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时代西方三大央行的挑战:通胀是较低较久还是更高更久
疫情过后,日本央行、欧央行和美联储三大央行政策取向和研究重点格外引人关注,这可以从三大央行研究年会和一年一度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一见端倪。
后疫情时代,多数学者认为未来世界经济形势的总体特点是三高一低: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此外,全球结构性特点包括:产业链重构、人口老龄化、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经济低碳化和数字化转型。疫情过后,日本央行、欧央行和美联储三大央行政策取向和研究重点格外引人关注,这可以从三大央行研究年会和一年一度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一见端倪。
今年8月下旬,全球央行、国际组织官员和经济学者齐聚美国大西部怀俄明州的杰克逊霍尔小镇,举行三天研讨会,共同讨论目前全球最受关注的各项经济政策议题。2023年三大央行研究年会核心议题是未来世界结构变化、长期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是否增加。
近几年三大央行焦点:管理高通胀下的政策冲突
2021年以来,央行深受来自需求和供给造成的高通胀之困。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因素作用下,西方陷入了主要由供给紧张导致的四十年罕见的通货膨胀困境。控制通货膨胀成为欧央行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重点。欧洲和日本因为能源食品、原材料等对外依赖度高,较早探讨疫情后世界形势变化对货币政策的挑战,美联储更多思考反通胀的政策搭配。
作为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开放经济体,日本央行前两年关注通胀背后的结构性变化。日本央行在2021年杰克逊霍尔年会讨论主题是“适应新常态: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展望与政策挑战”。2022年会上,日本央行聚焦于中央银行新前沿和新维度,挑战包括全球通货膨胀和地缘政治风险,新前沿包括经济结构变化、气候变化和数字货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等。
相继遭遇了大流行和俄乌冲突两次超级黑天鹅事件,欧洲尤其关心供应链和地缘政治问题。欧央行2021年年会的讨论主题是“超越大流行:货币政策的未来”。面对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及其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上升、部分政府赤字大幅攀升、银行风险和主权债务风险交织、能源粮食危机等问题,2022年欧央行重点放在快速变化的世界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美国在前两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大刺激、供应链紧张。美联储2021年会重点研究不平衡经济中的宏观政策。2022年会主要讨论如何评估经济政策约束。
后疫情时代欧、日央行焦点:大转折的世界与通货膨胀
2023年,三大央行研究重点十分明确,即大转折背景下货币政策的挑战。未来几年,世界经济碎片化趋向明确、从石化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疫情以来各国财政天量救助,都可能导致未来通货膨胀问题十分严重。未来通货膨胀是重新开始过去多年的较低较久,还是较高较久?欧央行和日本央行比美联储对未来通货膨胀确定性更低。因此,2023年央行杰克逊霍尔年会日本央行行长重点研究全球贸易和全球投资碎片化问题对日本影响,而欧央行行长重点研究新能源对未来通货膨胀的影响。
1.走出紧缩,日本央行开始关注通货膨胀。
2023年,日本终于走出通货紧缩,通货膨胀问题重新成为日本央行关注的焦点。日本央行2023年5月31日到6月1日年会的议题是:货币政策新旧挑战。四个分议题包括: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和期间美国家庭的预期、感知和实现的通胀;大于其各部分的总和:总通胀与总通胀预期;政策不确定性;季节周期和日本物价变化的同步性。在8月杰克逊霍尔会议上,日本央行行长重点讨论了转折点中的全球化,研究了全球经济碎片化以来的日本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2.通胀走低,欧央行关注大转折下通货膨胀抬头。
欧洲对食品和能源依赖较高,未来世界经济新变化对欧洲影响较大。欧央行2023年6月会议主题为“动荡的通货膨胀环境下的宏观经济稳定”,包括如下议题:多重冲击下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的成本、能源市场结构性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政策正常化、高通胀背景下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组合、宏观经济预测的近期经验教训。
在8月杰克逊霍尔会议上,欧央行主席拉加德演讲主题为“转变与中断时代的政策制定”,重点分析了转变时代欧洲未来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
2023年美联储年会:世界局势大转折,但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胀为主”
2023年8月杰克逊霍尔会议上,美联储主题是全球经济结构变化。但是,因为美国能源粮食自给率充足,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演讲几乎没有涉及全球经济变化内容,以及全球经济变化对美国控制通货膨胀的影响。鲍威尔更多探讨了经济形势变化对经济增长、金融市场的影响。即美联储现阶段一切任务仍然是控制国内较高的通货膨胀。议题是宏观经济环境是否对经济的长期转变造成冲击。分议题包括:金融市场结构变化与货币政策操作;增长的结构性约束;全球生产网;全球资金流动以及处于拐点的全球化。
三大央行研究会议展望和对中国的启示
2023年,西方央行敏锐地认识到疫情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可能发生的巨大变化,其对未来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如何应对未来?未来政策如何调整?美欧日各不相同。西方三大央行研究会议也对中国有启发。
1.欧央行加息抑制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的努力衔接长期结构性冲击,导致通货膨胀提高难以恢复至2%。
7月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为5.3%,距离2%的目标依然遥远。欧央行6月预测消费者价格协调指数(HICP)2023~2025年分别为5.4%、3%、2.2%。虽然7月19日德国央行行长内格尔再次强调放弃2%的通货膨胀目标是错误的。但是,拉加德却较早提出以清晰、灵活和谦逊方式应对未来世界经济不确定性,而不是激进的加息。清晰即明确提出价格稳定目标是其他目标的支柱,保持通货膨胀预期稳定;灵活要求不能依靠简单规则决策,而是根据通货膨胀前景、潜在通货膨胀动态、货币政策传导力度等三个方面制定货币政策;政策应对不确定环境需要谦卑。政策的灵活性也为欧元区在锚定通货膨胀预期的同时,迎接长期高于2%的通货膨胀预留空间。
2.日本央行追求的需求推动的2%通货膨胀目标有望实现?
日本央行新行长植田和男认为,目前日本通货膨胀虽然高出2%的目标值,但没有达成以可持续稳定的方式实现价格稳定。也就是说,虽然日本通货膨胀超出2%的目标,但是CPI更多来自成本推动,而不是需求推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达到2%才是日本放弃宽松政策的前提。8月日本央行预测2023~2025年CPI分别为2.5%、1.9%、1.6%。日本7月CPI为3.3%,持平6月,上半年经济增长率2%。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有望推动日本通货膨胀率稳定在2%左右。
3.美联储2%的通货膨胀目标有望提早实现。
美国粮食石油自给能力足,随着供应量修复,加息抑制需求,供需走向平衡。美联储坚持货币政策“以为我主”,鲍威尔认为,将通货膨胀拉回2%即可保证其他任务实现。6月,美联储预测PCE(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2023年中位数3.2%,2024年2.5%,2025年2.1%。7月美国CPI为3.2%。因此,美国可能比预期较早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欧洲、日本由于能源食品依赖进口,未来世界格局大调整,欧洲和日本通货膨胀“过高过久”的概率较大。美国经济自主性较强,因此美国可能比预期较早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
4.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数字经济和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与传统产业缓慢回归常态。
疫情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出口依赖较大的中国经济影响较大,因此中国经济恢复可能是相对较长的过程。未来经济持续维持较高增长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传统高增长产业如房地产、出口缓慢回归常态;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等发展较快。因此,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坚持就业优先,保证传统产业平稳有序而不是激烈衰退,继续精准调控,以此保证金融稳定。另外,坚决防止过度刺激,大力支持数字经济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
(李永宁系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金融学博士后,温建东系剑桥管理学会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