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转场开启,下一个爆点何在?

2019-12-19

伴随着无人机消费级市场竞争进一步升级,以及无人机制造成本的下降,行业级应用市场将越发重要,无人机乘着政策东风走向农田,几乎就是必然选项。

无人机消费级市场诞生了大疆这家现象级公司,而行业级应用市场的“大疆”,则最有可能来自那片广袤的农田。

  

消费级市场增速放缓

无人机的火热与风行,是最近几年的事。可事实上,无人机的发展,已经有长达百年的历史。最早,无人机出现在军事领域,早在一战期间就有无人机翱翔在战场上空参与作战。直到上世纪80年代之后,无人机的各项核心技术才趋于成熟,并向民用领域渗透。

面向消费级市场发展,则是在2010年前后,当时通讯技术、电池技术和材料技术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无人机的小型化变得越来越具有可行性,大疆则成为抓住这股浪潮实现现象级崛起的超级独角兽公司。

2012年,创立已六年的大疆终于积累了一套完整的无人机相关技术,实现了无人机从软件、到螺旋桨、支架、再到平衡环及遥控器等各个环节的打通。这一年,“大疆精灵Phantom 1”问世,在无人机爱好者的群体里引发了强烈轰动,引爆了整个无人机领域的使用需求。次年即收获8.2亿元的销售额,也奠定了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统治根基。

  

大疆率先跨出这一步,引导整个无人机行业走向繁荣,自身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有据可查的信息显示,从2013年的8.2亿元到2017年的175.7亿元,大疆的销售额4年暴涨20多倍。另据多家机构估计,大疆依然在2018年实现了9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销售额突破300亿元,依旧保持在消费级市场的优势地位。

繁荣的背后,其实也有隐忧。在经历了消费者两三年的狂热追捧之后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空间太窄、消费频次低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数据显示,2015年以后消费级无人机行业规模的增速持续在放缓。这一点在大疆的销售额增速变化上,同样体现得比较明显。

  

植保或为下一个爆点

因此,经历过高光时刻的无人机行业,在感知到发展势头趋缓之时,将发展的眼光转出消费级市场以探求新的行业爆发点,也是水到渠成之事。行业级应用市场,成了新一轮争夺之地。

实际上,在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中,行业级市场的需求和规模也一向都高于消费级。目前消费级市场,无人机的用途除了作为遥控玩具,无非是灯光表演、个人航拍和影视航拍。而在行业级市场中,无人机在农林植保、安防、电力、物流、地理勘探等各领域都有广泛用途。

在上述行业级应用的细分领域中,农业植保被视为无人机最大的行业应用领域,将最先得到爆发式发展。因为,农林植保是一个应用成熟度、市场需求量,都仅次于航拍的优质无人机应用场景。从国外经验来看,农林植保也是上世纪80年代军用无人机逐渐向民用领域过渡时,欧美政府资金投入和区域试点的重点方向之一。

  

当今时代,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题中要义。病虫草害,则是影响着粮食的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应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采用科学农药喷洒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依然是综合防治方法中的重要手段,绝对是一个刚需产业。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有接近20亿亩耕地。然而,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农业耕种仍然使用非常传统的方式来检测、保护、播种、施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就拿喷洒农药举例,很多农民依靠双腿在田间行走,需要依靠拖拉机来承载农药,喷出来的农药对于农民的伤害非常大。如果通过无人机在农业上的应用,则数倍于传统方式的效率,还能有效防止农民中毒的危险。同时,多旋翼产生的气流扰乱叶片,对于药液的渗入更有效果,据称可以减少30-40%的农药用量。

多年公开数据显示,国内植保机械渗透率还处于低水平。据统计,近年来美日两国其渗透率均达到50%,而国内植保机械渗透率不超过3%,甚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7%。参考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植保无人机渗透率,有分析师预测,即便保守估计中国仅20%的耕地面积使用无人机服务,其需求量将超过20万架无人机,机身销售加上服务,整体市场规模也将在百亿美元以上。

  

政策方面,国家各个层面对植保无人机应用一直不断增加支持力度,持续补贴。农业部披露,2014年以来一些省份开展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试点,促进航空植保服务发展。先是,农业部联合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浙江、安徽等6个省(市)开展植保无人机补贴试点,重点补贴从事植保作业的服务组织。进而,相关部门又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8-2020年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补贴政策由原来的6个省市扩大到全国范围,依然特别表明对植保无人机补贴工作继续予以支持。

可以说,伴随着无人机消费级市场竞争进一步升级,以及无人机制造成本的下降,行业级应用市场将越发重要,无人机乘着政策东风走向农田,几乎就是必然选项。

从行业最新动向来看,包括大疆、酷农、极飞等在内的众多无人机厂家,已经在农林植保展开了不同程度的规模化布局。只是,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由于这样的布局仅仅是刚开了个头而已,因此各自的市占率都远未达到压倒性优势。或者换句话说,目前农林植保无人机行业尚处在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发展阶段。

  

酷农合作模式多样

农林植保无人机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商机。在这一领域,酷龙无人机是比较早展开技术、模式的研究探索,并取得商业成功的优秀企业之一。据悉,河南省酷农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 研发团队包含博士、硕士等专业技术型人才20名,发明专利达60余项,位列行业发明专利总数前五。

在保证技术含量的前提下,酷农公司不断提高用户服务体验,打造无人机服务平台,携手合作伙伴拓展植保无人机市场,经过五年的专业沉淀,逐渐形成诸多竞争优势。

  

技术扎实,合作模式多样。酷农公司有4年的专业植保背景,所做的每一架无人机都经历严格的工序,数次试验,产品可靠耐用。而且,酷农植保无人机合作模式多样,单体客户、加盟、成立飞防组织等均可合作,同时赠送保姆式跟踪服务。

数据调控,全年运转。酷农公司利用大数据后台管理系统,可实现GPS定位,实时调控,合作伙伴可以随时掌握自己无人机的作业动态和数据。酷农公司总部也可通过全国营运网络,充分调动各地的无人机,让合作伙伴所购置的植保无人机高饱和运转,持续获得收益。

联营送订单,收益共享。酷农公司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及资源,为合作伙伴提供了订单与多种保障,合作伙伴只要对植保无人机项目感兴趣,采购酷农植保无人机,导入个人资源,经过酷农公司对合作伙伴的免费系统培训,就能享受酷农植保无人机项目的红利、收益。

  

市场研究公司WinterGreen预测,民用无人机的全球销售额将于2021年达到50亿美元。国际无人运载器系统联合会(The Association for Unmanned Vehicle Systems International)认为,农业将是无人机的最大受益行业。

在农业应用上,无人机还能播种,以及在不使表层土壤板结或压碎作物的情况下进行农药喷洒。一些大型直升无人机能飞得比人工农药喷洒飞机更低,从而降低农药被风吹散的数量。此外,无人机也能更有效地监控作物或森林的温度,从而防治病虫害。日本的行业协会估算,已使用无人机的农民,其农田产量提高了约15%。

  

无人机时代渐行渐近,酷农正在掀起无人机植保风潮,让农业更酷更智能,持续爆发闪亮的美好“钱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