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又造假了,“工匠”变成了“躬将”

06-19 00:30

导语:以前的工匠精神,现在的数据造假,日本企业怎么了?


即使在今天,当我们谈论日本制造业时,我们仍然可以在脑海中看到许多赞美。这些美丽的形容词背后,是日本多年工匠精神的最好证明。


然而,就在最近,日本国土交通省报道称,丰田、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和铃木在申请量产认证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和欺诈行为。上述企业生产的38种车型存在认证欺诈问题,其中32种已经停工。


01 五家日本企业涉嫌造假


具体来说,涉案的五家日本公司在涉及车辆检验的不同数据上存在欺诈行为。其中,丰田提交了虚假的碰撞测试数据;马自达篡改了发动机功率测试的控制软件;雅马哈在不合规条件下进行了噪声测试;本田在噪声测试的测试结果表中做了虚假记录;铃木在制动测试的测试结果表中做了虚假记录。



受此影响,日本马自达、本田、丰田汽车公司负责人于6月初向公众道歉。与此同时,受影响的车辆也暂停了生产。



这次造假事件的影响,恐怕是鞠躬无法挽回的,当然也绝不会像想象中那样轻描淡写。


从直接关系来看,日本约有1000家零部件供应商为丰田停止出货的三款车提供零部件。考虑到这次涉及的车型有38款,只有很多上下游行业受到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日本八大汽车制造商涉及的供应链公司总数约为5.9万家,总成交额约为41.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3万亿元。只有丰田汽车拥有3.9万家供应链公司,总成交额占全国一半,高达20.7万亿日元。


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汽车工业约占所有制造业出货量的20%,包括零部件在内的R&D费用约占30%,在制造业中占比最高。与汽车工业相关的员工数量超过550万。供应停滞带来的工业冲击可能会带来连锁反应,对相关员工影响很大。


而且从长期或更宏观的角度来看。 纬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欺诈不仅会带来短期的信任崩溃,还会让消费者质疑品牌。更重要的是,它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这样的负面影响不仅会反击品牌,还会伤害整个汽车行业。


假如这不是偶发事件呢?


02 犯完再改,改好再犯,百炼成钢


正如赵本山在93年小品《拜年》中所说:“犯完再改,改好再犯,百炼成钢!没事的!”


小品中的一句“没事”或许很容易,但现实中,造假的代价不仅仅是资产损失,更是无辜消费者的生命。


2016年,三菱汽车承认在油耗检测中选择了不当的方式,夸大了16%的燃效,使得燃油经济性检测结果优于具体情况,涉及微型汽车62.5万辆。调查还发现,三菱汽车的行为已经持续了25年,存在一些问题,仅通过非法计算获取数据而不进行驾驶试验。


2017年10月,神户制钢所承认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检验数据,将不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作为合格产品供应给客户。许多零件将用于制造汽车、新干线和飞机,总共有500多名客户交付。通过调查,还发现神户制钢所的一些产品从10年前开始就使用了篡改后的数据。


同年,日产和斯巴鲁承认,“使用不合格的检查人员进行车辆出厂检查”,这些不合格的“零工”只有在国土交通省派人检查时才会暂时撤离。这种操作在工厂已经存储了30年,在此期间,没有人意识到这种操作违反了相关规定。


最严重的应该是高田公司生产的“致命气囊”。为了降低成本,高田公司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中使用了不稳定的硝酸铵推进剂。当湿气无法阻挡,温度反复变化时,硝酸铵会剧烈燃烧,进而冲破气囊,爆破气囊。当异常破裂时,发生器部件的碎片会像弹片一样飞出,伤害车内人员。


在确定事故原因之前,高田安全气囊造成30多人死亡,100多人受伤,最终导致全球19家汽车公司召回数亿辆安装安全气囊的汽车。


最后,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高田公司承认自己犯了诈骗,并同意支付10亿美元的罚款。包括向汽车制造商支付召回成本约8.5亿美元,以及向受害者和家庭支付的1.25亿美元,以及 刑事罚款2500万美元。最终,高田公司因问题气囊丑闻宣布破产。


可以看出,近年来,许多日本本土企业不断被曝出造假丑闻,这不可避免地让我们质疑日本公司一直倡导的“工匠”精神和精工品质。


当然,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震惊行业的大众排放门事件。由于安装了应对尾气检测的作弊软件,在售的柴油车在车辆检查中可以通过“高环保水平”,但在日常使用中可以排放大量污染物,最高可达美国法定标准的40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大众汽车集团因排放门直接经济成本已达300亿欧元。


事实上,我们似乎已经混淆了一组概念。什么是错误,什么是明知故犯?犯错是每个人和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但是,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特点很差。通过欺骗非法获利,甚至夺走别人的生命,鞠躬罚款是远远不够的。


03 不要忘记你的主动心态,稳定不要慌张


日本公司的欺诈行为可能与其国内情况密切相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进入了长期的经济衰退期。日本曾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但2010年被中国超越,2023年被德国取代,跌出前三。


长期以来,日本的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加剧了劳动力不足的困境,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生产成本上升叠加,随之而来的利润率下降。为了保证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已经成为日本公司的首要目标。此外,现代企业理念与日本传统观念之间存在芥蒂,传统的组织结构相对固化,导致员工缺乏创新精神,技术优势逐渐丧失。由于国际形势动荡,导致日元价格下跌,日本企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毫无疑问,日本汽车公司需要面对和处理的成本和利润问题,这也是此时此刻我们中国汽车公司最棘手的问题。


经过近几十年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九年保持世界第一。这不仅是中国汽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全球汽车工业电气化转型的主导作用。


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汽车工业似乎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价格战应该继续吗?如何增加油电?长期主义怎么走?


纵观全球汽车市场,中国市场的“内卷”水平可谓惨烈,“价格战”规模前所未有。这个过程可能是好货币驱逐劣币,也把很多企业推向了生死攸关的边缘。


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本来就受欢迎的商品,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以更低的价格获得的商品质量和耐用性是否与以原价购买的商品相同,可能只有在以后的使用中才能知道。


从汽车公司和行业的角度来看,面对价格战,如何平衡销售和利润?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如果所有的“卷”都是健康、积极、有底线的,不仅会促进行业的发展,还会加速新技术的迭代。这种方法不可取,如果我们在牺牲质量、安全和性能的前提下,减少制造标准,以次充好,甚至通过抹黑竞争产品来进行恶性竞争。


品牌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车辆的生命周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为了低价而放弃质量,在一些客户“看不见”的地区搞一些“小把戏”,短期内销量会上来,利润会保留,客户会开心。但后续可能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和口碑崩溃,会给品牌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同样,经济利润也是商业组织的核心目标之一。如果你把它翻译成一个成年人,你必须通过卖汽车来赚钱。任何行业要想长期健康发展,持续稳定的利润都是根本。没有利润的行业就像没有氧气的池塘,无法生存。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可能会让很多行业从业者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虽然不清楚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但不要忘记你的主动心态,这样才能达到你的最终目标。


04 结语


日本汽车公司的集体欺诈行为不仅伤害了整个日本汽车行业,也伤害了那些信任和选择购买这些品牌汽车的消费者。也许鞠躬道歉、高管离职、罚款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做法,但短期内很难重建失去的信任。


面临成本上升和必须保证的利润率,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瞻前顾后,更不能挺身而出,违反行业标准。


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现在正处于品牌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竞争强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可能值得每个品牌仔细思考。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有驾”(ID:youjiabaidu),作家:蒋韬,编辑:王歆,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