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L3的大规模落地指日可待,激光雷达企业成为首批赢家

06-19 01:34

作者 | 芦苇


距离L3级自动驾驶的大规模落地,在中国又近了一步。


随着国内试点政策的刷新,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在一些城市获得了自动驾驶测试许可证,可以在道路上测试的L3级自动驾驶车辆数量正在迅速增加。


其中一个重要节点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联网汽车准入和道路试点工作的通知》,宣布9家企业成为首批企业。「智能联网汽车准入和上路试点联合体」。


一汽、上汽、广汽、长安、北汽蓝谷、比亚迪、蔚来、上汽红岩、宇通客车等9家入围企业。


除了这次公布的9家汽车公司联合体,从去年开始,许多国内和国际汽车公司在北京、上海和重庆获得了L3检测许可证。宝马、奔驰、智己、长安、极狐、深蓝、阿维塔、赛力斯、极氪在智能驾驶领域积极投资的品牌都在列表中。


在中国,L3自动驾驶的落地时间表逐渐明确,汽车公司也逐步提出明确的L3级自动驾驶车型上市日期。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宣布, 最早在今年年底,最迟在明年上半年,理想的L3自动驾驶将批量交付给用户。


各行各业的消息也表明,奥迪、奔驰、宝马等国际豪华品牌也在加快高级智能驾驶的量产。他们在国外考虑了很多年的L3自动驾驶R&D项目,甚至可能率先在中国实施。


宝马在 国内首个获得L3级自动驾驶测试许可证的公司,其L3级自动驾驶技术套件将集成新的激光雷达系统,国内全新的宝马5系在技术上已经具备扩展到L3级自动驾驶的能力。


世界上第一款推出L3级自动驾驶车型的奔驰明确表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L3级系统Drive正在推广。 Pilot进入中国市场。根据36氪汽车的报道, CLA车型与奔驰Momenta合作,将采用激光雷达。 毫米波雷达 摄像机组合方案。


奔驰自动驾驶测试车由海外网友拍摄,带激光雷达


根据Counterpointer Research估计,到2026年,中国将有100万辆L3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其出货份额将占到2028年市场的10%。


L3自动驾驶意味着驾驶的主要责任已经从司机转变为汽车公司。同时,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这将带来商业模式的变化。智能驾驶的隐性订阅付费模式可能会改变汽车公司和智能驾驶供应链的商业业态。


在智能驾驶发展中,L3将是新里程碑的关键。


那么,随着L3的到来,汽车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在这一过程中,纵观整个智驾产业链,谁能成为第一批赢家?


重构产业链的L3,


甚至改变智驾商业模式


根据「驾驶员在打开自动驾驶功能后,是否需要处于驾驶状态?」在这个标准中,自动驾驶分为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以L3级为交界线。驾驶责任的变化是L3的核心本质。严格来说,只有L3及以上的智能驾驶才能称为「真正的自动驾驶」。


L3作为智能驾驶发展的关键节点,将更大程度上推动智能驾驶概念的认知普及,驾驶责任和用户注意力的转变也将大大提高智能驾驶的实用性和使用场景。


让客户为智能驾驶系统买单是目前汽车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这是一个高度内卷的市场。


L3不仅可以从汽车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出发,还可以改变智能驾驶的商业模式,增强用户为智能驾驶付费的意愿。比如特斯拉的FSD,其64000元的价格可以占其车型总价的20%左右,而更强、更高级的功能可能会提高用户的付费意愿。


与国内汽车公司同步,特斯拉也在用超高的投资加速FSD的研发,其计划是 为了加快FSD的研发,2024年将投入100亿美元。随著FSD进入中国,国内厂商最新的L3系统,将有可能与FSD同场比赛。


伴随着L3自动驾驶技术的完善,智能驾驶技术将逐步普及到更多的车型和市场,为软件支付模式的推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L3等级,对激光雷达提出新的要求。


然而,在此之前,如何跨越L2到L3的差距,智能驾驶是汽车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毕竟,一旦L3出现安全问题,汽车公司不仅要对司机本身造成伤害,还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它还要求自动驾驶系统具有自动驾驶系统 冗余安全设计更为周密,包括冗余底盘、感知、计算、地图、V2X等。,并且需要进一步迭代整车的软硬件系统,才能为L3级驾驶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L3政策文件中指出对传感器的要求。


目前行业内智能驾驶感知系统的发展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走纯视觉技术路线,一条是走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路线,激光雷达 摄像头 主要是毫米波雷达。


国内大部分厂家都采用了含激光雷达的解决方案。


以华为支持的问界产品线为例,今年问界改装的M5和M7车型大大提高了智能驾驶系统的配置比例,包括激光雷达。


近两年来,随着智能驾驶车型的销售,AEB在车主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激光雷达可以大大增强夜间,因为它通过主动发射激光来实现直接检测,而不依赖光线。在AEB功能开发中使用激光雷达数据可以大大增强夜间。 AEB安全。一些国际论文指出,在夜间,激光雷达数据的平均感知精度是纯视觉的3倍。



随着AEB驾驶安全性的提高,每年可以拯救大量的生命。在欧盟,这个统计每年大约有1000人。据媒体调查,92%的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会优先选择具有AEB功能的车辆。


