即使是一个不知名的小作者,只要一直写,至少可以收一点签约费或者月票,写一个小豆腐块也可以得到一点报酬,一个月赚一点。 3000 这个块仍然是可能的。


但是剧本并非如此。虽然一个剧本的价格可能在 100 万至 300 万之间,但基本上掌握在编剧手中。新编剧不能用低薪换工作机会,一个小编剧基本不能保证月入。 3000 元。


而观众看的是一部电影,是三次创作的结果(剧本、拍摄、剪辑),编剧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编剧的工作更像是画设计图,会有很多人过来提建议。


作为编剧不是一条光明的道路,而是一个泥潭。相信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会知道选择哪条路。


如果写网文火了,转型做编剧会更好,但是对于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人来说,进入这个行业太难了。刚毕业的时候,我可以吃饱饭。三十多岁的时候,这种状态是无法持续的。无论如何,生活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总是需要找到一条出路。


雪豹财经社: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专注于创作还是转型制片人?


白一骢:假如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也许不会进入这个行业。我会选择不同的东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