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Face ID 到 ARKit,为了认清你的脸,苹果收购了多少公司?

1天前

事实上,苹果的许多重要新技术都是通过几年的早期布局和「钞能力」对其它公司进行疯狂收购。表面上看,似乎苹果是无脑买买,都是买买,「拿来主义」。但事实上,提前多年构思一项新技术,同时考虑每一步需要开发什么样的功能技术,绝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用 Face ID 一般来说,它的布局时间甚至长达七年,七年足以改变一个人,而要提前七年预测未来的技术完成率,这绝不是有钱人能做到的。


今年是 2024 年,距离 iPhone X 出现已有七年的历史。相对于第一个全屏带给我们的震撼,iPhone X 最后一次搭载 Face ID 对苹果来说,显然是更重要的核心环节。Face ID 不仅左右着 iPhone 屏幕设计,同时也控制着苹果生态王国的每一个细节。这篇文章主要探讨苹果是如何在背后完成的。 Face ID 设计与制造。


Face ID 和 Touch ID


首先,让我们把精力转回七年前的秋天,也就是 iPhone X 发布的 2017 年。


那时候,世界上还有数亿台搭载着它。 Touch ID 使用了设备,每个人都沉浸在完善的指纹识别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中。可就在 iPhone 10周年之际,苹果提供了全新的互动技术。 Face ID。因为苹果敢于发布,所以一定要有自信,毕竟这会颠覆大家的使用习惯。而且如果消费者想要适应新的交互技术,首先要保证保证 Face ID 就解锁速度体验和安全性而言,至少可以做到。 Touch ID 感觉持平,甚至更好。


Face ID 通过互动,拿起手机触发唤醒屏幕的功能,然后顺势向上滑动屏幕,解锁完成。的确做到了一气呵成,无缝衔接。单论解锁的过程感受,可以说和 Touch ID 解锁的感觉难分伯仲。起初,有一个小小的争议,那就是为什么要增加一个用手滑动的操作来解锁屏幕,而不是在点亮屏幕的瞬间解锁,直接进入主页?


苹果给出的解释是,有时我们不想马上进入主屏幕,也许只是想看看时间,或者看看弹出的新闻新闻。因为以前用过 Touch ID 此外,还需要抬起手指,所以对于手指来说, Face ID 解锁操作,没有额外的学习费用。而且已经用了七年了 Face ID 之后,我又回顾了当时这个想法,不禁觉得还是苹果的设计师啊。



再说一下 Face ID 结构和安全。Face ID 依赖硬件,依赖硬件 iPhone X 外部留海区域「TrueDepth Camera」,总共有八个传感器藏在刘海里。其中,与 Face ID 红外线镜头、泛光感应元件、距离传感器、点阵投影器是识别过程中直接相关的主要因素。其中,点阵投影器向外投射。 3 一万个人眼看不见的红外光源,用红外镜头拍一张红外照片,根据照片上的位移变形分析被检测物体的景深信息,从而生成相应的红外光源。 3D 模型。


与此同时,距离传感器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检测,是否存在检测对象,以决定是否打开点阵投影器和红外镜头。但是在夜间等弱光环境下,泛光感应元件会将看不见的红外线光源投射到外面,以帮助 Face ID 更好的工作。与当时的三星手机或支付宝刷脸登录功能不同,它们实际上只是一个 2D 的图片,而 Face ID 形成的 3D 很明显,景深模型在安全性方面比一张平面图片要高得多。甚至对比Touch。 ID,在安全方面也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谁」造就了 Face ID?


