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屯堡保留了六百年前的大明生活,打破了古城千篇一律的困境。

07-26 10:26

七月二十三日,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居民在安顺天龙屯堡为游客倒茶。 报纸记者 王珏玮 图


虽然江南和西南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经纬,但是可以在贵州省安顺市找到两者的联系。


600年前,“北填南”的巨大迁移,让江苏、安徽、江西等地数十万军民踏上了守边之旅,留在了黔中地面,成为了“屯堡人”,与世界居民一起孕育了“活化石”般的屯堡文化。


直到现在,屯堡人从语言、服装到建筑、戏剧,依然坚守着600年前的文化因素,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的研究推广项目也成为贵州四大文化项目之一。


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贵州省委宣传部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以“今年夏天,一起来贵州”为主题的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安顺天龙屯堡,体验屯堡文化,探索大明遗风。


走进天龙屯堡,看到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戏剧、无忧无虑的村民,以及不经意间流露出明朝遗风的痕迹后,这里可以轻松拾起一段非常宝贵的文化沉浸体验。


黔中屯堡“见”江南


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实施“调北填南”战略,将江淮地区数十万军士调到黔中腹地,屯田守边,成为屯堡人。


安顺的一座屯堡建筑显然含有军事色彩,突出了屯堡的特色。 视觉中国 图


所谓屯堡,就是屯军居住的地方。明宣德八年,经过几十年的经营,贵州有700多个屯堡,分布在周边几千平方公里的地区,人口几十万。


其中,天龙屯堡古城位于贵州省西部安顺市平坝区,是代表屯堡村之一。位于西进云南咽喉的地方,是元代顺元古驿道上著名的重要驿站,被誉为“明代历史活化石”。


停留在天龙屯堡古朴的城墙下,听着屯堡唱的一首山歌,喝着一碗独门驿茶,仿佛置身于600年前的明朝。


“石头的街道,石头的墙壁,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间,石头的窝,石头的缸……”当你走进天龙屯堡古城,你会发现这是一座连户的“石头城”。值得一提的是,屯堡民居的建筑类似于华东江南四合院的布局。虽然比较简单,没有江南民居那么精致,但还是能看到小桥流水、雕花悬窗的江南风味。


在天龙屯堡的建筑中,石头大多堆积。 报纸记者 王珏玮 图


这些房子的石墙是用山上的石头做的,屋顶是用石头做的。九道坎是天龙屯堡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石屋。据讲解人员介绍,明朝在这里驻扎军队时的领军将领陈典曾经住在这里。仔细观察,石墙上巧妙地设置了堆垛口和望口,可以作为通风的使用,也可以作为临时战斗中的射口,真正感受到了600年前去世的声音。


在临街的商店里,穿着宽袍、大袖子、手镯的当地居民随处可见。这是明代流传下来的汉族传统服饰。因为来自朱元璋的家乡安徽凤阳县,所以也被称为“凤阳汉服”。


别人的屯堡。李立洪 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屯堡人代代相传的语言,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并没有被周围的语言环境所同化,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它的语言特色鲜明,多含卷舌之音,语速快,一字一句流露出军人特有的铿锵阳刚之气,这也是明朝官话的遗憾。


地球戏里没有儿女私情


戴着脸,穿着战斗服,拿着武器,背插小旗...锣鼓声响起,一场穿越600多年的安顺地戏正式上演。


安顺地戏形成于明初,是贵州省安顺市屯堡人特有的一部传统民间戏剧,戴着木刻面具。安顺地戏的服装主要包括面子、旗帜、扇子、战斗服、武器等。除了特色显著的脸,其他服装都接近古典戏曲中的同类服装。


事实上,安顺地戏原本是一个集祭祀、军事训练和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军队,在明军中广为流传。随着南征明军和移民的进入,以牺牲邪恶和疫情为主的文化也被带入其中,与当地民俗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安顺地戏。


七月二十三日,天龙屯堡上演地戏。 报纸记者 王珏玮 图


据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贵州省文化旅游厅”介绍,在安顺,传承下来的地方戏有300多部,剧中展示的内容大多以英勇战斗、忠实爱国为主题,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争,薛丁山征西、受欢迎的历史故事,如《薛仁贵征东》,反复演绎,经久不衰。安顺地戏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汝红是天龙村地球队队长。据他说,目前天龙屯堡每天轮流表演9场地球剧。作为u200c屯堡文化的传承者,他说:“我们希望演好百年地球剧,让大家真正了解明朝600年的生活是如何发生的。”


在天龙屯堡的演武堂,刚从六年级毕业的何博文正在暑假学习地球戏。一年级的时候,他的老师在儿童节庆典上表演了地球戏。“你为什么要带脸?背上背着小旗?”他对此感兴趣,果断参加了学校的地球戏俱乐部,这决定开启了他与地球戏的不解之缘。


七月二十三日,游客们准备在天龙屯堡观看地球表演。 报纸记者 王珏玮 图


现在,何博文已经学习了将近六年的地球戏。他说,是那份爱和爱,成了他坚持不懈的最大动力。暑假期间,我专门去武堂学习艺术,也是为了提高我的唱功和动作。


郑汝红说,为了更有效地继承地方戏剧文化,天龙村地方戏剧团队每周一和周三都会去中学带地方戏剧表演和知识分享,而周二和周四,他们会转到小学,希望能引起年轻一代对地方戏剧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类似的建筑风格,高度相似的食物和纪念品,是目前古镇旅游业的同质化困境。走进天龙屯堡,我们可以看到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和戏剧,悠闲的村民,不经意间流露出明朝遗风的痕迹。在这里,所有的文章都被抛弃了,随之而来的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文化沉浸体验。


除了地戏,天龙屯堡还有山歌等传统文化。报纸记者 王珏玮 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