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买回来要带壳,为什么手机厂商还坚持宣传“裸感”?

04-23 09:57

“数据研究发现,握感最好的手机总宽度约为71mm,即6.3英尺。”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在最近的新产品发布会上表示,一波客户希望手机恢复到最佳触感状态。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在发布新产品时,会强调裸机的手感和材料工艺。最近发布的手机新产品中,vivo X200 Ultra“盔甲玻璃”抗刮、抗摔、OPPO握感舒适、荣耀Power“踢不烂”等都是宣传的重点。


事实上,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新机器后会选择带壳使用,手机制造商通常会将手机壳附着在产品包装盒中,那么为什么要宣传“裸感”呢?


排热需求和外观创新驱动“裸感”体验升级


中新经纬公开整理信息发现,近日多家手机厂商在新产品推广中提到了对裸机体验进行升级的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


四月二十一日,vivo发布X200系列两款新产品时,突出了其外观配色满足不同客户的审美需求,设计在视觉上带来了简约大气的美感。


4月15日荣耀新产品发布后,很多科技博主在介绍“荣耀Power”时,加上了“手机里的踢不烂”的标签。据荣耀官方介绍,荣耀Power利用太极缓震结构2.0,满足室外抗摔需求,实现整机十面抗摔。


强化机身材料手机不仅仅是荣耀。此前,三星发布的新产品Galaxyy S25 Ultra配备了康宁大猩猩的第二代玻璃面板。在康宁实验室的测试中,玻璃从2.2米的高度落到模拟混凝土表面时仍然可以完好无损。千元机红米Note 14 Pro ,还配有康宁大猩猩玻璃,提高抗摔性能。


但在提升触感方面,各厂商都在考虑电池电量和轻薄机身上花了不少心思。红魔声称新产品是“历史上最轻最薄”的全屏旗舰;荣耀Power全面升级了手机内存的堆叠结构,将机身厚度控制在7.98毫米。;OPPO Find N5、vivo X200 Pro mini、同时,小米15等也将“轻薄”作为卖点。


CINNO市场调研机构 Research研究总监刘雨实在一定程度上向中新经纬介绍,超薄机身与高续航需求相冲突,同步提升这两个指标将显著增加R&D成本。目前,在超薄机身和续航性能方面,厂家主要采用钛合金、PBO纤维、纳米微晶玻璃、生物基环保材料等材料升级,采用蜂窝加强、缓冲减震或3D打印精密结构等协同技术。


依据CINNO 根据Research市场的统计,2020年至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复合材料后盖市场以素皮材料为主,主要应用于高档旗舰机型。2022年,玻璃纤维材料进入市场。2023年,随着锦纤维材料的加入,素皮和玻璃纤维后盖的销量同比翻了一番,推动了复合材料后盖的渗透率同比增长。%。



▲ 智能手机复合材料后盖在中国市场上的渗透率来源:CINNO Research


CINNO Research微信官方账号显示,到2024年,随着供应链的完善和成本的下降,素皮和玻璃纤维后盖逐渐渗透到中低档型号,推动复合后盖整体渗透率超过10%,正式跻身主流后盖材料队伍。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复合后盖销量品牌TOP6(华为、vivo、小米、OPPO、荣耀,真我)总市场占有率达到96%。



▲ 2024年中国市场复合材料后盖智能手机销售品牌所占比例 来源:CINNO Research


刘雨表示,复合材料后盖逐渐进入主流材料阵型,从侧面说明消费者对多元化智能手机后盖的接受程度开始提高。


中国科技市场调研机构IDC研究主管郭天翔告诉中新经纬,随着碳硅负极技术的提高,电池体积越来越小,容量越来越大,所以超薄机身现在可以获得很好的电池寿命。 但是,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机身的重量可能更大。 若要进一步减肥,成本将过高,所以目前手机在超薄机身和性能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


针对手机厂商不断提升商品裸感的现象,刘雨实指出,一方面,厂商追求裸机的感觉是为了满足逐渐增加的散热需求,另一方面是出于差异化需求,通过提升产品的精致感来强化高端形象。


根据郭盛证券《2024年散热产业研究报告》,2024年是消费电子AI的第一年,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内部设备的发热和散热需求明显增加。AI赋能使产品功能更加强大,同时对手机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导致功耗和散热问题日益严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热量,不仅会限制AI算率,还会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缩短使用寿命。


新手机产品宣传中反映了排热需求。vivo 在介绍X200s性能感受时,突出了行业首发脉脉液体VC排热,让用户玩游戏更加畅快。


郭天翔认为,近年来,随着手机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很难有明显的创新成果来吸引客户更换手机。因此,手机制造商从颜色、材料和材料中获得更多Deco(装饰设计)等产品在外观上进行升级改变,以吸引顾客。


“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尤其是线下试用手机时,良好的手感确实能增强消费者的好感度。”郭天翔补充说,手机材料的变化也与其重量、防摔性能和信号要求有关。


电话抗摔,客户真的不带壳吗?


