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坚持更难的,是懂得及时止损
有些事情,你会发现自己投入得越多,收获却不见得会越来越多。
就像你在一条路上走了很久,但却始终没有到达心之所往,你不知道是该继续坚持,还是就此放弃?
坚持往往是大部分人口中高喊的选择,可有的时候,选择放弃,及时止损,却是比坚持更难的一件事情。
害怕损失的人
往往最后损失最大
请你先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
如果你花了50块钱买了一张电影票去看电影,结果开场半个小时后,你发现这部电影根本就不值得一看,这时候你会选择留下来坚持看完,还是选择中途离场?
很多人会选择留下来把电影看完,因为在他们眼里,50块钱可是妥妥地花了出去,不看完岂不是浪费了。
然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给出了他的答案:
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一定要忽略你的50块钱,因为这50块钱是『沉没成本』,不管你走不走,这钱已经花了。
所谓『沉没成本』,是指已发生,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它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毫无价值,不会影响当前的行为或未来的决策。
『沉没成本』本该是我们努力排除的干扰,可很多时候,我们却因为不自觉地过于重视它而不断投入新的成本。
『沉没成本』可能是那些难以割舍的东西,就像有的人家里堆积着大量用不着的物品舍不得扔,却想着“万一哪天用得上呢?”
结果家里的空间越塞越满,找工具收拾房间花费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沉重。
『沉没成本』也可能是股票市场的错误投资,从一开始冲动买进,到后面阴跌不止,可你却并没有就此止损,反而是投入更多资金期待反弹。
结果股灾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你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绝望,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
『沉没成本』也可能是你与他人的一段感情,虽然冲突不断,矛盾重重,看对方越来越不顺眼,可却因为你们已经交往了好多年,不甘心就此结束。
结果是彼此将就着生活,相对无言的时间越来越多,而每一次的忍让都是内心的一次煎熬。
『沉没成本』就是那种已经损失的成本,如果不懂得及时止损,甚至为了这个损失而追加成本,最后只会得不偿失。
而害怕损失的人,却往往损失最大。
人们对损失的厌恶
远远超过对收益的喜好
陷入『沉没成本』的黑洞无法自拔,往往源自我们内心的那份不甘。
因为不甘心买了没用的东西,所以不愿断舍离;
因为不甘心投资失败,所以不愿及时止损;
因为不甘心这几年的感情白白付出,所以宁愿选择将就。
内在的这份不甘心,往往是因为人性中总是存在着一种叫做『损失厌恶』的倾向。
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就曾用抛硬币的实验来验证人性中的这种倾向。
现在,用抛硬币来打赌。
如果是背面,你会输掉100美元。
如果是正面,你会赢得150美元。
这样的赌局,你愿意参加吗?
尽管这个赌局的预期获利比可能的损失大,但大多数人都拒绝参与这个赌局。
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失去100美元的恐惧比得到150美元的的愿望更强烈,而这就是『损失厌恶』——失去比得到给人的感受更强烈。
后来这个赌局做了一些调整。
先给每个人1000美元。
你可以选择退回500美元,然后拿着剩下的500美元离开。
你也可以选择抛硬币,正面朝上,无任何损失,直接带着1000美元离开;如果正面朝下,则失去1000美元。
这时候,你会如何选择?
最后的实验结果是,大多数调查对象更倾向于抛硬币这个冒险选项。
而卡尼曼进一步阐释了人性中的『损失厌恶』——人们对于损失有着天生的恐惧,为了避免损失,挽回损失而甘于冒险。
这其实就像在网上看到的关于传销的一个解释。
进入传销的人,他们不出来,并不是大家以为的被洗脑了,反而更多的来自于人性中的『损失厌恶』。
于他而言,如果当时退出,那损失即刻发生,那些投入的钱铁定拿不回来了;而如果不走,他觉得还有可能避免损失。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付出的这么多金钱和精力,所以选择冒险一搏,却从来没有考量过投入更多损失的可能性也更大,结果会越陷越深。
人是一种感性动物,总是容易受到内在恐惧情绪的控制,比起推倒重来,寻找更好的机会重获新生,他们更愿意去固守已有的东西来规避眼前的损失。
相比于被人性的弱点所驱动的坚持,放弃曾经的付出,从零开始,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气。
敢于承认和放弃过去的错误
才能及时止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