也许苹果并不是最具创新性的公司,但它绝对是最能收购的公司。Touch ID 最后的呈现,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收购悬念来实现的。而且这次 iPhone X上 的 Face ID 实现,也是苹果通过大量的收购和对未来规划的预测,提前埋下的悬念,这真是一款十年磨一剑的商品。


对于 Face ID 最早的计划,甚至可以追溯到最早的时间。 2009 年,在 iPhoto 在上述照片分类功能中,iPhoto 可以识别照片上的面孔,然后将识别后认为相同的面孔进行分类。苹果在 2009 2008年以后,我们开始在面部识别研发上投入更多的研发重点,自主研发技术主要在面部探测上,对识别技术的触摸较浅。2010年,为加快面部识别技术商业化进程, 2008年,苹果开始大举选择收购策略来改善布局,并购技术包括其所有面部识别技术缺口。2011 年库克上任后,开始疯狂加速这一收购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也是为了那个新时代的目标:Face ID。现在就让我们来数一下那个家家。 Face ID 后面的英雄们。


2010 年 9 月份,苹果收购 Polar Rose 企业,其主要技术是人脸识别。Polar Rose 这是一家位于瑞典的公司,只有公司成员。 15 人。2010 年 9 月 20 日,苹果以 2 千 9 百万美元的价格包含在口袋里。但是这次收购并不突然,早在两周前。 Polar Rose 于是宣布关闭他旗下的免费面部标签。(FaceTagging)服务,可谓早有预谋。


而且苹果之所以愿意千里之外,从美国跑到瑞典收购这家只有一家。 15 人类的小公司,就是为了 Polar Rose 独特的面部识别枝术,该公司开发了一种叫做面部识别枝术的应用 Recognizr。但在 这个应用 Recognizr 在演示视频中,当其(Recognizr) 识别一个人的面部时,就能显示出这个人的信息,包括 Facebook、在那个时候,推特级似乎很科幻。


2013 年 11 月份,苹果收购 Prime Sense 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要技术是后来出现的。 3D 量身定做倍感相机系统。要仔细研究苹果深层传感相机的技术根源,必须说它被称为 3D 传感技术「鼻祖」的 Prime Sense。Prime Sense 创立于 2005 2008年,是一家诞生于色列的公司,今后收购的几家科技公司也来自色列。


创始人 Maizels 和其它 4 著名创始人最初为以色列军队服务,他们都有很强的科学研究背景,各自拥有工程、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学位。停止与军方的合作后,Maizels 与伙伴们并没有去找工作,而是在思考下一次变革的道路在哪里。她们认为以前的人机交互方式非常简单, Maizels 并且团队决定制造一种技术,可以赋予机器视觉能力。通过不断的讨论,他们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在停滞不前的游戏领域,并决定制作一个能够让计算机变得更好的「看到」人类动作的摄像头;接着,公司的名字也敲定了——「Prime Sense」。以后 Prime Sense 发展迅速,成立一个月后,他们就拿出了商品硬件的原形, 2006 年宣布完成 3D R&D感应芯片,并推出一个装载。 Prime Sense 3D 传感器 RGB 红外线相机,声称它可以跟踪几英尺外人体的整个动作。



后来与微软的合作变成了微软 Prime Sense 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Prime Sense 迅速成长为一家国际公司,并将业务扩展到亚洲和美洲。2010 年,Prime Sense 推出了一款与微软合作的产品3D 体验摄像机的名字 Kinect,这个硬件产品可以让玩家通过肢体语言直接控制游戏。很快 Kinect 据统计,它已成为世界上销售最快的消费类电子设备。 2010 年 11 月 4 日至 2011 年 1 月 3 在这段时间里,微软平均每天都在卖。 13 万台 Kinect 设备。


但不久后 Prime Sense 与微软的合作已经破裂,微软开始自我体验相机技术,并于于 2013 全新一代微软内部研发每年发布。 Kinect;而从 2010 年末 , PrimeSecse 同时也陆续与华硕合作打造 Xtion Pro(即华硕版 Kinect),建立了 3D 视觉技术开源社区 OpenNI,并且开始在游戏之外寻求合作。



