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金融数据发布:M2总量突破300万亿亿 来看看权威专家解读五大看点。
今天央行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务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3月底, 广义货币(M2)余额为304.80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与此同时,社会融资规模为390.3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7%,一季度累计新增12.93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领先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贷款3.09万亿元,第一季度新增贷款9.46万亿元,高基数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22年同期。对于贷款同比波动,权威专家对财联社记者的分析主要是由于数量的影响。“2023年第一季度,银行‘开好局’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后三个季度。2023年下半年以来,央行重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平衡,防止资金沉淀空转,为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留下后劲”。
M2总量突破300万亿,有什么信号?
3月底,中国M2余额上升至304万亿元。对此,权威专家认为,货币存量足够大,这与中国过去的融资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有关。“高库存资源掌握在企业和居民手中,为促进投资、消费和整个宏观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位人士提醒我们,金融总量确实很大。随着经济复苏的加速,结构转型升级,新机遇的进一步培育,股票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将显著提高,“有利于稳定增长,防范风险平衡”。
至于M2的下跌,权威专家表示,适当下跌是合理的,也是正常的。“这反映出银行资产扩张和创造货币行为正在向更加稳定、平衡和可持续的轨道靠拢,这也与经济复苏的好背景有关。资金周转趋于活跃,沉淀空转有所缓解。”
社会融合规模保持相对较高水平 如何看待同比增速下滑?
从社会融资数据来看,3月底,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7%,略低于前两个月,但仍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长率。对此,权威专家分析,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下降的原因不仅是部分储备项目合理后移的因素,也是政府债券发行进展缓慢的影响。
“从全年来看,预计新发行政府债券总规模将接近9万亿元,新增贷款将保持在合理水平。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仍有支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将保持稳定。”权威专家说。
利率持续下降,有什么结构性特征?
在存款方面,数据显示,3月底,外币存款余额为301.4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95.5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9%。第一季度,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1.2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8.5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225亿元,财政存款减少2855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56万亿元。
在利率方面,自2022年4月以来,各大银行已主动4次降低存款利率,目前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已降至2%左右,较去年同期降至0.3个月。%。银行积极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权威专家表示,随着存款定期存款到期后的重新定价,存款利率下降的效果将继续显现,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从期限结构来看,3年期和5年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大幅下降,有利于缓解存款的长期化、定期化,促进投资和消费。
贷款方面,数据显示,3月份,企业贷款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在3.7%左右,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2个和0.4个。%。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结构转型阶段,不同领域的融资利率和产品价格有明显的涨跌差异。权威专家举例说明,有色金融、石油、化纤等与房地产相关性较大的黑色金融建材价格大幅下跌。
“对于产能过剩、效率低下的公司来说,产品竞争力不足,产品价格快速下跌。这部分行业企业的金融资源配置紧密,实际利率高有利于市场清理。但对于新机遇领域的行业来说,产品价格稳定,名义利率下降较多,实际利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市场机制也起着作用,资源是通过价格变化来配置的。”权威专家分析。
长期国债阶段性下滑,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投放流通性
在流动性方面,第一季度银行间市场利率DR007月平均值为1.87%,围绕公开市场平稳运行。权威专家表示,自4月份以来,人民币资金的情感指数一直保持在50以下的宽松区间,市场预测保持稳定。
最近,长期国债利率的阶段性下降引起了市场的密切关注。对此,权威专家再次强调,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今年以来,长期国债利率波动较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2.3%。据权威专家分析,目前市场机构对政府债券等无风险资产的偏好有所上升,而长期政府债券发行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供给缺口促进了回报率的下降。
从中长期来看,长期国债利率主要由一个国家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预期决定。今年中国GDP增长率目标在5%左右,价格也呈现出柔和反弹的迹象,有利于支撑长期债券利率回归合理范围。
权威专家还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最近,一些参与国债市场的机构更加重视投资长期资产可能出现的利率风险,坚持谨慎理性的投资策略,防止短期交易对资产和资金安全的影响。
对于未来,权威专家表示,央行还将综合利用各种工具投放流通,确保政府债券顺利发行。“目前市场预计第二季度将迎来政府债券发行密集期,特别是特别是国债也可能启动发行。”权威专家表示,央行将灵活掌握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政策工具的运作,准确对冲金融债券发行要素的短期影响,维护市场利率的稳定运行。
未来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或列入政策工具箱
此外,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增加了近期市场热议的国债交易话题。权威专家告诉财联社记者,历史上,中国央行曾在1997年尝试过国债交易,但由于市场深度和广度不足,很快就暂停了。
多年来,中国国债市场持续快速发展,为央行买卖现金国债提供了条件。据该人士分析,未来央行可能会将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储备,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但整体货币金融条件仍将合理适当,这与欧美用尽正常货币政策、被迫购买大量国债的行为有根本区别。”权威专家强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