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校长当面向学生请教,为什么令人感动?
“没想到今天能在校长面前汇报20分钟...最后真的有点眼泪。李校长一路认真听讲。他真的很想把这件事付诸实践……”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大三学生李妍妍的一篇帖子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近两年,李妍妍和其他志愿者成员进行了校园鸟撞监测,共监测了32起鸟撞事件。为了在学校实施防鸟撞设施改造,李妍妍给校长李召虎发了一封邮件。
校长迅速回复道:“本周五下午5点多,我对你的建议和项目非常感兴趣,大家特别告诉我,我有问题可以当面咨询。后来校长不但邀请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找到了鸟类专家,与学生一起讨论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根据最新回应,后续学校将对所需资金进行调查和评估,讨论防鸟撞设施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希望改变未来新建教学楼原本打算使用的高透明玻璃,从源头上建造鸟类友好建筑。
打开李妍妍原帖评论区,“温暖”、“人文关怀”、“有意义”等词语频频出现,不少网友感叹“这就是我心目中理想大学的样子”。当学生还在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无所事事”时,校长和老师已经给出了积极理性的回复,一系列后续措施快速高效。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那只小鸟,还有学生们对社会问题的真诚倾注。
一个好的学校,其中的老师和学生应该有责任感和仁义精神。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思考社会问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寻找答案。
这种追求带来的价值感,以及不断刷绩点、多发论文、找各种实习等外部指标带来的意义,可能很难放在一起做出高低判断。但是,学生可以跳出普通意义上的成功“指标”,有时间深入探索自己的兴趣,愿意思考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来变得更好。难道不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吗?
每个人都被校长积极的回应和虚心向学生请教的态度所感动,这实际上是对教育平等回归的敬畏。在这种平等的氛围中,校长和教师尽最大努力保护学生对学术的真诚。他们真的可以看到学生的想法和想法,并愿意为可行的计划提供保证。
事实上,这种垂直对话并不常见,但它的存在仍然在细节中描述了一所理想大学的样子:虽然你们去学习,去思考,去充实自己,但我会在后面托起你们的“异想天开”。
有这样一个学术轶事: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即将休学,上完最后一节课,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教室里的掌声还在继续。这种“遥远的掌声”是学生们对教育安慰的回应和尊重。校长回复一封信后,学生自己的感动,权威专家的建议,策略的及时调整,网友评论区的集体感动,难道不是“遥远的掌声”吗?
教育的力量足够强大。当充满智慧和思想的“自我”变成“我们”,推动社会进步的齿轮时,它也能撼动树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