2012 年,Prime Sense 经历了一场裁员风波,公司员工人数从 190 员工数量减少到 原因是产品路线的变化。2013 年 Prime Sense 发布了Cari,这个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 3D 芯片,可以探测到的深层是以前的处理器。 3 倍数,但尺寸是原版本的十分之一。或许正是 Cari 这一推出,让苹果看到了这个芯片应用于智能手机的可能性。2013 年 11 月,苹果以 3.6 收购了1亿美元的价格 Prime Sense,自那以后 Prime Sense 就像消失了一样,再也没有向外界发布任何产品和技术。


直到 iPhone X 公布后,我们再一次从新一代开始 iPhone 身上看到了 Prime Sense 身影,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能把苹果的「刘海」看起来像一个缩小版本 Kinect


2014 年 12 月度收购苹果公司 Faceshift 企业,其主要技术是捕捉人脸识别。在 iPhoneX 新闻发布会现场, Animoji 功能的出现几乎让每个人都眼前一亮。上面说,Prime Sense 的 3D 深度相机为整个苹果奠定了基础 AR 技术硬件基础,但是Faceshift 这才是真正的构成 Animoji 的技术原形。Faceshift 创立于 2011 2000年,苏黎世学者最初是由 Thibaut Weise、Brian Amberg 和 Sofien Bouaziz 成立,是从瑞士洛桑法兰克福理工学院计算机图形及几何实验室孵化而来的创业项目。


Faceshift 最初关注的焦点是游戏和影视领域,在被苹果收购之前 它最好的作品就是「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可以通过精确动态地捕捉人的面部情绪,并且几乎没有延迟反馈。 3D 在动画角色模型上。这意味着电影工作者可以在不使用昂贵的后期制作技术的情况下,实时制作演员的面部情绪。



2015 年 4 月份,苹果公司收购 LinX 该公司致力于利用软件算法优化手机摄像头的效果。在苹果收购之前,LinX 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以色列创业公司。LinX 创立于 2011 2008年,由三星前高管和以色列国防部供应商光学专家共同创建,专注于为移动设备设计微型多孔摄像头。


2015 年被苹果以 2500 收购万美元。LinX 以前一直声称自己的理想是什么?「通过多镜头系统,移动设备的拍摄效果可以达到单反等级」。通过 LinX 开发图片,配合一系列传感器,可从每一个像素中提取深度信息,建立深度贴图,并用于进行深度贴图。 3D 图像重建。是的 2014 在发布多镜头系统通知时,LinX 特别强调,他们的传感器可以大大提高黑暗情况下的摄影效果,缩短曝光时间,并发布对比图。


看到「景深」「低光拍摄」「光学防抖」你能想到苹果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在发布会上的这些关键词吗? Phil Schiller 介绍 iPhoneX 时间使用的词汇。


是的,在那个时候,只有专业的单反相机才能实现这些功能,这取决于 LinX 的技术。假如说此前 iPhone 6 及 iPhone 7 这个系列在摄像机上的变化也体现在二维上,所以当时的 iPhone X 拍摄能力是一次革命性的升级,不仅从二维升级到三维场景。 ,iPhone X 还具有制造情景光的能力。


2015 年 5 月份,苹果公司收购 Metaio 公司。不像其它小而美的收购,在被苹果收购之前,Metaio 早已是 AR 世界霸主之一。其包括 Metaio Creator 在零售、汽车等多个民用行业中使用了许多增强现实技术,在世界范围内 30 个国家有 1000 多个企业客户和超越 15 万开发客户,服务公司包括奥迪、宝马、乐高玩具、微软等知名企业。在初期 Metaio 在技术视频中,还可以看到 ARKit 的身影:2003 年,Metaio 成立于德国慕尼黑,是由大众一个子项目孵化而来的。 AR 软体公司一直专注于增强现实和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公司创始人是 Thomas Alt 和 Peter Meier。


