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产大佬到投资教父,三个河南人掌管了3万亿的商业帝国

2020-06-22



来源 / 节点财经

文 / 特稿频道

出品 / 节点财经


5月15日,65岁的胡葆森现身郑州建业艾美酒店,伴随着“哐当”一声锣响,建业新生活正式挂牌上市。年逾花甲之际,已是两鬓斑白的“河南地王”打通了地产链条上的最后一环。


在上市祝捷大会现场,除了河南政企界的朋友到场庆功外,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云贺电”也颇受瞩目。作为建业新生活的基石投资者,这位来自豫南小城驻马店的“投资教父”用7500万美元的认购金告诉老胡,何谓老乡情深。


一直以来,坚守中原的胡葆森是河南商界的精神领袖,喜布衣粗食,爱舞文弄墨,和善而坚毅的脸颊上尽显岁月雕琢后的豁达、保守与智慧。这在很大程度上,甚至也影响了人们对“豫商”这一群体的一贯判断。


而另一方面,与胡葆森从工地“斗”到球场的老乡许家印则是另一番形象。酷爱大背油头和爱马仕腰带的他在商界雷厉风行,不管是布局全国还是多元化扩张,都显露出豪迈且无畏的企业家风范。然而动辄以金钱来决胜负,又让他难以摆脱暴发户般的江湖“壕”气。


如果说胡、许二人分别代表了第一代豫商的中庸与激进,那么高瓴张磊则把“学院派”的睿智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耶鲁投资基金的实习生到如今掌管600亿美元基金的资本大鳄,张磊常以一副塑框眼镜和双肩背包示人,但似乎也并不影响人们尊称他一句“大佬”。


如果再细细深扒就会发现,这三位大佬都来自最普通的河南家庭,无一例外,他们又全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最终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 01 /

胡葆森:“92派”企业家的攻守之道


相比王石、潘石屹等国内地产巨头,胡葆森的名气并不算大,但如果论资排辈起来,胡未必有太多对手。只不过,一直走“省域化”战略的他选择偏安河南一隅,所以也就显得低调了许多。


胡葆森生于河南濮阳市,1979年郑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纺织进出口公司河南分公司,1982年又被派往香港参与组建外贸公司。从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一脚踏入市场经济,他算得上是“开眼看中国”的第一批河南人之一。


1992年是中国房企的集体诞生年。这一年,一曲《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大批知识分子下海淘金,碧桂园、雅居乐、保利、绿地、合生创展等重量级房企应运而生;这一年,已经在香港磨砺10年的胡葆森带着炒楼花赚到的第一桶金回乡,与当地的建行合资成立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业地产董事长胡葆森(来自:建业官网)


建业在河南的第一个项目是1993年6月破土动工的“金水花园”,它位于郑州市内金水河两岸,由胡葆森请河南省规划设计院出面设计,是当时郑州第一高档小区。胡葆森推出“按揭卖楼”、“十年回本”的模式,迅速打开了市场。


1996年,在政府要求各地金融机构与企业脱勾的背景下,胡葆森买下了建行的股份,建业集团变身为一家香港独资企业。在此之后,建业逐步确定了在郑州地产界的领头地位。


2002年,胡葆森从郑州转战老家濮阳,建业第一个地市住宅开发项目“濮阳建业城市花园”开盘。随着濮阳项目的成功,胡葆森似乎摸通了地产行业的门道,同年,建业正式启动“省域化”发展战略。


2008年6月,建业集团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改名“建业地产”(00832.HK),成为内地中西部地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并成功募集12.65亿港元资金。胡葆森决心全力推进“省域发展”战略,不再走出河南。


胡葆森自嘲为一个“朴素的狭隘的河南主义者”,情怀与责任是他常提及的词,他曾说,“一代人要承担一代人的责任,我就想在河南做这么一件事。”足以见得,这份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济世情怀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建业的商业走向。


建业地产2019年销售额情况(来自:建业地产财报)


不得不说,作为“92派”企业家,胡葆森在对宏观经济的把控上有着独到的眼光,但在商业决策上却略显守旧。就如同他所掌管的建业足球俱乐部一样,20多年来起起伏伏、升级降级,但始终没能摆脱平民草根的标签,如今几乎全靠胡葆森的“情怀”二字来强撑。


在商言商,就在建业一步步将自己装进笼子,实施“省域化”战略的同时,更多的外扩机会也与之擦肩而过。当情怀最终成为一种阻碍时,“造福河南”与“偏安一隅”恐怕已没有本质的区别。


2019年,建业实现合同销售总额1011.5亿元,首破千亿大关。然而,在快速扩张背后,建业地产的融资成本、借款金额及资产负债率等都呈现出增长态势,同时还伴随着毛利下滑、现金流不稳等的危机。


近一两年,胡葆森改变了往日的坚持,称“将会有条件地走出河南”,但面对碧桂园、恒大等国内头部房企的杀入,以及正商、康桥等本土品牌的崛起,这位年近古稀的地产老兵恐怕还无法坦然脱去往日的战甲。


/ 02 /

许家印:从“中国首富”到“中国首善”


当胡葆森回河南创办建业时,34岁的许家印选择从老家周口走出,怀揣积攒多年的两万元现金和厚厚的简历独闯深圳。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在舞钢公司担任了近十年的车间主任。


与当时大多数“下海潮”中的企业家一样,许家印甘愿放弃体制内的“铁饭碗”从头做起,看中的是市场经济下的绝佳机会。尽管年纪轻轻就成为国企车间主任已实属不易,但经过两次高考才进入武汉钢铁学院的许家印显然对外面的世界有着更大的兴趣。


1996年,在深圳中达集团磨砺四年的许家印来到广州创立恒大地产公司。凭借“小面积、低价格、低成本”的策略,恒大第一个楼盘——金碧花园当年实现销售额8000万,许家印为此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而仅仅3年之后,恒大地产便跻身广州地产10强。


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来自:恒大官网)


从2000年开始,许家印着力于整合资源、规范流程、提升管理,陆续开发出“金碧”系列精品楼盘。随后,恒大实施紧密型集团化管理模式以及标准化运营模式,确立了全精装修交楼的民生地产定位。


2006年,许家印对恒大提出了“拓展全国、迈向国际”的发展口号,以潜力最为巨大的中国二线城市为主要方向,并逐步向三四线市场进军。到了2009年,恒大的规模已经扩大了数十倍,销售额狂增220倍,总资产与纳税额翻了150倍以上。


2009年11月5日,许家印终于敲响了恒大上市的钟声。当日,恒大股票收盘价较发行价溢价34.28%,市值达705亿港元。受益于此,许家印以479.49亿的身价成为中国大陆首富。


恒大的起步并不算早,但发展的速度惊人,这与许家印在钢铁企业里炼成了管理基本功不无关系。一直以来,从国企走出的许家印坚持“紧密型集团”管理模式,使得恒大在全国化扩张中少走了弯路、节省了成本,最终实现了标准化运营。


恒大集团近五年收入情况(来自恒大财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