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回收老大”吃不饱。

05-25 12:59

尝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好处”的格林美,想要“赌”一把大。


到2030年,这种“电池回收老板”的计划在锂、钴、镍三种新能源电池的核心原材料上,比去年的出货量增长了5倍。这不包括钴。由于格林美较早涉足这项业务,市场份额已超过10%,增长空间有限。


格林美相当于在矿产资源行业硬生生开辟了一条新赛道——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受国内三种金属资源储备不多的限制,必须通过在国外购买矿山来解决,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而飙升。格林美的商业模式可以直接解决问题,因此成为这些稀缺资源的重要企业。


财务报告显示,去年格林美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收入已达230亿元,占总收入的75.23%。其中,三元前驱业务收入占57.59%,是动力电池的核心模块之一,占电池总成本的四分之一。格林美的年出货量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量的四分之一,相当于格林美提供的原材料至少每四辆车中有一辆。很明显,格林美在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头部动力电池制造商中是多么受欢迎。


但是现在它显然“吃不饱”。


竞争正在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就有20多家回收公司获得融资,超过一半的公司获得了超过1亿元的投资。包括宁德时代、天能动力等电池厂在内的回收业务也以10亿元、100亿元的融资或贷款告终。2018年,符合我国行业标准要求的回收企业只有5家,目前已扩展到156家。


不合规的废品回收点也在“争夺食品”。他们不追求技术和质量。只要有差价,他们就会蜂拥而至,即使对应粗暴加工和违规处理。


格林美的逻辑是通过快速生产来进一步提高行业门槛,但建设拆解厂和电池材料厂仍然是“重资产”。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格林美上市以来,仅股权融资就达到127亿元。


一家规模10万吨的电池材料厂总投资超过10亿元,废品拆解厂总投资也超过6亿元。如今,格林美的年废旧汽车拆解能力为55万吨,如果出货量要增加5倍,简单计算至少需要100亿的资金。


然而,回收行业的长期现金流不足。上游回收阶段基本都是“到付”,下游电池厂商设定了账期。没有金融市场的帮助,很难继续升级投资建设工厂。


格林美面临许多挑战。回收价格面临竞争,短时间内无法拉开距离。如果你想加快速度,你只能在商业模式上思考如何从重到轻。


今年4月,格林美推出了一个数字平台,为C端和B端提供一键回收和新旧置换服务。目前平台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中国企业家》也没有从格林美获得更详细的服务流程方案。


看来这是为了构建更轻的产业链,甚至绕过中间环节,直接面对客户回收。但这是一个低频业务,涉及产品设计、估价、物流、仓储等多个环节,如何获得客户,如何构建大规模、快速响应的交付流程。因特网使一些阶段变得更轻,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更重的阶段。


而且,即使前端业务已经运行,格林美仍然需要解决后端产能不足的问题。但至少它已经开始移动了。这几年“躺着赚钱”的生意需要一些改变。


01 回收的“矿王”


2021年8月以前,尽管格林美已进入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但其重要性远不及当前,并非原材料供应商中的“常规部队”。


转折点是锂、钴、镍价格的快速上涨。半年来,碳酸锂从不到10万元/吨上涨超过40万元/吨,金属钴从近40万元/吨上涨超过60万元/吨,金属镍从约10万元/吨上涨超过30万元/吨。随着三个矿产行业的流行,赣锋锂业、天齐锂业、青山集团、华友钴业等相继被投资者称为“锂王”、“镍王”和“钴王”。


这三种金属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国内资源少。钴和镍的国内资源储备只占世界的百分之几,碳酸锂的国内资源储备远不如南美洲。电池厂只能出国买矿,但是投资和谈判都很困难,地缘政治风险也不小。比如印度尼西亚突然宣布停止镍矿出口,南美洲一些国家限制了锂矿的采矿。


2017年,格林美在原有报废汽车回收业务的基础上,加强了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当时格林美有一定的技术实力。2012年,它逐渐收购了该企业,并利用凯凯击败钴行业上市失败,进入手机电池材料领域。因此,格林美最初的技术优势是显而易见的,95%以上的锂和99%以上的镍可以从动力电池中回收,而行业锂的回收率基本在90%以下。


高回收率的金属使这种商业模式完美闭环。电池制造商从国外购买矿产并销售电池,最终回到像格林美这样的回收公司。面对不断扩大的“城市矿山”,格林美前端动力电池卖得越多,后面的“矿山”就越大。


目前,这甚至比真正的矿山开采还要大。根据格林美年报,去年企业回收的镍超过2万吨,占中国原镍开采的20%。;钴回收超过8000吨,市场份额超过10%。在每一个矿产领域,格林美都有能力至少挤进行业第二梯队,独立拆分上市几个优势明显的子业务,也有一定的概率对应100亿的市值。


