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善、向美:中国电影创作者关注现实题材。

08-10 11:02


八月四日,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得主与大众评审合影。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近日,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闭幕式告一段落。聚焦现实题材的电影,如《第二十条》、《人生大事》、《年会不能停》等,获得了不同的奖项,《八角笼》和《孤注一掷》也获得了不同奖项的提名。近年来,表达向上、向善、向美的基本方向和风格的现实题材电影成为中国电影的一大特色。


在这些现实题材的电影中,《第二十条》讲述了检察官和普通人共同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故事。《年会不能停》以戏剧性的方式讲述了职场故事;《人生大事》温暖地讲述了普通人的成长;《八角笼》塑造了一群不屈命运、敢于追求梦想的青少年形象;《孤注一掷》聚焦真实跨境诈骗案例。影片艺术地表达了对现实的关怀,引起了众多观众的共鸣。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现实题材电影的艺术水平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表达风格向上,道德向善,社会向前,艺术向美,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创作的趋势。


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强势复苏,大量兼具商业性、人民性和艺术性的电影上映。最初以总票房549.15亿元结束。票房前20名中,有11部真正的电影,其类型集中在悬疑、犯罪和喜剧上。


导演黄建新认为,现实主义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它与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密切相关,可以在广阔的范围内与观众建立密切的关系。观众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会带入现有的认知,投入更多的情绪。


“人生除死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句经典台词来源于2022年上映的电影《人生大事》。电影上映后,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一场关于“生与死”的讨论。很多网友感叹“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珍惜身边的人”。这部电影在最初的票房排行榜上获得了第四名,在最近的百花奖颁奖典礼上再次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观众看到的不是陌生的故事,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故事。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刚说。


中国电影协会第十届副主席尹力也认为,中国电影一直非常关注现实题材。从《庐山爱情》《山脚下的花环》《红高粱》,到《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美好的日子》...开启历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电影,其中有时代。


当然,一部基于现实的作品能否在电影市场上取得好成绩,取决于电影是否具备讲好故事、感染观众的艺术魅力,这对电影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023年上映的《三大队》讲述了刑侦三大队在申请奸杀案时意外死亡,被判入狱的故事。出狱后,几个人以普通人的身份四处追捕凶手,最后只剩下一个人坚持实现目标。


编剧张冀提到,虽然想象力和虚构能力是创作者的基本能力之一,但这一切都是基于实地调查。在创作《三大队》时,他发现直接的动作、语言和他们与家人的关系是每个警察生活中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时刻虚心向人们学习,深入接触和研究我们的创作主体”。


对此,中国宣传部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认为,中国电影要抓住时代精神的主流,从时代的变迁、中国的进步、人民的呼吸中汲取灵感,提炼主题,提炼主题,通过深入调查和细致观察,探索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矛盾冲突和人性光辉。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年轻观众对电影文艺创作水平和电影主题多样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好主题蓬勃发展,中国影视人应该不断开阔视野,静下心来,多观察,多思考。”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说。新华社记者张海磊、李倩薇、唐文豪


【责任编辑:杨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