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太宗苏世民

2020-05-22

一生富可敌国,赢遍天下。

作 者丨Nino Z.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图片:网络、图虫创意


北大“元培学院”和清华“苏世民书院”,号称中国两大顶尖学府的“精英集中营”。


2016年9月,苏世民书院正式开学之际,中美两国元首齐发贺信,国务院副总理亲自出席;书院顾问中,各国前首相、前总统、前国务卿排成了串。


与彪炳史册的蔡元培先生不同,作为全球著名私募股权与管理咨询公司“黑石集团”的掌门人,苏世民(Stephen A.Schwarzman),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



1947年,苏世民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犹太裔家庭,从小就在自家的家纺麻布店打工。家族生意不错、生活富足,但少年苏世民却拥有巨大的企图心。



当时,美国“最伟大的一代”正从二战战场归国,对房屋和装修的需求激增。小小年纪的苏世民向父亲提出,家族产业要借机冲出宾州、走向全国。小富即安的父亲十动然拒,让他倍感失望。


那时,他开始意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创业的野心:“一个人可以学着做管理,甚至可以学着当领导,却无法通过学习成为企业家。”


但他的血液里,自带经商的天赋基因。


从小,他就向邻居兜售糖果和电灯泡;又成立一家剪草坪公司,雇双胞胎弟弟出工,自己四处拉客户出力。正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苏世民坐享一半利润,两个干活的弟弟只能分另一半。


在学校,苏世民堪称风云人物。初中起,他就是学生会主席,还是宾州百米短跑纪录保持者,可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


但大学择校时,他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耶鲁和普林斯顿已向他抛来橄榄枝,唯独心中的“白月光”哈佛把他列入“候补”。直接放弃不是他的风格,他辗转打听到哈佛招生办负责人的电话,直接毛遂自荐。对方再次十动然拒,告诉他耶鲁是个好去处。


刚进耶鲁,苏世民并不顺心。在人才济济的尖子堆里,他显得成绩平平。大一室友也是“怪咖”,一个一学期不换内衣,一个在寝室里挂起了纳粹旗。作为犹太人,苏世民非常震惊,却试着宽容那些以往无法理解的事情。


最后,苏世民还是凭借商业智慧在耶鲁崭露头角。


为了赚生活费,他拿下了耶鲁文具的特许经营权,向学生推销个性化信头的书写纸,成了校园周边产品的早期推广者;当时耶鲁是男校,擅长组局的他发现理工男的饥渴需求后,又成功邀约纽约芭蕾舞团到学校演出,引发轰动;为了治标也治本,他再接再厉在学生中发起投票,并联系权威媒体施压,废除了耶鲁延续268年不许女生留宿的规定。


苏世民一举成为耶鲁“宅男之光”,名声大噪,也由此被纳入了包括小布什在内的秘密精英组织“骷髅会”。


1969年苏世民大学毕业,这个发誓成为“班里收入最高的人”,进入了帝杰证券。虽是一无所知的职场萌新,他一眼看穿了一家为大学生提供冰箱租赁公司的破产未来,并向高层提交了分析报告。但帝杰正在为这家公司安排定向增发,根本无视他的报告。


几年后,冰箱租赁公司应声倒闭,帝杰却因帮助其定增遭到起诉。庭审时,苏世民的处境变得相当尴尬。原告律师团奉他为天才,早就看穿了冰箱租赁公司的把戏;帝杰证券却说他是对一窍不通的白痴,走狗屎运撞对了一次。


结果,帝杰在官司上大败而归。


就在帝杰证券被搅得鸡犬不宁之前,苏世民却早已离开。1970年越战正酣,他主动报名参加了陆军预备役,其中真正的心机是:要是被征召,就会真正派往越南。但预备役,只要在路易斯安那受训就行了。


不安分的苏世民,却再次打破军中“潜规则”。当时,下级军官克扣士兵餐食中饱私囊,人人敢怒不敢言。刺头苏世民却顶着强大压力,“越级上访”揪出了丑闻。


从此,任何权威和等级,在苏世民心中都被全面瓦解。广阔的世界呈现在面前,犹如一个期待他策马奔腾的疆场。



1985年,苏世民和乔治·彼得森创立“黑石”。


此前,他又经历了一段过渡人生。



挥别预备役后,苏世民如愿进入哈佛商学院深造,却发现这里课程过时、效率低下。从哈佛再毕业,苏世民顺利进入雷曼兄弟,变身高级金融民工,并得到年长自己21岁的CEO彼得·彼得森的提携,31岁晋升为总经理。