2005 年,Metaio第一个终端已经发布 AR 应用KPS Click & Design,让使用者将虚拟家具放在自己的客厅图像中。此后,Metaio 多种型号相继发布 AR 商品,在 2011 每年都有国际混合和增强现实大会跟踪比赛。(ISMAR Tracking Contest)大奖。在 2015 年 5 月 在苹果收购之后 ,Metaio 的 SDK 然后就不再向开发者开放,就像所有被苹果收购的技术公司一样,经过两年的沉默期, AR 苹果已经吸收了技术进入新一代 iPhone 中并化身为 ARKit 重新走出江湖。


2016 年 1 月份,苹果同时收购了两家公司,分别是 Emotient 和 Flyby Media。假如说 Faceshift 将人脸识别即时投射技术达到顶级水平,那么苹果就是 2016 年对 Emotient 收购大大丰富了其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可视为继承。 Prime Sense 与 Faceshift 今后一次技术补充收购。


Emotient 这个项目起源于加利福利亚大学「机器感知试验室」,项目成员曾经声称,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套「无处不在」人的情感分析系统。简单解释一下 Emotient 技术如下:除了用摄像头捕捉和记录面部肌肉运动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模型分析喜悦、愤怒、悲伤和惊讶等基本表情。但在 Animoji 在现场演示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它能够准确地模拟人类的情感表情。



同年 1 月份,苹果收购了增强现实的公司 Flyby Media,加强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团队。Flyby Media 企业的核心是空间感知平台(V-Fusion),在移动终端的帮助下,人们可以加强对周围环境的了解,使人们能够真正看到和理解现实世界。


2017 年 2 月份,苹果公司收购 Realface 该公司对其生物识别登陆系统感兴趣。。Realface 也来自以色列,收购和收购。 Prime Sense 不同,Realface 目的性更清晰,即专为目的, iPhone 8 及 iPhone X 补充收购是由推出而成的。这个公司创立于人脸识别公司。 2014 2008年,最初做的不是面部识别,而是做照片筛选功能。在被苹果收购之前,曾经拿过一笔钱 100 一万美元的融资,被苹果收购时,只有公司人数。 10 人。



它的第一个产品是它的名字Pickeez的 App。运用 Pickeez,移动电话帮助顾客迅速从相册中挑选出最好的照片。由于后来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应用,RealFace 人脸识别功能才刚刚开始。其人脸识别功能主要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让计算机学习大量图片,建立模型,完成照片中人脸的识别。


2017 年 6 月份,苹果公司收购 SensoMotoric Instruments(SMI)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 1991 2008年,总部设在柏林,致力于开发跟踪硬件和软件产品的眼球。该公司的眼球跟踪技术解决了 VR 常见的缺点,它能使用 120Hz 对顾客的自然凝视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可分析佩戴者的眼睛,并有助于减少眩晕。能被 SMI 主要的眼球跟踪技术辅助 AR/VR 功能被称为视网膜中央凹渲染(foveated rendering),这就涉及到跟踪顾客眼球凝视的位置,高精度渲染凝视范围,模糊周围区域,从而大大减少处理运行的工作量。


这种技术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为了 AR/VR 头盔实现高精度显示屏的关键。另外,眼跟踪技术也在进行。 AR/VR 在信号输入中还有很多其它应用。Face ID 眼动识别很有可能来自这家公司的技术。但是现在看来,事实证明,苹果收购这家公司的战略意义应该是 Vision Pro 做铺垫。



最终


在过去的七年里,苹果以其强大的钞票能力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对自身技术缺陷的重要收购,并将无数优秀的科技公司纳入其中,最终完成了革命性的设计。不得不说,苹果的强制性让这些不为人知的科技公司「参与了一个优秀的设计过程。」。


归根结底,如果没有苹果公司,大多数被收购的科技公司可能永远不会为人所知。


原文链接:


https://sspai.com/post/92798?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少数派”(ID:sspaime),作者:Macintosh马老师,责任编辑:Microhoo ,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