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雷军的人多了,怎么会智己翻车?
“明嘲暗讽”、“致敬杀人”……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中,已经“卷到不能再卷”的程度,各大汽车公司都在努力销售汽车。
相比之下,这种曾经被智能手机厂商使用的销售方式,现在随着小米汽车的进入,已经搬到了车圈,热度持续了半个月。
并非所有的汽车公司都能很好地利用这一招。智己L6发布会的“翻车”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在新闻发布会上,智己L6与小米SU7相比存在一个参数错误,对整个营销策略和商品知名度进行了负面指责。智己L6新闻发布会上的错误不仅不熟练运用“贴脸”的营销方式,还反映了其在产品实力和市场定位上的不足。
智己作为上汽集团旗下的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自诞生以来就备受期待。
但是,智己车虽然有强大的产业链和R&D实力,但在市场上的表现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甚至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行业淘汰的玩家。
发布会结束后,智己更是被贴上了“碰瓷式”的营销标签。
“贴脸式”营销习惯了
小米连续发了三篇文章,智己连夜道歉,硬蹭小米SU7流量的智己L6,搬起石头狠狠地砸了自己一脚。
但4月10日下午,当“吃瓜群众”认为两家车企的舆论战暂时告一段落时,三次正式道歉后,智己在官方微博上表示,“侮辱、诽谤、恶意中伤言语的各种骚扰行为集中在智己汽车官方直播间、官方账号评论区、经销商店的直播间!”
在这条微博中,智己还提到:“今天,我们公开暴露了这些明目张胆的网络暴力,并向网友公布了一些截图。我们相信网友的分辨率和正义感。”
智己汽车微博截图
抨击网 暴力本身是对的,但是 智己 当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事件没有平静下来的时候,效果显然不尽如人意。
十一日,智己有了新的举动,向国家有关部门公开了举报信。
公开信提到,网络暴力是有组织的,没有底线,遭遇流量欺凌。但愿能够严惩有组织的网络暴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在L6发布会上,舆论的基础是智己与小米SU7进行对比。 对于SU7,MAX MAX前电机的描述出现了事实错误。
这个错误,不但直接“引火烧身”,而且让智己L6全场发布会的“贴脸式”营销更加受到质疑。
在整个新闻发布会上,智己L6从外观到技术,甚至车内的智能生态,处处与小米SU7进行比较。
举例来说,为强调室内空间大,智己提到“1米81的成年人也可以在智己L6的车内舒适地伸展身体。”
但是在小米SU7发布会上,小米创始人、CEO雷军多次强调,“我的身高真的是1.81米。”
小红书雷军视频截图
智己L6后排腿部空间的大小不会造假,但也难免不会让人觉得这是在“硬蹭”小米SU7的流量。
《虎嗅》曾经引用知情人士的话说:“早在L6上市之前,其实内部就有两种不同的声音:‘硬蹭小米会不会太冒险’。”
与“贴脸式”相比,倒也无可厚非。
毕竟早在智能手机时代,把同行的产品搬到自己产品发布会的PPT上,从而逐一对比产品特性,成为一种商业海上战略或者流量密码。
从小米、华为到荣誉,VIVO,无一例外,当自己的新机器发布时,同行的最新产品名称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然后从性能参数、拍摄技术甚至机器厚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随着这种营销方式的日益成熟或得到业界的认可,PPT上朋友的名字也从“同行”或产品型号的局部编码转变为“不回避”,从而达到“以自己的长处攻击对方的短处,突出自己产品的优势,打造“赢家”的目的。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玩家成为造车大军之一。特别是随着华为和小米的加入,这种方法被转移了。
在2023年智能世界S7发布会上,特斯拉Model3已经成为一款被频繁提及的车型,也被视为智能世界S7的直接竞争产品。然而,在过去不久的小米SU7发布会上,擅长营销的雷军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了极致。
在发布会上,雷军甚至直言不讳地说,特斯拉选择颜色加价8000元,小米SU7加价7000元,整整少了一点。 1000元。"小米SU7的定价策略就是盯着Model。 3的价格。”
不过,既然这种“俗套”的营销方式,为什么智己这里也上演了一场“史诗级大翻车”?