格林美展位,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格林美进入动力电池的“主阵地”后,开始受到金融市场的青睐。股价用了8个月,直接在2020年底飙升到14元/股左右。


但是随着出货量的增加,格林美的矿产原料结构开始出现问题。


首先,它不缺钴。格林美是从回收钴开始的。在制作电池材料之前,其主要产品是极细钴粉,主要销售给力拓、五矿集团等生产硬质合金。这项业务一开始利润高达43%,现在可以保持在20%左右。


当格林美开始选择三元电池材料路线时,也是因为它在钴方面有优势。当时磷酸铁锂电池销量比较好,但主要原材料是铁、磷、锂。政府补贴后,三元电池成为市场主要产品,性能更好。格林美是一个正确的宝藏。


但是现在三元电池的趋势是“去钴化”,提高镍的重要性。根据动力电池企业宁波容百的招股书,其新一代三元电池平均每吨材料对应0.4吨镍、0.1吨钴、0.06吨锂,初期商品所需镍只有一半,钴是三倍。


去年,格林美生产了约18万吨三元电池材料,大约需要7万吨镍。去年,格林美在印度尼西亚持有的青美邦红土镍矿刚刚实现生产,计划一期年产3万吨,最终出货约2.7万吨。即使加上2万吨镍的回收业务,差距还是很大的,需要大量购买。


根据公司今年的经营目标,三元电池材料的产能约为22万吨,约为9万吨镍。格林美将印尼镍的产量提高到每年6万吨,加强回收业务,最大限度地减少购买比例。


最后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也许要等到2030年。在那个时候,印尼镍矿可以实现20万吨的产能,这可以支撑格林美超过65万吨的电池材料产能。自然,在内部规划中回收业务要形成“双保”,确保格林美能稳居行业榜首。格林美似乎充满了信心,甚至规划了“剩余”产能。除了供应动力电池,他还想进入储能电站、电叉车等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


02 原料不好找


因此,格林美仍然不得不全力进攻回收业务。即使去年行业进入公司太多,也出现了一些过剩的生产。格林美内部对业务的坚定水平,促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扩张速度远远落后于老式电池的增长速度,否则市场优势会逐渐增加。


后端加工环节太重了。拆解工厂需要很大的场地,报废汽车一般要分开放置,防止内部零件损坏。一辆大车的标准停车位为28~40平方米,一辆小车的标准停车位为11~13平方米。以一家拆解工厂每年拆解4万辆汽车计算,如果不包括周转空间,这家工厂大约需要120万平方米的停车位,大约相当于两个故宫。实际面积应该比这个大,而格林美的年拆解产能是55万吨(一辆废车平均一吨),需要十几个这样的场地。


这些地方需要特殊处理。格林美的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家》,为了避免有害物质渗透到土壤中,停放报废汽车的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如今,一般废锂电池中的电解液中含有氯化物。如果不经过处理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需要额外安装除氟反应釜。


包括废锂电池在内的废锂电池有火灾风险,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必须进行防火处理。在格林美武汉公园,每个电池都被放在一个分离的柜子里。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会一烧就烧很多。”拆解厂的一些标准与常规理解中的“废品回收”行业完全不同,相对严格。举例来说,整个工厂都配备了智能消防系统,灵敏度夸张到把保温杯拿到工厂里,散热就会引发报警系统。


按照行业常规工厂的投资标准,在6亿元的总投资中,10万吨的汽车拆解工厂占设备投资的四分之一,而大量的环保改造模块建设投资占30%。电池材料厂要求更严格,10万吨的总投资远高于1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接近40%,建筑投资超过40%。


由于建设成本高,很多企业因为前期投资大而不堪重负。“一些企业面临着产品附加值低、管理成本高、税负高等问题,导致行业内很多企业仍处于财务亏损状态。”格林美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2016年到2023年,格林美的自有现金流基本为负值,去年的资本支出高达54亿元左右。格林美已经将资本工具运用到了极致,但这与市场需求仍有很大差距。


据公安部统计,2023年汽车报废量为756万辆,业界认为这一数字的峰值很快就会超过1000万辆。以此为市场规模,格林美目前的产能还不到十分之一。


一些问题是,去年电池回收市场竞争加剧。


2021年以前,市场上退役的动力电池不到30万吨,格林美一家拥有215,000吨电池拆解产能,其它公司的产能仍在陆续建设中,格林美工厂可以满负荷运转。但是到了去年,很多新进入公司的工厂都落地了,整个行业的名义产能接近400万吨/年,所以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16%。


