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70岁,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介绍了300个“航天”
“原来我最喜欢‘优势’这个名字,因为当时我直接为中国航天工作。现在我最喜欢‘团长’这个职位,因为是为了宣传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的航天成就。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讲解,集邮,拍摄...王若维身上有太多的亮点。退休前,他曾担任哈工大特种器具设计与制造研究所所长,负责多项室内环境模拟器具建设工程的总指挥。现在,70岁的王若维致力于航天科普。作为团队负责人,他带领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和博物馆老专家志愿者讲解小组在会场介绍了300场左右。
做一个精力充沛的解说员
2023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航天博物馆老专家志愿者解释小组成立,王若维担任解释小组组长。解释小组成员的工作有严格的要求。他们应该清楚地了解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能够说好哈尔滨工业大学基于航天、服务国防和工程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特点传达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声音。
“从一楼‘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开始,我们一直在谈论二楼‘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航天’。”老专家将航天工作的亲身经历融入到讲解中。“一楼的火箭系列和载人航天系列...这些都是我们工作经历过的项目,尤其是二楼。我负责并参与了展板上的七个项目。”“亲身经历”让老专家的讲解更加生动。
"每天都有人在工作,我们每周值班两次,一次半天。"老专家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团队观众,高峰时间,每半天可以讲解两个团。每一次一两个小时的讲解和行走,对老年专家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只要讲解,王若维“说话走路都很有活力”。他说:“虽然忙得脚打后脑勺,但是一想到我们的工作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到哈工大的故事,了解中国航天,就觉得充满了活力。”
一年多来,像王若维这样“精力充沛”的老专家总是“额外”积极到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0多名老专家志愿者讲解小组,累计介绍了300场左右。
带着“航天科普”去更多的地方。
航天科普不限空间。王若维带来了更多更远的地方军营、政府机构、学校和社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成都...
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王若维编制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中国航天建设大国重器”、“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中国航天与航天集邮”等课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公众可以从‘中国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入手,大学生可以谈‘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航天’。”
“龙江讲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工会干部培训会”“百场思政课”...如今,王若维被邀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数百场科普讲座。“所有员工的科普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会在全国有需要的地方谈论它。”
航天就是工作,也是生活。
一九九四年,王若维跟随学校项目组开始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从那以后,航天不仅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生活。“我是一名实验者,我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我非常喜欢航天。一开始听说我们学校可以承担行业内的重点工程项目,就想出去为国家航天做点什么。“退休前,王若维负责多项室内环境模拟器皿建设项目的总指挥,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员科研培训中心等表彰奖励。
受到工作的影响,王若维也把对航天的热爱投入到集邮中。一九九五年,我在航天工作中接触到了集邮。我记录了自己的工作,并通过集邮记录了中国的航天历史。”王若维专注于中国载人航天邮件,收集了数以万计的航天邮件,其中数百件甚至“上天”。在太空飞行637天,天宫一号目标飞机配备了太空飞行封口,探月三期总航行距离84万公里,然后回到飞行试验器配备了太空飞行封口...王若维把这些不寻常的邮件制成邮票,带到了国家级和世界级的邮票展览会上。他多次获得金奖,三次获得大镀金奖。他还被评为中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和国家邮票展评审员。除集邮外,王若维的照片中还到处都是“航天”,在他的镜头下可以看到喷射的火焰,腾飞的“飞龙”…
心雄九天,发挥余热。过去的工作,平时的爱好,现在的工作,王若维和中国航天的缘分一直在持续。
原题:“70岁的他,在哈工大介绍了300场“航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