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如何变现?从《庆余年》说起
2019即将完结,下一个十年,对于独角兽公司来说,对于更广泛的新经济公司来说,一个广泛的共识是:要造血,但钱并不好挣。新经济公司的持续经营和生存能力也正在接受挑战和考验。
外部环境上,人口红利见顶、流量越来越贵、资本越发谨慎、客户急待运营;同时,如何实现商业变现,激发部分潜在用户的支付意愿,实现成功造血,也成为所有新经济公司急需考虑的问题。
即将完结的热播剧《庆余年》正版点播收费就引起了很广泛的争议,从用户角度来看会员代表的特权究竟是什么?对于商业网站来说,如何设置一个好的模式既让普通用户留存下来,会员得以受益又在商业上对优质内容有更多探索的资金。这是一个很难回答,但解好了各方受益的问题。
也是基于此,我们邀请了亿万的专家试图就“商业变现”这个问题来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以下,Enjoy:
作者:陆盛赟 / 西蒙顾和(Simon-Kucher &Partners )中国区合伙人;王赛,科特勒咨询中国区合伙人,《增长五线》作者,CEO市场战略顾问
盈利-定价,一切竞争从设计开始,布局决定终局
传统企业的定价模式是选择定价目标,确定需求及需求曲线,估计成本,分析竞争者成本 / 价格/ 供应物、选择一种定价模式。
而新经济经济公司多采取“毛利率为零,成本价销售”。多数公司成本结构为“低营销费、零渠道费与零库存费”(比如小米与特斯拉,通过社会化媒体接触用户,在自有电商渠道销售产品,根据用户预订量分批生产产品)。当然,也有一些独角兽引入消费者参与定价。
但是问题在于,尽管广大的未来市场预测可以提升估值/市值的天花板——但一家独角兽公司的价值,最终还是通过盈利来实现。所以完成了产品-市场验证之后,创始人围绕盈利去做深刻的思考与预判是非常有意义的,这背后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考虑,决定盈利的不仅仅是盈利模式,还包括如何精准定价。借用经典的营销4P理论来分析(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宣传Promotion),定价是中唯一取得收益的环节。
上图研究了2018年19家IPO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及其市值变化,数据结果显示仅有4家实现了在年内市值高于20%的增长。
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独角兽公司市值下滑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企业特性、所处行业可能存在不同的原因,例如:科技含量不高,缺乏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产业链配套资源不完备,所处行业发展放缓;地域增长差异明显,二线城市突围而一线城市固守等。
但共性如出一辙:企业运营难言精细,持续造血能力不强——无法持续地深入了解消费者和时代发展需求,无法设计出贴近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对盈利前景带来巨大压力。
拆解盈利能力
盈利:营收能力 + 成本管控
营收能力:用户规模 + 变现方式
商业变现能力是支撑独角兽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市值管理的必经之路。这里面就涉及到市场战略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如何定价。
如果我们将公司的盈利拆分为营收能力和成本管控;同时,将营收能力再拆解为——“用户规模”和“变现方式”。那么可以看到一些挑战:
在用户规模端:
中国当下人口红利见顶,流量购买已经越来越贵——大部分的独角兽企业都在面临成本费用上涨的压力。
因此,“用户运营”成为了下一阶段需要考虑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只有提升用户运营能力,企业才有可能提升转化率,获得更多的用户,尤其是有支付意愿的用户。
在变现方式端:
独角兽公司都有自身独特的商业逻辑或者商业模型,只要商业逻辑是成立的,独角兽就有存在的意义;反而言之,在商业模型上的再创新,目前也并非易事。
我们认为,独角兽企业当下急需提升的一环能力在“变现能力”。大部分公司在前期“追逐市场”、“跑马圈地”的环境下,并没有前瞻性地特别考虑价格这个核心要素。到了后期,这个欠缺的要素恰恰是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最显著的一个因子。
那么,对于独角兽企业或者创业公司来说,应当如何通过定价来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值;又应当如何建设自身的变现能力呢?
来自硅谷独角兽公司的10条变现技巧
我们认为在消费互联网的新时代,公司们应该转换思路,更关注于消费者本身,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产品性能、功能的极致。而想要做到真正的关注消费者,并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提升企业变现能力,则需要从产品设计,价格体系,收费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优化。通过整理与多家独角兽公司的合作经验,我们总结了10条提升独角兽变现能力的建议,与各位分享。
产品设计
1)谁是真正有付费意愿的用户?——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打造产品的思维模式
传统产品设计思维是设计导向的,即从设计角度出发决定产品功能与属性,再通过不同渠道触达消费者。在目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产品设计思维很可能导致产品并不真正符合市场需求,最终惨淡收场。这样情况不仅会发生在传统企业上,在一些独角兽公司或已经上市的新兴公司中,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
谷歌在2012年推出面向C端的谷歌眼镜,由于定价较高、可能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销售低迷并在2015年被关停。但实际上该眼镜拥有的声控拍照、即时信息处理等功能对于工程师、医生等B端客户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思考了用户需求之后谷歌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今年5月推出了面向B端客户的谷歌眼镜企业版。所以只有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思维,才能避免产品成品与客户需求不符的尴尬情况。
2)用户究竟愿意为什么付费?——结合“产品、市场和支付意愿”进行产品设计
在确立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思维后,需要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即在设计产品之前进行充分的需求调研与分析,确定该产品在其细分市场的使用场景和对应的必须功能,并了解终端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支付意愿。
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判断是否可以生产或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和支付意愿的产品,进而决定是否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许多工程师或产品经理对于产品参数与功能有着很高的追求,因而在产品设计时希望可以做出一款功能尽可能多的产品。“多而全”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也意味着需要收取更高的价格才能盈利。但大多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可能仅为其中的几项功能,所以他们并不愿意为一款功能过多的产品支付过高的价格。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结合产品功能、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支付意愿等信息进行更加市场导向的产品设计。以Uber 的动态定价为例,Surge Pricing是在叫车需求量过大时采用的一种定价策略。Uber将之命名为“动态提价”:当Uber平台上的车辆无法满足峰时需求时,平台提升费率来确保用户用车的需要,更多司机会由于收入的提升则会及时加入提升供给。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