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华阳,30岁啦!

05-29 11:06

2024年是上海“凝聚力工程”建设31周年,东华大学与华阳路街道实施的“家在华阳”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品牌项目也经历了第30个春秋。近日,东华大学在延安校区举办了“家在华阳”30周年纪念活动,拉开了东华大学第十届民族文化节的序幕。


30年前,1995年,东华大学和长宁区华阳路街道作为精神文明共建单位,搭建了一个平台——“家在华阳”项目,让青年大学生了解华阳和上海。在华阳路街道党工委原副书记陈雅华、东华大学2011级本科生娜乌拜尔·赛买提、东华大学管理学院专职辅导员努尔顿在“家在华阳”30周年纪念活动中相聚,畅谈“家在华阳”30年的旧事。


采访现场的圆桌


陈雅华回忆说,大学生在养老院传递温暖,在居委会承担责任,成为街道干部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每年除夕,一些大学生春节不能回家,所以他们一起在街上吃团圆饭。他们愿意和社区里独居的老人结对,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快乐。这些感人的故事不断书写着“家在华阳”的精神。


各民族学生和社区居民一起包粽子


娜乌拜尔·赛买提,东华大学2011级本科生,通过参加“家在华阳”项目,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她说,通过参加老年英语角、养老服务等活动,她见证了社区发生的民族团结故事,感受到了先进的基层治理理念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直接驱动力。娜乌拜尔本科毕业后去复旦大学读研究生,研究领域是基层社会治理。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全职辅导员努尔顿对“家在华阳”项目产生了十年的依恋。他说是继承的力量让他坚持参与项目,他的成长经历是东华大学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东华大学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相关课程、各种主题教育的实践活动和学校文化建设,以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形成了良好的传统和品牌效应。学校连续30年开展“家在华阳”项目,充分发挥校地联动优势。社区居民与各族学生结对交流,共举办近200场活动,参与人数超过6000人。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节目串烧(左右滑动可以查看更多)


从2015年开始,学校不断举办民族文化节,从一所大学的演出活动逐渐扩大到主要学校和多个部门的合作。每年都有一周的内外联动活动,普遍组织师生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进入“上海硅巷”的预科班学生


活动结束时,东华大学发布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共同创建项目。项目聚焦思想引领、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城市建设、创新创业五大类,11家共建单位共同努力,促进各族学生融入社区,构建嵌入式城市民族工作格局。


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学校共创项目揭牌


东华大学“石榴红”团支部与天山路街道金虹桥楼宇联合团支部共同打造创意项目。在项目建设思路和目标方面,双方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资雪琴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团支部理论联合学习,将学生运往金虹桥建筑公司实习,邀请公司创业者担任“石榴红”团支部校外导师,不断完善和深化合作内容。


2022-2024年度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家在上海,融在华阳(华阳街道东华大学)”获得“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当天,东华大学第十届民族文化节各种活动火爆开幕。文化节期间,将举办“石榴红”沙龙、民族民俗文化市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构建中国梦的时代内涵。




热门推荐


原题:“家在华阳”,30岁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