在中国市场,随着蔚来、理想L系、鸿蒙系统智能界、智能界等系列车型的普及,用户对激光雷达的认知和热情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消费者愿意为激光雷达支付更高级的智能驾驶功能和安全性。


L3的大规模落地需求加速了大多数汽车公司选择带有激光雷达和多传感器的智能驾驶系统。举例来说, 在此前公布的6家车企中,有5家在智能驾驶系统方案中配备了激光雷达。


总之,以BBA为代表的国际豪华品牌,以及国内大多数汽车公司都达成了共识, 接下来,包括L3在内的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将加强激光雷达的功效。随着L3系统的靴子落地,激光雷达的上车速度必然会加快。


从2016年L4兴起到2020年L20 从大规模生产到今年L3政策的实施,汽车公司对激光雷达的需求不断演变。


首先,L4自动驾驶需要高性能,但并不一定是汽车规模的激光雷达商品;


与L2相比,第二阶段 智能驾驶量产与智能电动汽车的残酷竞争,主机厂强烈需要能够大规模量产、车规级、成本可控的商品。


到目前为止,第三阶段,L3对激光雷达的需求再次大幅增加。L3的整体系统需求希望在没有人工驾驶的情况下,比人类驾驶的安全性提高100。 - 1000倍。


负责R&D和采购的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成员和首席技术官薛夫铭此前提到了智能驾驶系统对激光雷达的需求:


若只考虑城市道路或城市环路,驾驶速度约为50%。 - 70公里/小时,那么低成本的激光雷达就可以满足;


若要以130公里/小时的速度驾驶车辆,则对激光雷达的需求将发生变化(大幅度提高)。


以高速场景为例。L3系统要实现如此高的安全性,其中一个重要威胁就是长距离超小目标,比如货物、沙袋或高速坠落的摩托车头盔。


高速遗撒场景,一种典型的小目标


这就是说,L3级自动驾驶需要激光雷达具有更好的角分辨率和更远的探测距离。目前L2智能驾驶系统配备的激光雷达可能无法满足如此高的要求。原始设备制造商可能不得不再次为L3选择性能更高的激光雷达产品。


同时,目前也有头部智能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在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产品中,抓紧招聘激光雷达相关人才,涉及感知算法的设计和开发,以及算法的应用和优化。


L3将至,谁是最大的赢家?


就像今年新能源产业的渗透率增加到50%以上一样,激光雷达也在加速跨越鸿沟。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所的统计: 2023年,在超过150,000个新能源市场,激光雷达已达10.4%。


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超过15万辆,约600万辆;2023年全市各激光雷达企业总出货量约60万辆,2024年各传统预测总共至少有100万辆,这将使激光雷达的渗透率超过16%,将跨越鸿沟,渗透到主流人群中。


即使渗透率只有16%,激光雷达的装载也会渗透到主流人群中,在激光雷达行业已经是一个跨越式的鸿沟。


但是实际上激光雷达的渗透速度,比大多数人想像的要快。


最新数据显示, 今年4月,新能源市场激光雷达渗透率超过15万,达到18.4%;1 - 四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高速NOA、城市NOA的渗透率分别为20.8%和12.2%。


对激光雷达公司而言,这无疑是一条进入行业发展的快车道,也是它加速抢占市场的机遇。


当前,国内激光雷达公司的主要玩家有速腾聚创、禾赛、华为、图达通、一径科技等。


在这些车型中,速腾聚创以其在小鹏、鸿蒙智行等车型上的主要表现,交付量持续上升。


在ADAS领域,激光雷达产品总销量达到12.04万台,其中激光雷达产品达到11.62万台,同比增长542.0%。


在CES期间,速腾仍然推出了新一代激光雷达M3,M3采用940nm激光接收方案,可以完成300米@10%的测距能力,这是速腾为L3级自动驾驶而使用的最新产品。


另一家出货强劲的激光雷达企业和赛,在过去的一年里,至少增加了9家汽车公司的定点合作,包括流行的“炸鸡”小米、独立三强之一的长城汽车、新力量新人零跑、中国最大的新能源原始设备制造商和欧美主流合资汽车公司。


到目前为止,禾赛已经在前装量产市场获得了近70辆来自18个OEM客户的汽车定点。


今年4月,和赛发布了新一代激光雷达产品ATX和AT512,都配备了和赛第四代芯片结构。其中,AT512是帮助原始设备制造商量产L3自动驾驶的旗舰产品,每秒超过1000万点,性能翻了8倍。


今年4月,华为还在北京车展期间发布了其更新的激光雷达产品D3P,2025年下一代产品D5将量产更高端、更优势的云,D5的主要推广方向也是「大大提高了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支持L3级自动驾驶量产。


激光雷达头部公司的最新发展意味着随着L3序幕的开启,激光雷达正在回归性能竞争的轨道。更远、更密集的激光雷达产品服务于更强的自动驾驶系统,成为头部公司竞争的目标。


这个行业不仅仅是降低成本和扩大规模的竞争, L3将使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智能驾驶系统再次回到技术创新和突破的前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iEV大蒜粒车研究所”(ID:XEVLab),作者:德新,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