但雷曼内斗不断,1985年,彼得森被迫辞职。出于友谊和知遇之恩,苏世民也义无反顾地离开。


于是,惺惺相惜的两人各自出资20万美元,从两人姓氏中各取一词(苏世民的姓“施瓦茨曼”在德语意为“黑色”,“彼得森”在希腊语中意为“大石头”),创立了名为“黑石”(Blackstone)的公司。


起初,两人想凭借积累的人脉,先搞些咨询和中介服务。但公司半年才拿下一笔小生意,明显路数不对。


“做大事和做小事,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苏世民决定破釜沉舟,创立私募基金,第一期募资金额就定为10亿美元。


虽然他和彼得森名声在外,但寄出的488封招股说明书,大都石沉大海。其中,达美航空最过分。


起初,他们约定在亚特兰大办公室面谈。两人赶着飞机匆匆赴约,对方秘书却把他们领到了地下室二层,负责接待的主管还管他们索要了25美分的咖啡钱。等听完黑石双人组的诚恳介绍后,对方又一次十动然拒,表示愿意见面只是听说他们很有名气。


拒绝让人羞愧难当,挫折更看不到尽头,没人知道有没有柳暗花明。


英国保诚基金,是他们潜在客户名单中最没把握、所以留到了最后的公司。见面后,保诚的首席投资官一边漫不经心听介绍,一边大嚼金枪鱼三明治说:


“听起来不错,我给你投1亿美金吧”。


苏世民目瞪口呆,对此心怀感激。


这笔宝贵的巨资,逆转了人们对黑石的信心,通用电气、日本日行证券、大都会人寿等巨头接踵而至、陆续跟投。


黑石是幸运的。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股市全线崩盘。恰恰在5天前,黑石完成了8.1亿美元的第一期基金募集。苏世民庆幸道:要是再晚一两天,投资人可能已经没钱了。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股市全线崩盘


但初尝成功的苏世民,很快迎来当头一棒。


1989年,他不顾资深同事反对,支持萌新员工建议,以3.3亿美元下注埃得科姆钢铁,使之成为公司第三大重仓股。


几个月后,钢价暴跌,黑石在这笔交易中自损2300万美元,还要自掏腰包甚至贷款来弥补投资人。一位投资人怒不可遏地训斥他是“低能儿”,炮轰黑石“得蠢到什么程度,才会把钱浪费在这种毫无价值的东西上”。苏世民不得不强忍泪水,为自己的独断和辜负的信任表示愧疚。


失败,也可能是巨大的礼物。


从此,他改变了公司的决策方式,黑石的所有项目都必须由投资委员会集体决定。决策过程中,还要通过制度保证:只点评、不批评,只对事、不对人。通过群策群力,每个人都要为决策承担责任。


“不要赔钱”,从此成为苏世民投资的首要原则。


与剧烈冲突的“恶意收购”不同,黑石是“友好收购”的规则建立者。


2007年,黑石对全球最大酒店集团希尔顿展开收购。当时,次贷危机风起云涌,市场对此并不看好。但苏世民坚持对酒店先收购、再升级拓展,并在土耳其、意大利等旅游胜地增加连锁布局,还趁着金融危机低价回购债券。


待到旅游市场回暖,黑石又将希尔顿25%的股权作价65亿美元卖给海航。这手低买高卖,一举成就黑石史上最赚钱的一笔交易。


在房地产领域,黑石正是美国最大的私人房东和印度最大商业地产持有者。


次贷危机过后,手握巨资的黑石再度发现,能源领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


当时黑石发现,能源公司的整体价格,几乎总是高于各项业务单价的总和。而2008年,萨宾帕斯天然气母公司的股票,跌到只有一杯咖啡的价格,几近破产。但只要对它进行改造,就能向全球大量出口天然气,只是改造费用,高达80亿美元。


再三权衡风险后,黑石投入20亿美元、融资60亿美元,对其投下重注。


结果,萨宾帕斯天然气不但起死回生,至2018年9月,还累计向全球28个国家出口天然气,其中400多万吨运到了中国。


这让苏世民意识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金融也没有固定的模板:只要有人提出一个金融新需求,这背后可能代表着一类新机会。


很快,他成立“战略性投资机会基金”,只关注从集装箱船到信号塔下面的土地在内的异类交易。这一基金,最终发展成价值270亿美元的独立板块,让黑石在业内独树一帜,加速甩开了对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