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腺瘤性息肉是肠癌的种子,必须及时切除

07-26 07:38

40岁以后,最好每年做胃肠镜检查。从这个年龄开始,身体的各种功能开始下降,消化系统的疾病更容易发生。


事实上,人们吃全谷物时,最容易生病的部位是肠胃,肠道内长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肠息肉从小就是肠腔的凸起,最严重的疾病是肠癌。在确定是良性和恶性之前,它们被称为息肉。大多数人都有肠息肉,但有多有少,有好有坏。


下图为镇江瑞康医院近期消化内科治疗的病人,结肠腺瘤性息肉,即肠癌种子,必须及时切除!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息肉的成因开始。


01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粘膜生长的隆起,其病因通常与肠炎、遗传或腺瘤等病变有关。其中,炎症是一种很好的突起,是肠道中非常常见的病变,而遗传和腺瘤性息肉则有癌变的风险,更容易恶化。


炎性息肉又变成了假性息肉,这是大肠粘膜溃烂后的生长或肿胀,类似于我们皮肤组织的“疤痕”。这种息肉会因为肠道内环境潮湿、寒冷、潮湿和炎热而慢慢愈合。


炎性息肉较小,其发生与肠道炎症有关,息肉中有血管,炎症时有大便带血或大便后滴血的症状。


临床上,遗传息肉被认为与家族基因有关。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有肠息肉,孩子长息肉的概率可以达到50%!这种息肉通常在40岁之前在结肠和直肠中生长,可能会发生癌症。


有遗传息肉的人通常会在嘴巴周围、嘴唇、手脚等部位有深色斑点。斑点越多,息肉越多。严重者会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腺瘤性息肉有两种,一种是悬挂的,另一种是乳头的。悬挂状腺瘤是良性肿瘤,有完整的外膜。损伤后可通过排出管排出,更容易治愈。少数癌症可能发生,需要手术治疗。


乳头状腺瘤发生的概率很小,但癌变的可能性很大,主要生长在大肠内,在老年人中很常见。这种疾病通常表现为腹泻和出血,因为肠道反复刺激而导致溃烂。


肠道息肉本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发现后不需要恐慌。注意规律的作息和正常的排便,迅速排出肠道内的食物残留,大大降低了息肉癌变的概率。


肠对于正常使用整个身体机能十分重要,要想保持健康,就必须知道为什么肠道这么容易长息肉。


02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出“息肉”?


一个成年人的肠道有8~9米长,几乎所有人吃的食物都要穿过肠道。由于其接触面大,患病概率大,肠道始终处于蠕动过程中,期间任何刺激都可能导致息肉生长。


饮食和生活习惯对肠道息肉的影响最大。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摄取更多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食物。


高脂肪食物容易在肠道中留下油脂,导致肠道油腻不干净,进而粘附一些代谢废物。如果这些废物积累得更多,很容易引起肠道炎症和溃烂。


在治愈过程中,这些溃烂会同时痊愈,形成息肉,给肠道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


低纤维素食物不利于肠胃蠕动,食物在体内残留时间过长,导致便秘,促进身体排泄粪便过度用力。当肠道用力时,血管容易因充血而肿胀,从而形成息肉。


另外一个与饮食有关的重要原因是肥胖。如今人类肥胖率很高,也是人体新陈代谢减慢的表现。


肥胖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内毒素积聚过多,这与肠道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有关。


吃得太多,太油腻,容易导致肥胖;肥胖反过来又阻碍了肠道功能的发挥,形成了恶性循环,也方便了肠道息肉的生长。


肠息肉的生长也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种功能都会下降,肠道的蠕动也会变得缓慢。息肉是由肠道功能障碍和肠道环境不干净引起的。


此外,遗传、肝胆代谢慢、运动过少等都有可能使肠道内的息肉生长。当肠道内有息肉时,会根据其生长大小和发育程度出现不同的症状。


03


肠道有息肉,身体会有什么症状?


大多数肠息肉患者一开始没有症状,只有随着病情的发展才会体现出来。这也是肠息肉不能及时发现的原因,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一旦出现一些相关症状,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以消除息肉的可能性。


出血是肠道息肉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见于大便发黑或大便带血。


如果不吃动物血、黑桑葚等黑便成分,黑便基本可以确定消化道出血。当胃出血和小肠出血时,血液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会与排便混合排出。


便中带血,则表示出血部位在大肠,靠近肛门。此时血液没有被氧化,颜色也不会改变太多。


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大便时粗时细,可能是肠内长息肉。


假如结肠和直肠远端中息肉体积较大,就会阻碍肠道内的食物残渣,使其不能以正常速度蠕动。


一些细小的粪便会通过息肉以正常速度到达肛门,变成稀疏的粪便排出;其他粪便的原因是在积累到一定数量并被肠道反复吸收后缓慢到达肛门。


此外,较大的息肉会带动肠道粘液排出体外。此时腹泻可能导致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相对危险,需要尽早治疗。


肠梗阻和肠套叠引起的剧烈腹痛,可能是肠息肉引起的。


如果肠息肉长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严重堵塞食物残留或粪便,导致肠梗阻或肠套叠,长时间不能排便。


这两种疾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剧烈腹痛,这是肠绞痛的表现。这种疼痛非常难以忍受,需要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否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息肉还可能引起腹部肿块、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如果便秘时出现这些现象,要注意肠道内是否有息肉,及时做肠镜检查,早期诊断。


04


记住这三点降低息肉生长


肠息肉的发生非常普遍,要以平常心对待,但是对息肉的生长有一定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保养肠道来减少或缓解息肉的生长。


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肠息肉的发生与排便不畅、用力过猛、炎症、便秘密切相关。因此,保养肠道的第一步是充分发挥肠道功能,定期排便。


一方面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减少毒素对身体的伤害,使息肉无条件生长。同时,肠道可以按时收缩,形成习惯,使其功能正常发挥,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少吃重油重盐,干硬难咽,凉性食物。


重油重盐的食物会在肠道中生长更多的细菌,引起肠道炎症,这是息肉生长的重要条件。此外,这种食物腐烂后会产生毒素,加重肠道消化的压力,使息肉长得更快。


即使经过口腔咀嚼和胃部消化,干硬难咽的食材进入肠道后也会吸收更多的水分。当肠道粘膜干燥时,粪便会变得困难,便秘是息肉生成的重要条件。


凉性食物会损害肠胃的消化功能,未消化的食物会在肠道中腐烂,滋生细菌,使息肉长得更快。


每天要喝足够的水,水分不足会对肠道造成伤害,导致炎性息肉生长。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充足的水分可以使消化道正常工作,肠内形成的粪便松软成型,保持肠功能正常使用。


如果水分不足,当食物进入肠道时,很容易突破肠粘膜,刺破内壁,形成溃疡性伤口。这些溃疡性伤口每天都会受到食物残留中细菌的侵袭,导致肿胀和炎症,形成息肉。


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正常运转,降低息肉生长的可能性。


文章结语


每个人都有长肠息肉的可能。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排便是维持肠道健康的基本要求。肠息肉恶变的可能性很低,一旦癌变,就会对生命构成威胁。


当我们出现便血、梗阻性肠绞痛和排便习惯改变时,我们应该及时做肠镜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肠息肉。及时诊断,正确治疗,科学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肠息肉恶变的概率,维护身心健康。


阅读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