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智库|2020-2023 中国创客新经济趋势白皮书
△点击音频,收听报告简版
【白皮书正文】
▍穿越迷雾中国创客跨入全新周期
过去的3年,对每位创客来说都是一场“寒冬”。传统商业模式遭受了巨大冲击,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电商等新兴业态受到了迅速发展,实体门店加速向线上转型。我们经历了经济紧缩、供应链危机、互联网流量红利枯竭带来的发展瓶颈,同时伴随着资本退场,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双向衡量成为主要考量。
过去3年相当于一场广泛而深刻的供给侧改革,对整个市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创业者头上,便是一座大山,但山谷的底点便是山峰的起点。疫情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随着疫情结束,叠加政策的强力刺激,目前我国经济已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同时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在显著加大。202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6万亿元,同比多增1.99万亿元。与此同时强化对民营小微、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1%,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3%。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家统计局
▍2023中国创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挑战1:疫情期间,人均收入增速下降
受大环境影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过去3年也处于震荡低增长状态。2022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增速也是近20年来的第二低,为2.9%(第一低为2020年,仅为2.1%)。
挑战2:经济复苏要打“持久战”
国家统计局于7月17日公布202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GDP整体增速为5.5%;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4.5%,二季度同比增长6.3%。受益于疫后需求释放及积压性生产,一季度好于预期。二季度GDP季调环比为0.8%,前值为2.2%,两年平均增速为3.3%,低于前值的4.7%,叠加去年的低基数,虽然二季度增速达6.3%,但仍低于市场预期的7%左右。
挑战3:企业利润或压缩
据2023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数据显示,63%的人群表示自己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性,具体特征为量入为出不超前消费、有计划性的支出、少买非必需品、购物选择货比三家、更看重性价比、更看重产品的实用性等。所以对于创客来说,在产品设计方面要考虑走“性价比”路线,这或将导致产品之间发生“内卷”行为,进而压缩企业的部分利润。
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随着疫情的结束,后疫情时代全面复工复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同时全新的消费习惯和理念中蕴藏着新的商机,这些对创业者来说是极大的利好。
机遇1:利好政策出台
①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继续降低
金融对促进小微经营主体全面复苏和创新创业具有重要作用。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印发《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要求,银行业保险业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切实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据银保监会披露,去年全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81.5万户,首贷户金额同比增长13.1%。今年以来,对“信贷空白”小微群体服务力度持续加大。数据显示,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仍在降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一季度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了0.38个百分点。
②增值税、所得税进一步减免
从税收方面来说,2023年对于创客也是非常有利的,国家分别从增值税、所得税方面给予了创业者税收优惠。国家发布了《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号》。具体优惠如下:如果收入不超过500万, 增值税税率是1个点或者更小的收入是免征,所得税方面如果是小微企业不超过300万的利润,所得税减半再减半,按照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如果你是个体工商户利润不超过100万,则是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机遇2:线上服务、医疗健康加速发展
在疫情期间增加的消费习惯中,81%的人群表示线上消费增多了,其中提及率较高的五大在线消费习惯为:更多使用网络渠道购物、更多在线娱乐消费、更多生鲜到家渠道消费、更多的餐饮外卖消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经济整体稳定平缓,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达137,853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19,642亿元,同比增长6.2%。疫情解封后的12月,吃&穿&用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分别增长了16.1%、3.5%、5.7%。基于这一点,每个创客都要更加注重自身“线上渠道”的建立,充分利用新的社媒平台与消费者建立联系。
同时,这一轮疫情让中国人开始真正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因此,医疗保健、滋补、运动健身等相关品类的需求也开始显著增长。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有超过1700个营养保健品牌成交额同比翻倍。消费理念的变化会带来巨大的市场,每位创客都要看到“健康”这领域。