移动电话的防摔性能提高,裸机体验也在不断优化,但是消费者真的会不带壳使用手机吗?


根据之前的市场调查公司NPD Group数据显示,超过75%的智能手机用户会使用手机壳,超过25%的人会购买多个手机壳。


“大多数人买回手机后都会戴壳贴膜。”郭天翔说,虽然制造商在新产品发布会上展示了裸机,但在发布会结束时,他们将提到他们官方配件的手机壳和第三方适合的手机壳数量。


刘雨实解释说,即使有些厂商在努力提高手机的抗摔性能,碎屏和划痕的风险还是很高的,高端机型的维护成本高达几千元甚至几千元,远高于手机壳的购买成本。


北京一家手机店的销售人员告诉中新经纬,防摔材料可以支持手机从桌面掉到平地而不损坏,但如果地面有尖锐物品,手机的损坏程度仍然不可控。


郭天翔指出,虽然手机的材料在不断优化,但并不能100%防摔。尤其是目前,客户的换机周期越来越长。为了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客户仍然使用手机外壳。


艾媒网显示,近50%的中国智能手机客户更换手机的周期为3年。~四年,类似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寿命。


另外,郭天翔还强调,手机的防摔性能正在提高,但是防划仍然困难,在新旧置换过程中,刮痕会对回收价格产生显著影响。


北京某商场第三方回收平台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经纬,划痕对手机回收价格的影响取决于其原价。型号越贵,损坏越多。一般价格7000元~高端手机8000元,有划痕时折旧会减少400元左右,如果屏幕破碎,折旧一般会减少1000元以上。


中新经纬从北京某手机店了解到,一款价格8499元的高端手机,在屏幕破碎后更换厂家原屏需要3000元左右,无需屏幕破碎保险。以此维修成本核算,换一个原厂屏幕可以买300个10元左右的手机壳。


“破屏保”或难以撼动手机壳市场


现在,一些厂商在销售手机时会推出“碎屏保险”“裸机保修”等组合服务。 例如,vivo新产品首次销售期间,赠送vivo care 和碎屏宝; 华为推出了“碎屏安心”,保修内容包括因意外撞击、坠落、挤压而导致的屏幕破碎; MiCare服务由小米推出,包括碎屏保障; 在促销过程中,荣耀的一些型号也会附加碎屏险。


北京一家手机店的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经纬,该品牌的高端型号Ultra系列在购买时发放了一年的碎屏保险,并表示更防摔的产品往往会发放碎屏保险。


当被问及是否建议套壳时,手机店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手机背面的机身抗摔,但套壳的安全性会提高,可以给屏幕增加额外的保护。还是建议带壳用手机。


就行业数据而言,手机壳市场仍在扩大。据市场调查公司百诫方略统计,全球手机壳市场规模呈稳步扩张趋势,2024年全球手机壳市场规模达758.8亿元。根据QYResearch发布的《全球手机壳市场报告2023-2029》,预计到2029年,全球手机壳市场规模将达到142.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3%。


根据行业研究数据平台的魔方数据,2024年1月至11月,TikTok电商平台数字配件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6%。其中,手机保护套/外壳市场规模最大,销售额10亿元~占数码配件市场份额的25亿元区间为35%。


厂家推出裸机保修服务是否在引导“去壳化”?刘雨实表示,厂商的举动是加强自身设计的主导权,降低用户使用裸机的心态门槛,提高裸机的接受度。但是手机壳还是比较便宜的,可以获得更高的抗摔特性,可以展现个性,不会轻易被淘汰。


刘雨实还提到,消费者使用手机壳并不完全是为了防摔,手机壳也体现了用户的个性化审美。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中新经纬”(ID:jwview),作者:谢婧雯,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