由于矿产价格的飙升,上游各级废品回收站也变得“不好意思”。他们中的一些人囤积了奇怪的东西,并向下游回收制造商提供了高价。有的甚至绕过正规的工厂建设审查,私下处理回收的汽车和电池,但只是简单的拆卸,不提取任何东西,直接卖电池里的金属粉。


格林美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他有自己的技术,市场也在快速增长,但是商品越来越难接受。此外,他还计划在生产过剩的风险下建造大量工厂。


03 更轻、更广泛的回收


在格林美,更多的人认为去年只是周期中的一个“低谷”。近年来,随着老年电池的增加和国家对行业的标准,市场将回到“供不应求”的状态。


格林美这次推出的数字平台,本质上是为了重塑整个供应链,让自己变得更轻,覆盖更多的群体,这将显著增加其在上游阶段的话语权。


原来的废品回收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废品的人从家里拿走废品,交给废品回收站,然后从废品回收站汇总到区域或城市的大型回收站。大型回收站简单分类后交给格林美。大致是“个人-废品站-大型回收站-格林美”的四级处理过程。


事实上,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格林美完成了“轻资产”。各级回收网站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废品收集、分拣、仓储、转运等工作,减少了格林美的工作量,否则将比现在的人员配置和工厂配置要好几倍。但缺点是太不可控,每一级回收网点都会因为“小恩小惠”而将货物转卖给其他家庭。


在新模式下,格林美希望直接与客户联系。网上下单后,与格林美合作的JD.COM快递小哥会上门取废品,然后运到指定地点。成为“个人-格林美”的二级处理过程。


“格林美可以通过后端处理将废品变得更有价值,然后将这些钱转移到购买价格上,实现价格优势。为了保证个人能够获得废品的合理价值,我们还提供真人远程估价,一货一估。”格林美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是终端处理商。我们都知道一个废品能卖多少钱。如果别人以更高的价格开车,他们以后就卖不出去了。我们的产品也可以实时同步终端客户愿意支付的价格。如果信息透明,就不会有人囤积。”


这肯定会影响上游合作伙伴的利益,但格林美内部的想法绝对不是“做中间商”,会瞬间崩溃整个回收链,所以还是要“合作”。通过格林美的数字平台,一方面可以帮助合作伙伴扩大货源,另一方面可以使其废品回收更加规范,使原有的非正式废品成为正式废品,最终具备进入正规市场的资质。


格林美的期望是逐步扩大10多个区域级拆解再加工基地,100多个中转网点和10000多个合作伙伴。它还为自己的数字平台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7年,平台回收量将超过4000万吨,GMV将超过1200亿元;到2030年,回收量将达到5000万吨,GMV将达到1500亿元。


格林美没有对这个目标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但是如果有这个量级的回收和处理,就会有足够的能力“垄断”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很多从业者认为格林美只是抛出了一个概念,整个过程还没有完全打通,离大规模复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一种挑战“人性”的商业模式。只要废品违规出售,还有赚钱的空间,肯定会有人挺身而出。



格林美的“自信”来源于技术水平——“拆除”和“拆除”。据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最近解决了两个技术难点。首先,8种解胶剂相继开发。原本一天就能解开的电池组,现在大概4个小时就能解开,大大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和底盘一体化带来的越来越多的胶膜使用问题。


此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多品类废品的快速识别和拆解。目前市场上有5000多种电池组,这意味着拆解相应数量的方法是必要的。格林美自己开发的智能生产线只需要“扫”电池组,就可以自己生成拆解方法,可以提高线上估价和后续分类能力。像这样的技术创新,让格林美认为它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废品的流动性,促使整个产业链有更多的利益可以分配。


目前,格林美已在武汉市开始试点,在全市建设了5000多个不同形式的回收网点,回收居民生活和企事业单位的垃圾。


武汉的部署也是格林美新流程中所有问题的集中体现。如果只有一个城市需要这个量级的回收网点,那么全国就要达到百万。从前端的“格林美回收”小程序来看,北京只有一个共建共享网点,在郊区与供应商合作。


JD.COM物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处理运输问题,但会带来一系列的仓储问题。如果配送时间不及时,会涉及到快递站的存储。目前大部分快递物流站都没有相关条件,需要进一步投资,必然会影响JD.COM快递对这项业务的热情。


如何评估客户端也是一个大问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废品的分类效率,但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参与实现“一货一估”和更准确的报价体系,因为汽车这种类型的废品太复杂了。


随着数字平台的推广,会出现更多的组织结构设置和流程优化问题。“现在平台刚刚发布,在不断完善。我们正在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和更多的合作伙伴。”格林美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但核心还是要打赢动力电池回收的战斗,这决定了格林美能否从一家“废品回收公司”演变为“矿王”。至少在他们心目中,肯定有机会,即使他们赌博,也要咬紧牙关。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作家:潘俊田,编辑:张昊,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