在后疫情时代,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站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的长期视角,审视公司的商业模式。因为,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企业能否解决社会问题、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是永恒不变的底层逻辑。
▍2023中国创客需要关注的新趋势
趋势1:数字经济融合传统产业成必然趋势
数字经济已经深入社会经济和发展和国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成为不同类型企业经营方式全要素、全流程优化和升级的重要动力。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都属于数字经济的范畴。在具体的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数字经济的主要代表。过去1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由20.9%提升到41%,未来数字化对我国经济贡献度将加速提升,并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56万亿人民币。
趋势2:人口结构转变带来新业态经济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65万人,比上年减少106万人,人口出生率跌至6.77‰,是自1949年编制人口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仍在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到达2.6亿,占总人口比重18.70%。长期而言,人口是影响消费最核心也是最长期的变量,消费最终服务于“人”,人口总量和结构上的变化均会直接影响消费需求的变迁。可以确定的是,银发经济、单身经济、户外经济、女性经济、宠物经济等新业态崛起已经到来,每位创客都要把握好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崭新机会。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人民网
▍2023五大热门创业赛道展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大的时代变革一定孕育大的发展机遇,后疫情时代中,市场存在以下五大机会:
第一,健康养生
后疫情时代,便捷、简单和高效的养生方式,成为大家生活中绕不开的一点。开袋即食和口感好的滋补营养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随时养生、低成本养生、高效养生,在吃喝玩乐中达成“碎片化”养生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他们追求的养生产品不再是胶囊、片剂等似药非药的产品,零食化营养品以及各种形态的功能性零食,开始进入到了养生范围,在零食中调理机体、愉悦身心,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数据显示2023年大健康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1.2万亿元,其中医药保健占比最高,达到5.8万亿元,占据半壁江山。
数据来源:《2023大健康产业报告》
第二,国货消费
近几年,中国消费者对国货的消费热情持续高涨,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有56.7%的消费者表示自己在国货产品的消费上面有增加,以00后为代表的新世代消费者热情最高。同时,随着近几年国潮的发展,国潮文化元素也在被消费者更多的认知。国潮将传统优秀文化与当代先进科技、审美需求碰撞融合创新出新国货、新品牌,国潮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融合了科技、文化、美学、时尚、生活的集合体。2022年包括美妆、潮玩在内国潮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2541亿元,同比增长23.13%。接下来将我们迎来一个科技创新、技术赋能、国货美学的崛起时代。
数据来源:上海报业集团《新国潮大会》公开数据
第三,户外经济
2021~2023年,淘宝天猫“户外”搜索量同比增长659%。2022年,露营市场在天猫率先突破百亿大关,随后户外开启狂飙之路,包括露营在内,衍生出了户外鞋服、钓鱼、新兴运动、儿童户外、骑行相关这六大新百亿市场。国人在运动、健身方面所投入的时间及财力均在逐年增长。露营,骑行、滑雪、飞盘、等户外运动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并提振着消费新活力。2022年中国单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到1134.7亿元,同比增长51.8%;带动市场规模为5816.1亿元,同比增长率为52.6%。
数据来源:《2023天猫户外六大百亿市场报告》
第四,特色农品
在农产品消费市场,“吃得饱”已经成为过去式,“吃得均衡”已经成为主流共识,现在的消费者不断产生对农品消费的“期待释放”:消费者会更想要绿色有机、包装精美、品牌知名等多样化特点的产品,产品不止是食用,还需要社交礼赠、特色有内涵等。随着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数字技术的助力,区域“地标农产品”已成为城市消费的升级方向。而通过高质量农产品驱动消费升级,带动农民增收的正循环正在加速运转。从产业带到山货进城再到区域农特产品被更多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区域优质农产品迎来空前火热的市场机会。这一领域在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6107亿元,到2022年整体规模就已经达到了1.2万亿元,发展十分迅速。
数据来源:《乡村直播电商发展报告》
第五,人工智能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人工智能市场,随着我国新基建、新经济的不断推进,AI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4849亿元。在大模型等热门领域引导下,2023年人工智能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奇绩创坛、创新工厂以及高瓴创投等一线创投机构频频出手。整体融资情况上,2023年上半年天使轮、A轮以及战略融资事件数量,分别拥有59、57以及38起,位居行业前列。
数据来源:新经济观察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