交通“硬蹭”背后
如果小米在发布SU7时对标特斯拉,也能体现出一些中国品牌努力向上、追求世界潮流的态度和勇气。与小米相比,智己完全成为了一种“自我感动”。
首先,放眼整个车圈,智己的存在感并不高。
背靠上汽集团、上海浦东张江高新、阿里巴巴,从诞生之日起,智己就被认为是一个含有“金汤匙”的“小孩”。
但是活到今天,智己在市场上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
一位在上海生活多年的消费者告诉我凤凰WEEKLY财经,智己在本营上海,存在感不强。
“在上海,主要车型是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品牌。智己甚至没有占领本营的市场。显然,其他城市的发展并不乐观。”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告诉凤凰WEEKLY财经,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中,智己已经处于边缘地位,可以归为三线车企,蔚来、小鹏是二线车企。
“也就是说,随时都有可能出局。然而,小米汽车虽然是后来者,但已经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汽车公司之一,两家汽车公司之间的流量也不同。”
这个问题,从智己的销售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在2023年初透露,“智己汽车2023年的销售目标是45,000辆,到2025年,希望能达到20,000~30,000辆。”
但是根据上汽集团公布的数据,2023年,智己汽车年销售额达到3.82万辆,虽然同比增长665%,但年度目标尚未实现。
到2024年,智己的销售额更是跌出了新造车企业的榜单。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个月,智己的月销售额分别为5305辆、2000辆和2696辆,第一季度累计销售额仅为10001辆。
然而,根据刘涛此前在采访中透露的数据,2024年智己汽车的目标销量为12-13万辆。要实现这一目标,智己每月需要销售1-1.08万辆,全年需求同比增长。 213.32%-239.43%。
但从智己目前已经完成的销售数据来看,还不如刘涛公布的销售目标的8%。除了完成率极低之外,智己还要坚持实现以上目标,下一个月至少要卖12000台。
其次,在摩擦小米SU7流量时,其他车企使用的“内涵”、与“致敬”等比较委婉的表达方式相比,智己的选择是“硬刚”。
归根结底,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产品发布会上,很难不让人质疑朋友的性能参数。
甚至在后来的道歉信中,智己,比如“对比最近同级流量热议的小米SU7”、“都是行业顶级技术标准”、“都是我们尊敬的竞争队友”,依然给人一种“即使道歉也不能错过小米SU7的流量”的感觉。
原来实力不强,再强迫自己给自己贴上“顶级”标签,泡沫吹得越大,粉碎的时候声音就越大。
另外,为使新闻发布会更加引人注目,智己除了“贴脸”小米SU7之外,还开始了“自怜之道”。
在新闻发布会上,智己CEO刘涛在强调员工努力时透露,“我们的同学甚至会错过自己孩子的出生”、“短时间内连续四次羊”、“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一周就能匆匆见面”...
只是如同“diss就像小米SU7的“翻车”一样,这个演讲并没有取悦网友,反而质疑了自己的企业价值观。有网友直言:“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太可怕了。”
上汽还有谁?
智己作为SAIC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拥有强大的产业链和R&D实力背书,使其在产品R&D和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正是因为背靠上汽集团,智己才更需要流量。
2023年,SAIC集团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中,SAIC将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售目标设定为350万辆。
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上汽高端电动汽车版图的重要落地智己,需要逐步承担更多的销售任务,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归根结底,被称为“上汽双子”之一的上汽飞凡,或者已经很难再为智己分担销售压力。
飞凡R7 图片/飞凡汽车
今年三月,一则“飞凡汽车将裁员70%”的消息传开。
虽然飞凡很快就出来辟谣,“一切都很好”,并表示,“在保证独立运营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轻资产”战略将保持独立运营。”
但是从外界的角度来看,这似乎并没有对裁员做出积极的回应。
作为上汽集团投资成立的独立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上汽飞凡的销量可以说是相当惨淡。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上汽飞凡 2023年和2023年的年销售额是多少? 1.45 万辆和 2.14 与以前的飞凡汽车相比,万台 CEO “到2025年,飞凡汽车将成为中高档智能电动汽车的头部企业”,吴冰立下的目标相差甚远,甚至说已经达到了无望。
此外,即使与比亚迪不同,上汽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包括MG、SAIC大同、SAIC大众、SAIC通用五菱、宝骏等品牌,与广汽埃安、吉利极氪、奇瑞合作推出智慧世界,也没有在国内市场掀起风暴。
因此,智己对上汽的意义就显而易见了。只是现在看来,智己还没有承担起重任。
归根结底,张翔表示,在造车新势力普遍“烧钱”的大环境下,SAIC集团仍在用传统汽车公司的思维和商业模式管理自己。
"其他汽车公司正在加大市场营销和宣传力度,但无论是上汽还是智己,都选择了保守的做法,量入为出。
张翔进一步表示,其次,SAIC集团作为传统汽车公司的巨头,在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并不是很成功。智己的定位是高端品牌,但高端品牌的形成需要基础。“个人认为,SAIC需要做好荣威和MG的新能源汽车,然后发展高端。”
正如张翔所说,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上汽集团全年销售额达502.1万辆,但新能源汽车销售额仅为112.3万辆,不到整体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知名战略定位专家表示,上汽要想在新能源竞争中破局,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定位和品牌定位,成为消费者在一定差异化定位认知上的首选品牌。
“此外,SAIC还需要不断创新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客户体验,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否则,仅靠流量很难形成过去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詹军豪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财经”(ID:fhzkzk),作者:曹杨,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