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人评论《我的阿勒泰》:散文影视大胆实践,艺术气质谈吐。
近日,备受关注的爱奇艺自制剧《我的阿勒泰》播出,CVB数据在播出第一天就登顶,收视率领先10.671%。豆瓣得了8.5分,结局涨到了8.6分,成为今年国剧市场的收视率和口碑爆款。《我的阿勒泰》改编自作家李娟的热门同名散文集,原材质纯正,充满了朴野的清新气息。
目前,随着国剧的不断演进,《我的阿勒泰》首次挑战了散文影视改编,这是剧集行业一次里程碑式的大胆实践。该剧在播出前入选第七届戛纳电视剧节最佳长剧竞赛单元,在法国戛纳电影节和北京电影节上映两次,受到媒体和观众的高度赞扬。5月7日正式播出后,《我的阿勒泰》吸引了大量业内人士、学者和影评人士的关注。让我们听听艺术专家怎么说。
李京盛:久违的自然感,如老朋友久别相逢。
看《我的阿勒泰》给人一种久违的自然感:人物和故事都是从大自然中走出来的,环境和风景完全是纯天然的,仿佛尝到了一种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食物,让人咀嚼到了天然谷物的醇香。
没有精心营造的风景,没有灯光营造的氛围,没有剧情强烈、节奏快、反转多的人工戏剧元素。大自然是人物的舞台。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草原、河流、山峰、羊群、马匹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是由纯天然的关系组成和再现的。
散文化的表达也让观众获得了一种随意自由的欣赏心态。这种看剧的感觉在心里睡了很久,《我的阿勒泰》就像遇到了久别的朋友一样,引起了它的喜悦和意外。(作者为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尹鸿:人间“桃源”含有真正的烟火气。
剧集越来越多元化,叙事审美化。像《我的阿勒泰》这样走“散文化”之路的电视剧,也可以做得如此精致、干净、细致,可以作为创作者和生产宣传者审美意识的体现。
虽然不能说有多惊天动地,但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看,美丽的新疆不仅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呈现出来,还在喧嚣的世界里描绘了一个含有现实烟火的人间“桃源”。
大鹏、滕丛丛、马伊琍、周依然和于适的创作组合也奉献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多样性。(作者是中国文学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
牛颂:突破单边叙事,创新民族影视作品
对于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这样的作品,我已经期待了很长时间,对民族影视进行了创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交往。但是过去写不同民族共同生活、心灵交流的好作品太少,太不敢表现,单边叙述很多。感谢这部作品,展现了天高地远中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人心手相连、心心相惜的温暖。可作为扩展民族影视创作前路的样本进行讨论。(作者为中国民族影视艺术发展促进会创意总监)
龙耕:一幅超越民族和语言标签的清新画轴
这部具有电影质感的短剧,试图呈现一幅超越民族、物种、身份、语言的清新画轴。 “不懂语言但懂人情”的对话,悬挂着动物颅骨的大树,经历了游牧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双重训练,被困在现实中,但心中仍然有爱和力量的作用...精湛的视听技术隐藏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纠缠的关系背后,吞没在“去生活、去爱、去伤害”的故事中。(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戴清:没有程式化,不期而遇的自然感动
一部独特的迷你剧。剧中,人迹罕至的偏远山村,生机勃勃的夏牧场,美丽的彩虹不时挂在地平线上,牛、羊、骆驼悠闲地游荡,淳朴的哈萨克牧民...作品带给我们新疆阿勒泰自然淳朴的村庄,从乌鲁木齐回国的汉族女孩在萨伊汗布拉克(指“美丽的泉水”)不经意间感受到了爱情和生活的滋润,大自然宁静而强大。不同民族的生活观念交流结合,简单的真情自然流淌...没有印象中的程式化,让人不期而遇,一点一滴,有些猝不及防。
婀娜多姿的马伊俐扮演张凤侠的角色,粗犷善良,充满活力和生活智慧,让人物非常特别感人。女儿-周仍然扮演李文秀,一个偏远乡村的文清形象,主要是推动自然;于适饰演的哈萨克青年巴太造型表演也相当成功...(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周黎明:类型先进,美学丰富,值得精品。
三代汉族妇女在新疆哈萨克地区经营小店,涉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融。原始描述的时代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甚至相当艰难,但你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人性最本质、最美好的一面,并被深深打动。
欣赏这样的作品,需要静下心来,不受噪音和干扰;我们需要了解一点中国文化的意境美学,不要因为剧情的标准而应用更高级的类型,细细品味剧情之间的细微。
之前很惊讶这部剧的高级选人眼光。看了几集,真的符合我看书的想象。尤其是马伊琍,无论是口音还是举止,真的像一个常年在新疆开店的大陆女人,极大地丰富了书中母亲的形象。(作者是双语作家,世界著名影评人)
李星文:久居尘网,回归自然。
十多年前在北疆有一次十天的旅行,剧中的夏牧场,一下子把我带回了当初的绿草、清水、丛林起伏。
“食堂女孩”李文秀长期生活在尘网中,回归自然。巴太的家庭面临着变化,传统被用来打破它。这个广阔的世界是相向的,轻盈而美丽。
这部剧也让我想起了《南行记》。戏剧少,生存状态多。这样的戏不能老,但一定要有。(作者是著名影评人和剧评人)
牛梦笛:淡化宏伟,轻盈细腻地触摸生活
《我的阿勒泰》的拍摄手法就像一首散文诗,蓝天、白云、草原、野马和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简单、善良、坚韧,与自然和谐共存。我们似乎可以通过镜头触摸那里的风,感受那里的阳光,听到那里的河流在歌唱。
剧中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的探索过程。主角李文秀在大城市遭受了风风雨雨,选择回到家乡扎根,寻找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另一种可能。在李文秀的视野下,我们可以细腻地触摸阿勒泰地区的风土人情。
《我的阿勒泰》并没有刻意传达沉重的价值观,而是巧妙地融入了轻喜剧的画笔,轻轻淡化了那些宏大的人生问题。这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巧妙,也是对原本本质的深刻诠释和致敬。(作者为《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
许莹:美学高级,散文改编的珍贵案例
剧集《我的阿勒泰》将作家李娟散文集中的许多细节与清晰的叙事线串联起来,将民族相处、交流、交融的呈现寓于点点滴滴、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中,为散文体裁的影视改编贡献了宝贵的体验。
这部剧确立了一种你看到的,你想要的审美风格。目前很多剧都有着色过亮或过暗的倾向,刻意营造出高品质的质感。什么是高级?高级不是故意的,而是我有能力看到、感受和爱。剧中的枯枝是美的,灰尘是美的,演员风尘仆仆的造型也是美的,不装饰一切存在的价值。
这部剧已经完成了很多“第一次”。这些“第一次”意味着中国电视剧正在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在国产电视剧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今天,还有未来。(作者为《文艺报》艺术评论部编辑、北京市评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浣芸璐:不美化,不好奇,多面流动的图像。
从李文秀的角度来看,《我的阿勒泰》是一部在流动生活中展现理想成长的记录;从巴太的角度来看,是一部受现代文明影响的游牧民族精神史;从母亲张凤侠的角度来看,是一幅女性活力在荒野中爆发火光的画像;从牧民的角度来看,是一部浓缩无边的草原和漫长日子的延迟摄影。
它没有美化阿勒泰的生活,对游牧民族文化也没有好奇,有些是直观的,对日常生活的敬畏。《我的阿勒泰》很有感染力,追剧的时候眼睛一秒钟都不想离开屏幕。(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剧评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