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老手艺” 有了“新表达”

06-20 19:17

新手观念的出现给传统技能带来了新的思路。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进行大胆的创新,使传统技能呈现出新的面貌,促进传统技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6月8日,郭墨涵向记者展示了端午节雄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展区的彩铜浮雕桌《凤戏牡丹》。河北日报记者赵瑞雪摄


安新面塑,绣工精致华丽的定兴京绣,造型简约自然的易水砚台...6月8日,来自河北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汇集在端午节雄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展现了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蓬勃生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其中,一些创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让人眼前一亮。


在定兴京绣展台上,从服装等京绣传统产品到丝巾、便利贴等京绣文化创意产品,各种产品分类整理,品种繁多。


“这些都是我们近两年推出的一些京绣文化创意产品,包括耳环、车载香薰、笔记本、丝巾等。这些产品上的刺绣都是我们的刺绣妈妈手工刺绣的。“展位前,定兴县京绣研究所绣娘田红岩告诉记者,京绣产品以旗袍、唐装为主,刺绣龙袍作为艺术收藏,产品单一,成本高,受众范围小。之后,定兴京绣第五代传承人田丽动了脑筋,开始思考如何让京绣的传统工艺进入大众生活。“田丽是国家级非遗京绣代表性传承人梁淑平的女儿,也是90后。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发展新的中国服装和文化创意产品。今年还推出了京绣睡衣、京绣棒球衫等,都很受顾客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欢迎。“说话间,田红岩举起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京绣的新中式外套。用袖子装饰的京绣图案,让这件优雅优雅的外套充满魅力。


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老手艺在新时代有了新的表现,越来越多的国产“潮品”涌现在河北的非遗产品中。


芦苇画作为白洋淀特色民间艺术的杰作,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近两年不断创新。在雄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丙军在现场开始了示范教学,向游客展示如何用芦苇秆和剪刀展示芦苇画《青头潜鸭》中鸭根分明的羽毛。


“创新的秘诀是把创造和时代结合起来。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也通过芦苇画呈现了雄安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杨丙军表示,雄安新区为芦苇画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主题。通过对白洋淀、建筑工地和农村的调查,他完成了一批反映雄安新区新风貌的作品,包括《青头潜鸭》、《雄安商服会展中心》、《雄安高铁站》和《华北明珠白洋淀》。



6月8日,在端午节雄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杨丙军示范了芦苇画的制作方法。河北日报记者田恬摄


在杨丙军看来,没有年轻一代的加入和参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是不可或缺的。“这幅《青头潜鸭》画的是青头潜鸭羽毛处的蓝色,来自我弟子杨琴的乐趣。”杨丙军说,因为芦苇画的基本颜色是黄色,所以最好用黑色天鹅绒作为衬底。这种芦苇画看起来内敛低调,但在审美上会略显单调。所以,如何才能使芦苇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当时我就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杨琴。杨琴想知道是否可以在一些花鸟作品中增加一些亮色,比如把牡丹花的花瓣染成红色,在青头潜鸭的翅膀上加一点蓝色。而且这幅画龙点睛之笔,瞬间让原本优雅朴素的芦苇画,变得更加生动。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杨丙军的工作室,还有十几岁的青少年在假期来安新跟他拜师。


年轻一代的加入和参与,也使得非遗市场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郭氏铁板浮雕”的传承人郭墨涵正从父亲郭海博那里接过传承的重担,带着铁板浮雕走上了一条新的传承之路。在郭铁板浮雕摊前,郭墨涵向记者介绍了彩铜浮雕桌《凤戏牡丹》。木质底座上有一枚圆形铜币,一只看起来高贵的冷艳凤凰跃然板上,一鸟一花,一动一静,相辅相成。这是郭墨涵和他的父亲郭海博开发和设计的一系列彩铜浮雕吉祥图案的桌摆。他们看到了现代家装市场的需求,改进了原有的彩铜浮雕饰品,推出了这些彩铜浮雕饰品。它们小巧精致,价格也不贵,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接近人民,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在展台上,记者还看到了茶铲、大漆茶具等新开发的产品,以及与河北博物院合作设计的文化创意笔记,加入了铜店首等文物元素。


“除了创新传统工艺和作品,近两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业态非常火爆,我们也在积极融入其中,结合一些学校的劳动课和美育课,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我们的铁板浮雕技巧。”郭墨涵说,6月7日,她刚刚接待了石家庄十中的研究生。我们在铝板上锤打,结束后兴奋地拍照打卡。


此外,郭墨涵还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选修课,教学生学习中国金属雕刻技术,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盟社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学坊”,让更多的大学生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传统手工艺,通过学习一项技能,处理一些生活困难。郭墨涵笑着说,现在她和爸爸郭海博,一个带着青少年做推广,一个带着徒弟培养,各自努力,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焕发青春。


老手艺,新风格。新手观念的出现给这些传统技能带来了新的思路。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进行大胆的创新,使传统技能呈现出新的面貌,促进传统技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主办:河北省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运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原题:非遗“老手艺” 有了“新表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