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力量成为车展上的“笨鸟”:别人从事流量,他们从事技术
久别四年,北京车展再次回归大众视野,国内汽车圈再次“燃烧”。
还记得去年上海车展上,比亚迪仰望品牌的展位人潮涌动,入场感觉需要排队,场面十分盛大。2024年北京车展比亚迪风采依旧,许多国内外人士慕名而来,想看看来自中国的百万新能源豪车。
此外,比亚迪还在仰望U7,推出了云-Z整车控制系统。其创新之处在于用浮动电机取代了传统的液压减震器结构,实现了垂直调节速度和精度,展现了国内老牌技术含量。
比亚迪并不是唯一一个受欢迎的人,中国造车新势力,如小鹏、蔚来、理想、极氪等,也是如此。北京车展上这群汽车新力量的表现,小通非常好奇。
是车展,更是“新能源技术课堂”
公众日开放后,北京车展迎来了客流高峰。小通看到很多媒体老师在社交平台上说,排队的人太多了,周围都是密不透风的。
有人认为本届北京车展热度不大。事实上,汽车公司的创新已经很弱了。的确,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来看,展位布局要务实得多,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品牌。汽车公司更多的是把车展作为新车发布/上市的舞台,玩概念和花的工作并不多。但也代表着,可以登上车展展台的车型或技术,大部分将是近期量产投放,而其他则已量产。
比如极氪和理想,定位国内高端豪华造车新势力,画风却比较清晰,不依靠概念车型来吸引观众。前者新发布的极氪MIX被很多车企高管打卡,理想摊位基本没有“多余”的概念车。最新的趋势可能是理想的MEGA。小米车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公众日还是公众日,展位都充满了人气,看得同行直羡慕。
虽然卖车是汽车公司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持续的技术输出有利于宣传和加强品牌意识。这不仅是一个车展,也是一个关于国产新能源技术的“课堂”。
蔚来汽车,大部分都是“好奇宝宝”,被换电站的工作原理所吸引。通过透明展示柜,观众见证了蔚来汽车如何在3分钟内完成电动汽车的换电过程。蔚来车辆的换电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展台上已经展示了他们的第四代。
这在观众眼里还是像“科幻电影”一样新鲜。小通了解到,一些用户在看到蔚来的电力交换和智能化后,选择了更换手中的油车。
何小鹏担心很多人不知道“九冠王”小鹏X9的好处。小鹏X9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当场举行,但这是公众日开放前的事情。小鹏的汽车展台也很受欢迎,大量观众前来观看最新的小鹏X9、市场上的小鹏G9等多种量产车型。飞行汽车停在展台中央自然是焦点,科幻的造型和前卫的出行理念就像是从科幻电影中走出来的交通工具。
小通还发现,极石也不遗余力地投放和宣传,希望这个有想法的品牌能被更多的户外爱好者发现。
国内传统品牌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也非常努力。吉利银河带来了旗舰概念车银河星舰,续航2000公里以上。广汽传祺及其子品牌AION也用自己的重磅产品扛起了场景。比亚迪的每一个子品牌都在盛开,重点是智能领域的积累。
而且还有网友发现,有些外国朋友会仔细观察国产车的底盘结构和内饰的各种细节,大概是来检查的。此外,小通还发现,一些展台上的一些车型受到了“软尺”人员的重视。我们不知道背后的动机,但是这样的画面不免让人想起国产车早期的发展也是如此。
这也证明了中国汽车在工业和技术实力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知名度,并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优秀的技术和理念也受到传统时代巨头的青睐,他们都开始反向合作,在国内技术的基础上为自己的新能源产品做出贡献。
流量过后,汽车仍是“王”
这个北京车展很特别。雷军和周鸿祎的两位“顶级明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来看热闹的人比来看车的人多。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现场有278款新车,全球首发车型有117款,新能源成为了妥妥的主流。
但是流量只是汽车企业营销和拉响技术牌的一种方式,最终的目标是转换销量。汽车和汽车技术,是汽车展览永恒的话题。
除大量新车刷脸外,还有比亚迪云-Z、巨氪-M架构,当代安普瑞星电池PLUS、华为乾ADS3.0高级智能驾驶,小鹏AI天玑系统等。
这类技术在各自领域极具代表性,如极氪的浩瀚-M架构,是行业内比较少见的纯电架构,以空间为主,新架构第一款极氪MIX车身不到4700mm,轴距超过3000mm。驾驶舱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前后座椅,前排座椅可旋转,中岛可移动,空间定义性强。
在新能源时代,由于供应体系的升级和技术的进步,汽车公司仍然不放弃追求底盘技术,功能更丰富,可定义性更强,集成度更高。而且2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车型已经具备了后轮主动转向的能力。
随着“全员智能驾驶”的背景,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加入了智能驾驶的轨道,供应商不断尝试降低智能驾驶计划的价格,争取在10万元以内大规模铺开车型(包括燃油车)。
传统品牌确实带来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比如丰田的bZ3X和bZ3C,以及新的第九代凯美瑞。但归根结底,很多新车的关键技术都在国内。内燃机时代的汽车公司还是太传统了,预计客流不足。
北京车展似乎被泼天的流量所覆盖。事实上,每个汽车公司背后的技术内卷都符合行业特点。从历史上看,造车新势力确实没有积累足够的品牌底蕴,但智能驾驶和智能驾驶确实是由新力量引领的,也带来了更积极的感受升级。可以说,它们并不比比亚迪、吉利等强大的汽车公司弱。
新型力量需要像车展这样的“广告栏”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汽车市场的“杀气”无疑更加丰富。造车新势力的进入,冲淡了传统品牌的影响力,后者不得不弥补产品实力的不足,被新力量牵着鼻子走。
从这次北京车展可以看出,除了比亚迪、吉利等实力雄厚、已经完成电气化转型的传统品牌外,合资品牌的关注度基本被新力量夺走。面对产品实力和前沿技术,再硬的品牌也不得不说一句“后生可怕”。
对于今年还缺席车展的特斯拉来说,大家都不太在意,车展的车企可能已经不再关注这个标杆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已经能够挺直腰杆,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智能驾驶,还是材料和设计。
竞争是汽车工业的本质,国产弯道超越不是一夜之间的成就,毕竟比亚迪在20年前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技术。后半段的新能源汽车是智能的,是造车新势力和供应商的拿手好戏,相信也会有更多的机会与传统品牌合作。
有些人认为,在流量充裕的情况下,车展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意义。事实上,中国新能源希望在20年内取得与大众、丰田等汽车公司相同的成就。流量绝对不是杀手锏,技术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前提。而且车展正是造车新势力提高公众知名度、向外界输出新能源技术的好时机。
新力量在车展上获得了优势,无论是舆论上还是人气上。但是展示肌肉不能当饭吃,一个品牌也不能一直站在舞台中央。如何利用好这波人气,转化为后续销量,是汽车公司应该考虑的问题。
文章来自“电车通”,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