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科创中心下一步如何发展?浦江论坛专家给出建议

商界观察
2023-09-11

新一轮三大科创中心怎样再上一个大的台阶,再有跨越式的发展?

 

区域创新作为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的基础支撑。

 

在10日下午举行的2023浦江创新论坛“区域创新发展”主题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三大科创中心建设及区域创新发展作出探讨。

 

目前,我国布局建设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3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粤港澳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梁颖达10日在论坛上说,目前科技部正在进一步做好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创新中心的顶层设计,“相当于新一轮三大科创中心怎样再上一个大的台阶,再有跨越式的发展。不仅是(它们)自身,辐射、引领作用也更加凸显。”他说,要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加强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合作,探索形成协调发展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进一步强化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科技合作。

 

上海作为我国第一个批复的国际科创中心,目前正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在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院士看来,长三角作为城镇群落正共同面对创新问题,“整个长三角城市同步进入了现代的城镇群,进入了大规模现代城市。只要有现代产业,就要有创新。”

 

他认为,区域创新的发展,必将带来更多的合作机构,长三角需要大量的机构、试验平台和投资者。“我相信未来10-15年,长三角的科研合作机构,不会只有政府间设置的平台,而是民间的平台也将蜂拥而至。”而三省一市提升创新能级,还是会有一个核心地点,那就是进一步推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京津冀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主任王茤祥透露,他们中心打造新的模型,不是简单地延伸科技成果,而是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耦合的区域创新共同体,也就是说在北京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形成一批高精尖项目和产业。

 

“我们本部在北京,与国内外顶尖大学合作,加速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组织全国的创新高地开展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我们在上海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9月1号正式成立了,广州的今年年初成立,武汉的最近已经到了协议的阶段,按照科技部的规划,我们在成都、西安还要建几个颠覆性的创新中心。”他说,中心在京津冀三地重点产业集聚区与龙头企业联合成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将前瞻性、颠覆性成果引入产业链,加速应用,并利用颠覆性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联合攻关,促进产业升级。

 

对于长三角的发展建议,他说,长三角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丰富、产业结构最完整、交通网络最发达、国际合作最广泛的区域,未来可进一步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加快打造“功能-空间”分布更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一个全新的生产函数,持续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产业就会发展得更广。“长三角的区域创新体的大厦,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中国走得最像一个区域创新体系的区域。”他建议,长三角出了支持区域内的一流大学,此外还要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集群优势,与重点产业领军企业共建若干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组织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

 

除了上海、北京两个国际科创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由于是三地组建而成,科技和产业实力一直位于全球前列。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科技集群中排在第二名的,就是深圳-香港-广州集群。

 

作为我国三大国际科创中心中的重要构成,香港去年12月也发布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今日在会上作视频发言时表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其中一个发展策略,就是要完善创科生态圈上中下游协调发展,通过产学研平台,加大中游的商品化,推动下游的发展。

 

“我们即将在年内推出100亿元的产学研“1+计划”,汇聚香港几百支初创团队,激励产学研协作。这也展示了我们打造世界级产学研平台的决心,还会利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进行产学研合作,我们已在位于香港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规划出产学研片区,再配合港深两地的创科优势与河套政府的政策支持,相信能够为国家打造出世界级的国际化产学研平台。” 孙东说,除此之外,香港特区政府还将建设国家参与世界先进产业布局的重要基地,发展数字经济和国际数据港,以及搭建国际创新及人才交流平台,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